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課改下高中歷史教學的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高中歷史教學課改闡述
高中歷史新課程改革是一次大膽的嘗試,其目的是培養現代公民的基本素養。那么現代公民的素養需求是什么?寬厚、豐富的歷史知識和歷史意識是每一位當代公民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這是課改前長期運行的歷史教學無法滿足的,這次高中歷史課程改革主要的特點如下:
1.將傳統的單循環或者雙循環的單一通史體例轉變成通史體例和專題體例并用,這樣更加有利于高中學生多視角認識歷史,拓寬歷史思維。
2.課改的基本定位:是以歷史為載體,通過對歷史的探究,為高中學生在歷史意識、人文素養方面奠定堅實的基礎。
3.課改的理念。通過對學習方式的改變,提升學生們主動學習的熱情,培養學生對在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主動去探究的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通過對教學方式的改變,為學生們自主學習創造條件。
4.教學內容。分成必修課和選修課,必修課包含三個模塊,每個模塊8~9個題目,其中二十五個課題內容,涉及古今中外。新課改的內容具體放映歷史中的社會政治、經濟生活和思想文化方面等內容。選修課共六個模塊,分別是歷史上的政治改革、近代思想、現代戰爭、歷史人物及考古和歷史遺產。其教學內容既能滿足高中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又符合歷史和歷史學發展的客觀性。
新課改是我國教育發展的必然結果,但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也不乏暴露出一些問題,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教學理念改變難的問題比較突出。目前我國活躍在一線教育的主力是70后和80后,受老一輩教學傳統的影響,他們仍然以管制者的身份出現在課堂上,保持著其對知識擁有的權威性,采用的教學方式仍然是“灌輸式”,很難從課堂管制者的角色迅速退出來,而以導師的身份出現,這與新課改的教學理念格格不入,很大程度影響了新課改的發展,同時在偏遠地區,由于教師的素質低,知識水平與課改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也成為影響課改發展的一個制約因素。
2.必修課內容和選修課內容存在不平衡的問題。按照新課改的要求,在授課過程中發現,必修課的內容與選修課的內容相比,必修課內容多于選修課的內容,同時有些學校在課程安排時,必修課和選修課的授課時間基本相當,而必修課的內容不僅多,而且存在既難又深,目標還高,導致學生在學習必修課時思想出現抵抗情緒,使新課改出現事倍功半的結果。
3.學生學習觀念改變難的問題。我國的改革開放只有30年左右的時間,人們思想意識的改變還需要一定的時間,目前的高中生由于受到社會、家庭以及前輩的影響,已習慣了“填鴨式”的教育方式,在課堂上仍然處于被動地位,個性化學習的思想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使教學質量達不到新課改的要求。
三、對新課改存在的問題所采取的相應措施
1.改變觀念,知難而進。作為現代的歷史老師,歷史課對學生的重要性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對學生而言,是培養學生們對歷史、民族、國家及黨派和社會發展的看法和見解,有助于樹立學生們良好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培養學生們從小就熱愛國家,熱愛家庭、忠誠于民族。作為歷史教師,不論知識水平高低,不論是在城市還是在鄉村,都要認真解讀新課改的要求和內容,迅速轉變思想觀念,變換角色,知難而進。在課堂上要積極調動學生們的主動性,挖掘學生們蘊藏在大腦深處的創造性。在教學時,要機智的對各種疑問進行解說,捕捉每個過程的思維閃光點,合理的控制問題的難度等,做好學生應答、評析歸因等,為學生們創造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課堂氛圍。
2.從實際出發,平衡好必修課和選修課的內容。在課程安排上,要從實際出發,按照模式內容的數量進行合理安排授課時間。在必修的歷史課堂上,不要被固定模式所控制,也要加入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精彩生動的歷史故事情節,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積極開發學生潛在的記憶能力,引導學生自然去記,主動去背,這樣才能做到無為而治。
3.社會、家庭和長輩要用實際行動影響學生們在學習過程的主動性,轉變目前學生在課堂上的被動局面。社會、家庭和長輩對學生們的影響是很大的,首先全社會要對歷史課的重要性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其次,家庭和家庭內影響較大的長輩們也要更多教育學生們主動學習、建立個性化學習的意識,實現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新課改的運行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也出現一些問題,歷史在進步,社會在發展,只有不斷探索,不斷總結,以實事求是的教學態度解決新課改存在的問題,使我國教育在高中歷史課程改革過程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作者:張夙鳳 單位:黑龍江省安達市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