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議中小學德育基地的建設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德育基地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陣地
通過學生主動性的學習、探究、分析、理解,找出相應的答案,不斷地自我提升。這就是常說的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由此可見,德育基地作為學生主動學習、探究、實踐的主課堂、主渠道、主陣地,作用日益顯現。德育基地泛指利用社會教育資源,按照黨的教育方針,針對中小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教育、法制教育等為主要內容的校內外教育場所,現在多指校外教育活動場所。從我省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實際情況看,在德育基地,學生們不僅拓寬了視野,實踐能力有了加強,而且思想道德建設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學生在學校學習文化知識、尊師守紀;走出學校,先到德育基地參與社會實踐、了解社會民生、體驗成長、成才、成功的快樂,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了鍛煉、思想覺悟有了很大提高,品德教育的目的得以實現,德育基地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在校愛護學校的一草一木,在教育基地愛護環境,做綠色環保志愿者;在校了解校史、在教育基地了解中國“九一八”歷史、了解改革開放后欣欣向榮的變遷史。從德育基地走出去的學生,視野更加開闊,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有了提高,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明顯增強。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素質教育基地校,邀請“全國十大杰出檢察官”丁樹達同志結合德育的實踐,在基地校義務宣講法律知識,提高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層次,使學生在今后的社會生活中認真遵紀守法、依法保護自己、規范自己,增強學生的法制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為成為遵紀守法的合格公民奠定堅實的基礎。
近年來,到教育基地的學生,陸續走訪了學校周圍的村屯,開展“親近農村”、“走訪農戶”、“新農村調查”等社會實踐活動,融入農村、了解社會、提升自己;有的學生在寫感受的時候說,農民真的太窮了,我一定好好學習,改變農村落后的狀況。學生參加“模擬走長征路”活動,身穿紅軍服、頭戴紅軍帽,高舉工農紅軍旗,跨越“金沙灘”、橫渡“大渡河”、過“雪山草地”,體驗紅軍長征的辛苦,磨練自己的意志,所有參加活動的學生沒有一個掉隊的,在經歷革命傳統教育的同時,增強了集體榮譽感;學生參加“地震演練”時互相照顧,演練后交流體會;學生們走進新立城水庫,了解水庫環境的變遷,知曉了水庫是長春市民重要的生活用水源地,增強了愛護環境、保護環保的意識。學生在德育基地,思想覺悟得到了提高,而且獲得了實踐的體驗與豐富的經驗,形成了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養成了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的良好品質。
吉林省長春市第二十七中學利用德育基地,對學生開展“綠色證書”教育,培養學生掌握實用技能。學校針對地處城郊,肩負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所需人才的重任,進行辦學模式的改革實踐,創建了“選修與必修相結合、全員與重點培訓相結合、普教與職教相結合”的辦學模式,豐富和發展了農村德育基地教育教學內涵。中學生通過德育基地這個重要載體獲得實踐知識、掌握技能,根據愛好自己選擇所學專業,畢業時不僅獲得了“綠色證書”,最主要的是掌握了一技之長,思想品德得到了提高。
二、德育基地逐漸成為學生實踐、創新、成長的重要載體
中小學階段,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德育基地如何圍繞學生人生觀成長過程,將思想品德課程中的基本觀念傳輸給學生、引導學生、教育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是德育基地的核心教育內容,也是其他教育資源不可替代的、舉足輕重的作用。吉林省臨江市教育局所屬中小學,十幾年來組織學生到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臨江市“四保臨江”戰役紀念館和陳云舊居參觀,開展“繼承革命傳統、緬懷革命先烈”主題征文活動,通過作文、詩歌、廣播、板報等形式,把偉人的優秀品質一一呈現,教育學生繼承革命傳統,爭做新時代的“四有”新人。臨江市第一實驗小學根據各年級學生年齡特點,分年段設立“小紅星”活動,獎勵學習和品德有進步的學生。臨江市教育局和“四保臨江”紀念館聯合,每年都組織學生到紀念館參觀,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紀念館的領導十分歡迎學生來館參觀,對前來參觀的師生免除門票,選派優秀的講解員給師生講解;館領導還應邀到學校擔任義務輔導員,宣傳革命傳統,深受師生好評。學校還開展了一系列學習革命先烈活動,學生通過參觀、學習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寫出一篇篇情真意切的作文,許多作文還被省、市、區評選為優秀作文。臨江市勞動實踐教育總校明確辦學目標,堅持以樹德、益智、健體的辦學方針,堅持“走出課堂、走出校門、走進社會、走進大自然”,與思想品德教育、實際應用和當地經濟發展特色相結合,組織學生參觀溥儀退位紀念館、到社會福利中心義務勞動、接受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法制教育和警示教育。學生通過實地參觀,了解歷史,更加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進一步堅定了努力學習、健康成長的決心。
在建軍八十周年的紀念活動上,勞動總校選派優秀學生代表向陳云故居敬獻了花籃,并向省、市、區領導匯報了學校學習革命先烈活動情況,得到了上級領導的稱贊。吉林省長春市南關區勞動技術教育基地,將學生引領到勞動世界中,設置了勞動、家政和修養三大課程科目,開設了金工、編織、禮儀常識、電子科技等頗具特色的專業。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手腦并用,使學生頭腦中除腐呈新、除懶樹勤,把真善美傳入學生心田,為學生良好品質的形成、高尚情操的陶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近十年來,基地共接納學生80萬人次,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勞動素質,養成了良好的勞動習慣,使全區中小學生的基本素質得到了普遍提升,充分發揮了德育基地的育人功能。
作者:王建偉單位:吉林省中小學德育工作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