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德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內容摘要:素質教育是我國現代教育對未來人才規格要求,其實質是依據社會的需要,將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作為核心,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自發創造,注重開發學生自身的潛在智慧,以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的教育。所以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德育是一種重要的教育方式,并且小學語文的課文中所體現的也是培養小學生德育的主體,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是學生可以形成正確思考事物的方法,使學生具有良好品德以及正確的道德觀念。希望通過本篇文章,可以深度探析小學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教育;德育;語文教學
一.教育所存在的問題
小學語文課本不但教導小學生純粹的知識,更主要的是教導小學生德育的培養,所以小學語文老師的教學工作也是極其的重要。教師在培養小學生德育素養的同時,也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這才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現代我國的應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不僅加重了學生的負擔,限制了多數學生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本想創新的動力和勇氣。因此,我們說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是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根本區別。促進小學生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教育是我國教育的基本構成,其中德育是核心,德育教育在小學教育的工作中占有極其重要的比重。在現當代小學教育工作中,語文教學滲透德育教育也是一門重要的探究課題,小學語文教師也會定期整理和修改教學方案,整改教學大綱。學校應著重加強我國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片面性的追求升學率。要想改變這問題,要從實質上了解其發展和產生。這種嚴重背離教育目的的教學方式,只是追求升學率,過度考試,只注重全班尖子生的發展,卻忽視了全班整體的發展,只注重個別學生素質的提高,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優等生,而忽略了其他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想要解決這一現象,還得著重關注社會的發展,當社會生產力得到了大力的發展,作為隨后的物質基礎,教育才能得到很大提升。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尋求所有學生均衡發展的教育。素質教育也提倡每個學生都要有受教育的權利,深刻強調教育中不能只注重一部分人,授課老師和班主任都應多花費精力在全體學生身上,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讓班上的每一個同學都能得到發展。素質教育在另一方面也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因為每個學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特點,他們擁有不同的興趣愛好,不同的創造能力,不同的家庭環境,那么這些不同點集結在一起,形成一個個活潑可愛,個性獨特的學生。所以教育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小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最重要措施。教師不僅要改變教育觀念,調動自身的積極性以及對工作的熱情,使自身得到充分的發展,也要在學生身上下功夫,積極轉變學生觀,因為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學生的主體意識主要依靠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同時也要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氣氛,校園文化作為一門隱性課程,也在無時無刻不提醒著學生,對學生進行文化知識教育,開展多種有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課外活動。還有就是班級要建立良好的運行機制,班主任老師作為代表,帶領同學們一起制定班規制度,讓班干部起的帶頭作用,共同營造班風良好,全面發展的班級。
二.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教師本身應具有豐富的文化知識,自身具有高度的文化素養,才能用優美的語言文字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多種多樣的德育教育。課前首先對教材內容有系統全面的深入分析,然后應充分準備有關于德育的資料,在教學的過程中對文章所體現的德育因素進行無縫銜接,培養學生的德育品質。但是我們要認識到素質教育不是教師課后不留作業,多開設活動課多上文體課,不考試等,要走出這些誤區,就要多研讀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素質教育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學生可以學習選修課程,多多發展自己所感興趣的,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形成自身獨立的特性。這里不是說標新立異,特立獨行。全面發展教育是素質教育的理論基礎,素質教育是建立在現階段全面發展教育上的,沒有全面發展就沒有素質教育,在社會主義階段時期,深化和落實素質教育才是發展的最根本目標。在小學語文課本中,多數課文都體現著最后的意義和內涵,教師在闡述主人公高尚品德的同時,也要教導小學生學習其好的品質,教師在課堂中運用具體的生動語言,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到當時的環境,激發學生助人為樂的思想品德,在教學課程完成之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由討論:你想成為課文中的哪一位人物呢?那么在這樣的活動下,學生就已經跳出課本,不只是停留在書本中的內容,思想被放寬到外界的層面,聯系到了自己本身的生活態度,用切身經歷來表達他們自身內心的真實感受。這樣榜樣示范的作用就體現在本節小學語文教學中了。
三.在課堂上實施情景教學
我們通常說,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那么學習就成功了一半,在教學中也是如此。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完全可以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良好學習氛圍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再加上活潑生動的互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結合在小學語文情境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不僅能讓學生學習到課本的文化知識,還可以提升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另外,在語文教學中還可以巧妙的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創設出具體的語文授課環境,例如在講授“書山有路勤為徑”這一名言時,就是可以配一張階梯型的書架,寓意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使學生深刻體會到課文內容;再如講授書香硯墨時,可以搭配一些古典的文學圖片,展現我國古典的文化之美,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培養其高尚的道德情操,激發學生對我國古代文化的熱愛。學習生字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任務,教師在帶領學生認識的過程中,可以設計一些漢字動畫,可以讓漢字的這一形象深刻的印在學生的腦海中,便于學生意義識記。所以在學習生字這一情景教學中加入一定的德育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中華文字博大精深,結構豐富,特點明皙,教師可以依據漢字的特點,在講述漢字的構造時,先逐個分析偏旁部首,再體會每一部分所展現的思想,最后學生講述再現古代人創造這一文字時所表達的內容。例如,“學”字在剛被創造出來的時候,與現在的寫法是截然不同的,“子”字指的是一個學生,而上半部分,一半指的是當時的教育環境以及接受者,另一半指的是當時的課堂教室。教師在講述的同時可以形象地將此字的象形表達出來,下面的學生可以巧妙的演變成子字,簡單清晰明了,對于小學生來說簡單易學。再如,當解釋具體的詞語所表達的含義時,以請學生來解釋或運用詞語所表達的不同含義,這樣的課堂不僅生動有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德育的風采。這些漢字文化不僅表達了中國的傳統文化,而且在詞語和句子中運用的展現了德育知識,無形之中也在培養小學生高尚的品德思想。四.分角色扮演實踐語文課文中通常蘊含著豐富的感情色彩,引導學生學會自由的運用這些感情語氣,也是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做到的工作。
在小學教學的過程中,朗讀課文是一項必不可少的環節,所以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教師應先幫助學生體會到作者當時的思想感情,是用沉悶的語氣,還是歡快的語氣,是幸福的語氣,還是憂傷的語氣,這都是至關重要的。讓學生置身于作者當時的感情之中,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強烈的共鳴,最終完成朗誦。教師也可以為此專門設置一節朗誦課,引導學生自主朗讀課外書上的文章,體會更多不同味道的情感,包括其中的德育思想。一篇文章是表達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還是無私奉獻,樂于助人的精神,都要幫助學生領會。實踐活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所以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進行一次小的實踐活動,主要以娛樂形式使學生對本篇文章產生興趣,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在實踐活動中其德育品質可以得到良好的培養。例如,小學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在讓小學生一齊朗讀課文的時候,在讀到有顏色的文字或者帶有數字的文字時,可以全體跳過,并拍一下桌子,當學生對此產生濃厚興趣的同時,一篇文章就可以很快的讀完,不會使學生感到枯燥。再者,老師可以組織一些其他的課外活動,例如帶領大家一起閱讀,再談談閱讀感想,或者在周末時間組織學生去參觀一次文化展覽,通過活動使學生對本門課程產生興趣,增加學生的文化素養,培養小學生的集體意識,實現在實踐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目的。
德育的基本任務包括,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使學生認識到正確的政治方向,從平常教學和生活上滲透正確的價值觀,定期開設班會,培養學生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質,以及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力。在這一大的教育方向上,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滲透德育工作可以良好實施。德育教育在小學教育工作中是重中之重,這就準確地體現了,小學生素質教育發展的客觀要求,是把德育教育工作滲透到小學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去。在新課改的發展形勢下,教師應注重知識傳授向重視能力培養的轉變,教學的任務不再單單只是知識傳授,而是學生真正可以學懂,可以理解的知識,重視教學的發展和過程。小學語文教師也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素養,探索改進更多的在課堂中融入德育的教學方法,實現傳授知識與德育教育的無縫結合,按照學生在課堂情境中的學習規律組織和安排教學,重視學生的創新能力,適當激勵和鼓勵學生,使學生增加自信。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情感教育的思考與實踐研究[J].王賽.中國校外教育.2017(07)
[2]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劉玉枝.科教導刊(中旬刊).2017(02)
[3]關于小學語文教學師生互動語言溝通的探索[J].藍亞敏.才智.2017(12)
作者:袁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