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中英語學科德育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利用流行音樂,在趣味學習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英語的語法和寫作課往往是以教師的課堂教學為主,學生覺得枯燥乏味,若在課堂中融入學生感興趣的流行音樂,一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我在上讀寫教學FiveElementsofAStory(《故事的5個要素》)這一課時,在著重介紹5個要素時引用了來自美國Flocabulary公司的網站資源,教學內容以Hip-Hop(嘻哈音樂)的形式呈現出來,當學生看到配有文字和畫面的Hip-Hop時,一下子就激起了學習的興趣。Hip-Hop具有語言生活化、節奏明快、充滿生命力和時代感的特征,深受國內外青少年的喜愛,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而且歌詞又體現了很多目前學生感興趣的英美文化,這就在不知不覺地帶動學生語言學習興趣的同時,激發了他們進行文化探究的欲望。流行音樂給學生提供了真實的語言輸入環境,其重復性、連貫性和韻律感強的特點也有助于學生記憶和模仿,自然而然地從語言輸入過渡到語言輸出。在課堂教學中利用流行音樂只是一種教學手段和策略,真正的目的是通過音樂培養學生在學習上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而這也是高中英語學科德育滲透中的一項重要任務。
2.利用影視資訊,在語境中感受中西文化的碰撞與PopularCulture相關的英文影視資訊能為學生提供最真實的語言材料,能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感受西方文化。在高中英語課堂中利用影視資訊,能有效地加強文化教學,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但是如何根據教材,選擇適合高中學生的影視資訊,合理有效地運用于英語課堂,對教師來說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的課題。例如我在教學牛津S2BUnit1SufferingToBeBeautiful課文時,文章內容涉及了不同文化和不同年代的人們對美的不同看法,從而讓學生了解當今流行文化中人們對美的理念,通過師生的交流和辯論,幫助學生形成自己對美的正確理解。教學中,我選取了多芬公司拍攝的一段時長為1分鐘、名為Evolution的視頻廣告讓學生觀賞。短片用真實的鏡頭記錄了一個長相普通的女孩如何在化妝師、燈光師、造型師和Photoshop軟件的包裝下,成為公路旁巨幅廣告牌上完美無瑕、眾人矚目的超級模特。廣告最后打出一句字幕:Nowonderourperceptionofbeautyisdistorted.(毫無疑問,我們對美的觀念已經被扭曲了)。課堂上,我要求學生在辯論中運用課文內容、視頻內容,并結合自己的具體事例,以NaturalBeautyorSufferingToBeBeautiful為題進行分組辯論。高中學生正處于愛美的年紀,流行文化所傳遞的對美的觀念和追求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中學生對美的觀念。當中學生過多關注這些流行文化中所傳遞的“美”的時候,他們就會忽略了自己身上固有的自然美。有的學生會為自己的長相而感到自卑,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更是缺乏自信。如果教師能結合教材,引入恰當的影視媒體資訊,讓學生在感知文化差異的同時,發現并懂得欣賞自身的美,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鼓勵他們以更加積極的態度看待自身的形象,從而更全面地界定美的內涵,變得更為獨立、自強、自信和聰穎。另外,學生也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來包容和理解各種文化中人們對美的追求和詮釋,尊重個性,尊重差異。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利用影視資訊,創造真實的語言環境,感受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從而培養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寬容性,以及處理文化差異的靈活性,顯得尤為重要。
3.利用報紙雜志,在閱讀中接觸社會、了解文化報紙雜志在報道新聞時事的同時,也反映了流行文化的動態和時代的發展,是學生接觸社會、了解文化的窗口。通過這個窗口,學生可以了解社會狀況、生活時尚、風土人情。隨著網絡的普及,電子雜志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而且因其更經濟、更迅捷、信息量更大、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而變得越來越普及。教師如果能在日常教學中適時利用報紙雜志,那么一定會為課堂教學增色不少。例如在上海牛津英語S1B單元中,主題為Problems&Advice,其中的課文WhatShouldIDo的內容是三位學生以匿名的方式寫給校園刊物“Counselor''''scorner”欄目的信件。在信件中,學生訴說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難題,并向欄目咨詢應該怎么辦。高中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往往會遇到一些他們自己無法獨立解決的問題,教師如能結合課文內容,從報紙雜志中選取同類內容,推薦給學生閱讀,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幫助他們在面對社會不良現象時,恪守良好的道德標準和價值觀,這無疑能給予學生極大的支持、鼓勵和幫助,促使他們在困境中崛起,消除迷茫,減輕痛苦,同時也達成了本課的德育目標。如《二十一世紀英文報》中的雙語新聞BritonsDressForTheOccasion,介紹了如何幫助那些患上“社交恐懼癥”的大學新生克服害羞心理,融入正常社交;新聞AntisocialNetworking則對現今社交網絡中的“網絡暴行”現象進行了討論,揭露了這些“暴行”背后的隱患等。學生對這些語言材料會非常感興趣,因為它們都是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文化現象,在教師的閱讀策略指導下,這一方面能讓學生接觸到真實、鮮活的書面語言,有助于學生讀寫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能讓學生在閱讀的同時,接觸外面的世界,了解多元文化,學會做人、學會做事的道理和方法,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4.利用廣告媒體,在賞析中培養學生鑒賞和評價能力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英語廣告正以平面和數字化的形式,通過報紙雜志、巨幅廣告、電視、電影、網絡視頻等途徑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這對于英語學習者來說是一個好消息,因為在這些制作精良、語言優美、內涵豐富的廣告中,反映出了英美國家的價值觀、生活方式和文化習俗,為我們提供了真實的接觸西方文化和社會的語言材料。但是,當教師在充分挖掘英語廣告中所蘊含的文化因素時,也應培養學生對廣告的鑒賞和評價能力,從而理性且客觀地接受廣告所傳遞的信息,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例如牛津英語S1BUnit6LittleSpendersareBigSpenders的話題涉及廣告以及廣告對學生產生的影響。本課的主要內容為一篇報刊文章LittleSpendersareBigSpenders以及三封讀者來信BadforChildren、SillyToys、NothingWrongwithCommercials,其中分別表明了讀者對廣告和廣告商的不同看法和觀點。教師可以以此為教育契機,幫助學生認識廣告的本質,當一名理性的媒體消費者,正確地看待廣告對自己行為、信仰和價值觀的影響。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事物,從學生時代學會理財,養成正確的消費觀:BeaConsumerHero,notaConsumerZero!StandupagainstthepressuretoBUY!
5.利用社交網絡,在互動中學會分享、學會學習隨著網絡的普及,如今的中學生不僅是流行文化的消費者,更是網絡流行媒體資訊的制造者和傳播者。大多數學生在網絡上都有自己的博客和空間,他們在網上與同學、朋友分享著自己的文字、照片、故事、視頻等。換句話說,如今的中學生除了學校,網絡儼然已成為他們的另一個世界,每天都會利用課余時間更新網絡日志和空間,也會花時間去瀏覽別人的網頁和空間。教師若能把學生的這種網絡習慣與課堂教學結合在一起,一方面能讓學生感受到課堂和生活的距離拉近了,另一方面也能引導學生在關注和編寫網絡內容時,做些更具意義性、創新性和挑戰性的事。比如上海牛津英語S1AUnit3閱讀課文PlacesofInterest的主要話題是旅游,文章的內容是一位北京的中學生Wendy為她即將來中國旅游的英國筆友從旅游小冊子上收集而來的旅游資料,其中分別介紹了中國的長城、上海博物館、西藏布達拉宮以及桂林的漓江。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利用社交網絡日志,以AuthorBlog的方式,通過景點的介紹和學習,主動參與這場旅游文化交流的盛會,讓學生進一步擴大視野,在了解祖國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的同時,導入文化,并分享各自的旅游心得,從而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讓學生在互動中學會分享、學會學習。
二、結語
在如今多元文化并存、媒體資訊發達的時代,語言教學不再僅是聽、說、讀、寫技能的傳授,而英語教師在培養學生語言技能的同時,更應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和人文素養,培養學生對文化的鑒賞和評價能力。PopularCulture對教育和教學的影響和作用是無法估量的,作為教師,一方面要關注流行文化的發展,勤于積累各種資料,整合教材,讓流行文化融入課堂,激活課堂;另一方面也要用平等的對話,啟發式的教育理念,引導學生有選擇地吸收流行文化,在與流行文化和媒體接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評判、鑒別能力,發揮其積極作用,開闊學生的思維,在多元文化流動的媒體環境下,使學生擁有正確的行為方式和價值取向,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作者:王雅芬單位:上海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