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課改下的英語教學措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英語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但對于以漢語為母語的中國學生,學習英語并不那么容易。傳統的灌輸式英語教學方式嚴重地影響了英語教學質量,甚至許多學生因為英語成績提不上來而放棄了學習。特別在農村學校,很多學生從心理上抵制英語學習,對英語缺乏興趣。本文結合筆者的教學經驗,談談新課改下的英語課堂教學策略。
關鍵詞:
英語;課堂;教學;策略;興趣
一、講究課堂導入藝術,激發學習興趣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是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入手。在平時的教學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比單純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更重要,因為讓學生自己積極主動地探究知識,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不僅有利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而且對于學生未來的生活和工作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因此,在英語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齡特點,在學生有限的注意力范圍內進行教學,就要講究課堂導入藝術,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容易進入學習狀態。在教學新目標英語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SectionA時我是這樣導入的。
二、教學生活化,增強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對于以漢語為母語的學生,學習英語并不那么容易。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運用英語的機會并不多。特別在農村學校,很多學生從心理上抵制英語學習,對英語缺乏興趣,關鍵原因是英語與學生的生活脫節。現實生活是豐富多彩的,而英語是抽象枯燥的,若不把兩者聯系起來,學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傳統教學中,教師過于強調知識性,教學內容與生活彼此割裂,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感受不到學習的快樂。英語教材中,不少內容是生活原型的再現,而這些生活原型往往是學生熟悉卻又難以時時在課堂中找到的。例如,課前花一兩分鐘的時間做Dailyreport,讓學生用英語聊聊當天的天氣、新聞或學校內發生的事,并進行交流和對話,形成自己個人的認識和理解。引導學生去收集生活中的英文廣告、物品說明書、道路交通標志牌、公共場所標示語、英語歌曲等,并把它們帶進課堂,為英語教學服務。因此,我們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應當挖掘與教材緊密聯系的生活素材,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
三、以問促疑,以疑激趣
如果把學生的大腦比喻成一堆干草,那么教師的提問就好比是投入干草堆里的火把,立刻燃起熊熊烈火。但是點火的方式不同,產生的效果也不同。只有在教學中了解學生的主體需求及思維方式,分清哪些是基礎性問題,哪些是拓展性問題,哪些是探究性問題,才能產生良好的效果。有效的提問不是站在教師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而是站在學生的角度去體會、感受。在英語課堂上,教師就要不斷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促使學生不斷地發現問題,在問中學,學中問。這也要求教師的提問要有助于學生發現問題,再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實現自我知識建構,從而集中學生注意力,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提高課堂效率。
四、活用教材,讓教材與時俱進
隨著時代的發展,初中英語課本的內容已不能滿足學生的日常生活需要,因此要活用教材,讓學生利用英語課本來學校,做舉一反三,從而學習更多的英語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在使用教材時,要選一些社會生活中有價值、有意義的事物或事件與學生共同討論,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從而賦予教材新的活力;同時對教材進行必要的選擇,大膽地進行增減,形成新的教學主題。設計出不同的教學結構,以具有彈性、動態的流程實施教學,使教材親近學生,與學生生活掛鉤,與時俱進。當英語教材成為師生思想交流、情感溝通、生命對話的載體時,英語教學就會煥發異彩!
總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只有充分了解影響教學的各種因素,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靈活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愉快學習,這樣的英語教學才是成功的。
作者:吳梅蝦 單位:福建省南靖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