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路徑探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課上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目前,小學語文課堂仍然存在著“重知識輕能力,重課堂輕課外,重模仿輕創造”的現象,這些現象必然導致學生的思路狹窄,課堂氣氛沉悶。為此,在教學時,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讓學習成為學生自己的活動。
1.給學生多留些自由的學習時間。首先要在課堂上創設輕松而活躍的課堂氛圍,師生平等,使學生上課發言沒有思想顧慮,講對講錯都不要緊,消除學生的心理壓力。其次,就是要精心設計能引起學生思考和爭論的問題,好的問題是開啟學生思維大門的鑰匙,是把學生引向知識海洋的風帆,問題的設計不僅使學生七嘴八舌,各抒起見,而且也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增強學生的理解和記憶,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表現出對學習文章的極大興趣。又能使學生的分析能力、思維能力在表達中得到強化和升華,也同時為以后的教學做鋪墊。
2.給學生多留點探索創新的空間。探索是教學的生命線,創新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最好體現。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給學生留出足夠的空間,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探索創新能力。如在教《司馬光》一課時,在學生初步了解課文之后,為了讓學生拓展思維,我們可以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說說還有什么辦法能解救掉進缸里的小朋友?學生暢所欲言,各抒起見。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進行總結,在充分肯定學生想法的同時,給學生分析司馬光的方法是在當時最合適的,接著可以讓學生展開討論通過這個故事給了他們什么啟示?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活躍了思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這樣的教學過程既是開放的,同時也能在學生的積極活動中真正參與其中,發揮其主體地位。
課后“拓展”創造思維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一個完美的結局更是必不可少的。在一堂課即將接近尾聲,學生為本堂課的學習畫上句號的同時,教師要有意識地為學生的學習填上省略號,給他們拓展創作的空間,把課堂教學的氣氛再次推向高潮。我們可以鼓勵學生為我們的教材課文續寫,進一步開拓學生的思維。還可以根據學生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實踐活動,這些都是延伸認知的好方法,也是我們課堂上必不可少的教學措施。
新課改的推行給我們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帶來挑戰的同時也為我們語文學科的新發展創造了更好的發展空間,我們一定要加強學習,努力去領悟新課改對我們語文教師提出的新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作用,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定目標,并根據目標進行預習、嘗試、操作、探索、歸納等。努力做到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學會的教師不教;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教師不代替;凡是能讓學生自己講的,教師不暗示。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內學生能發揮主體作用、大膽發言、主動質疑,并能在愉快、快樂、活躍的課堂氣氛內主動參與學習知識的全過程。(本文作者:蔣曉娜單位:蠡縣大百尺鎮大百尺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