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引起教育部門甚至是全社會的重視,針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非常迫切的事情,尤其是在升學壓力并未緩解,同時獨生子女較多的情況下,更應該注重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這樣才能較好地為學生的學習服務。
一、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1.教育觀念存在錯誤認識目前,針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一定的觀念認識錯誤。心理教師或者班主任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干預時,更多地是針對一些出現了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矯正,而對全體同學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是不足的,許多教育者對全體學生的教育存在缺失。一旦學生出現了心理問題,教師才會主動干預。這就導致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預見性與防范性,弱化了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學教育中的作用。
2.心理健康教育專業隊伍匱乏根據目前的調查數據顯示,國外一些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員配備大概是每400人有一個專職的心理教育教師。但是在目前的中國許多學校,尤其是學習壓力比較大的高中學校,心理教育人員配備嚴重不足。在一些學校雖然設置了專門的心理咨詢室,但是真正發揮作用的并不多,而且專職教師也相對較少。有一些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或者不具備專業知識或者專業資格,或者只是為了應付上級部門的檢查,并沒有真正地發揮作用。
3.心理健康教育理論內容滯后目前,我國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理論也較為落后,許多專業性人才的培養還主要借鑒的外國的理論或者較為陳舊的理論,知識的更新換代嚴重不足。因此,在較為陳舊的理論背景下,培養出來的專業性人才與目前中學教育也存在一定的脫軌的情況。而許多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在進行教育時,并沒有真正地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能讓中學心理課程較好地發揮作用。
二、加強中學生心理教育的策略
1.加強自我調控,提高適應能力鑒于目前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情況,以及中學心理教育的迫切性,師生之間應該共同努力,共同塑造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學生。首先,應該提高學生自身的心理調控能力。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初中生活與高中生活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在學習方面,知識的難度與密度都發生的較大的變化。并且一些原來成績優異的同學,可能到了一中這樣一個環境,發現周圍許多學生的成績都比自己優異,這樣就存在一定的心理落差。因此,在初中與高中銜接的過程中,一些學生的心理情況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如果學生不能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有效地自我調控,那么學生的就可能出現一定的心理問題。其次,許多初中學生沒有住校地經歷,到了高中以后,就要過集體生活。一些學生可能處理不好與宿舍同學之間的關系,或者不習慣學校有規律的作息生活。這樣無疑加劇了學生的心理負擔,或者學生之間的矛盾比較尖銳。而學生自己又找不到一個妥善的處理辦法。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心理教師要努力提高學生的自我調節能力,讓學生的心理落差在較短地時間內獲得較好地調整。同時心理教育教師應該注重引導學生接受與適應全新的環境,要針對新環境及時作出適當地調整,用一個積極地心態去適應全新的環境,以便更好地適應社會。
2.首先從教師自身做起教師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每天學生接觸最多的就是教師,教師是學生最直觀的榜樣。因此,教師不僅要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更要起到為人師表的作用。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學生。教師應該多給學生傳播正能量的東西,在當下社會,有些教師面臨各種壓力,就會產生一些負面情緒,并在無意中把這些負面情緒帶入了課堂,無疑對學生產生了不利的影響。許多學生的觀點或者情緒都受到了教師的影響。因此,教師不要把生活中的情緒或者自身的不良情緒帶入課堂,要從正面引導學生,突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另外,一個大的班級,幾十名學生也是性格迥異的。教師要站在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對待不同性格的學生,不要因為個人好惡而對學生產生各種不良的認識,并在心理上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教師作為教書育人者,既要教書,傳遞知識,同時也要育人,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雖然不同的學生,成績是不同的,每個班級也都有一些調皮生事的學生,但是從總體而言,學生的心理畢竟還處于一個成長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立足更高的高度,給學生滿滿地愛,對學生多關心,多從正面引導,這樣才能這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地全面發展。在實際的教學中,問題學生才會越來越少,最終學校的教育效果才會更加的明顯。
3.對學生進行及時正確的生理心理引導高中階段的學生,心理與生理都處于成長期,在方方面面都表現出一點不成熟。尤其是心理成熟的相對緩慢些,在這種背景下,學生的身體與心理成長并不是均衡的,容易讓學生的心理出現一些微妙的變化。生活中的一些困難,學習上困難以及男女生之間的交往都會讓學生的心理產生變化,如果這種變化不能引起老師的注意,有的孩子可能就會陷入一種迷茫的狀態,最終讓自己的心理發生一定的扭曲,最終就走向了歧途。例如,我校一位學生,在高一的時候產生了早戀的傾向,在向一名女生表白遭到拒絕后,喝酒消愁,打架滋事,最終險些因此背了處分而輟學。可見,在高中階段,學生的心理并不成熟,一個很小的外因刺激就可能讓學生作出一些過激的行為,有些最終還要釀成悲劇。因此,教師必須對高中階段的學生進行及時的心理干預與指導。
總之,在高中階段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的干預與引導是必不可少的。雖然心理健康教育在短期內不能見效,但是從長遠而言,對學生的成長意義是不容忽視的。學校教育的職責不僅僅是給學生一些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讓孩子的心理得到健康的發展,成為一個真正健康的人。
作者:張玉萍 單位:河北省唐山市灤南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