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體系危機干預作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的主要內容,四級工作網絡體系在當前的高校的危機干預工作中受到廣泛關注與應用。據此,從預防、應對及鞏固等方面逐層探討四級體系在高校危機干預工作中的作用。
關鍵詞:高校;心理危機;危機干預;四級工作網絡體系
近年來,大學生因心理問題傷害他人和自己的事件時有發生,而且這種事件的發生還有逐年上升的趨勢,這是造成高校校園不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擺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個棘手問題,因此,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是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1心理危機與心理危機干預
心理危機,Caplan(1964)將其定義為:一個人面對困境,他所一直慣有的處理模式或社會支持系統,不足以支撐他渡過困難處境,也就是環境的要求超過了他的應對能力時,這個人就會產生心理困擾,這種暫時的心理失調就是心理危機。Kristi認為:無論何時,心理危機都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1)危機事件的發生。(2)危機事件對當事人心理造成一定影響。(3)慣常應對危機的模式失敗,而導致個體心理、情緒、行為等方面的功能水平較危機事件發生之前的有所降低(KristiKanel,2003)。因此,心理危機可以被定義為:伴隨著危機事件而產生的一種心理失衡狀態。在健康狀態下,個體會保持一種內心與外界的協調。而當個體在應對重大事件時,所擁有的資源及應對方式無法支持其順利應對困難,從而引起心理不適,行為障礙等心理失衡狀態,進而出現這種暫時的心理障礙,這種暫時的心理失衡狀態成為心理危機。面對危機事件,就有應對危機而產生的干預行為。心理危機干預是指干預者采取緊急應對措施幫助當事人從心理上接觸迫在眉睫的危機,使其癥狀得到緩解,心理恢復平靜的過程(楊微梅,2010)。由此,心理危機干預,即當個體心理處于失衡狀態時,對其進行的一系列幫助、疏導,內心恢復至正常心理水平的緊急救助措施。
2高校危機干預的特點及目標
2.1大學生的特點
(1)高關注性。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肩負著國家繁榮發展的重任,因此,大學生的健康問題,是全社會高度關注的焦點。(2)群體居住性。目前國內高校普遍實行的是統一住校制度,也就是群居生活形式,因此,一旦校園發生危機事件,其負面信息很容易快速擴散,極易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高校在學生安全管理上肩負著一定的責任。(3)高素質性。大學生一般具有良好的知識儲備及理解能力,在認知能力這方面有較強優勢,這將有利于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開展。(4)高自我評價性。大學生自我約束力、自尊心以及自信心都比較強,在工作的時候應當注意方式,正確高效地進行引導。
2.2高校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目標
(1)消除并度過危機:危機干預的首要目標,就是幫助個體順利度過危機事件。(2)積累經驗、樹立信心:提高個體應對危機的能力與積極心態,在以后面對相似處境時有良好的狀態和應對方式。(3)創建穩定和諧的校園環境:除了面對危機的個體,作為學校工作者還應當以建立平安、和諧校園為目標,注意控制輿論導向,防止危機后負性影響擴散等。
3四級工作體系的構建及作用
高校大學生有別于其他群體,它具有群體居住性、高素質性等特點,這些都給危機干預工作帶來了不同的要求。作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將危機事件扼殺在萌芽狀態是工作的責任,這就需要在充分了解學生特點的前提下,擁有一套切實可行的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方案,真正做到“教育為主、快速反應”。近年來,在實際的一線工作中我們發現,除了學校心理中心以及院系外,大學生心理骨干也逐漸發展成為了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隊伍的中堅力量,他們的“快速反應,及時預警”職能在高校危機干預體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按照層級,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體系將被細化成四個等級。
3.1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學校心理中心是心理危機干預的“龍頭”,它起著:“引導方向,控制發展,重點預防,統籌處理”等作用,是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重點。心理中心的工作大致分為以下方面。
3.1.1預防方面(1)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宣傳活動及專家講座:幫助大學生們加強對心理知識的了解,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充分利用活動、講座等資源,讓同學們在活動中感受到健康心理的意義。(2)開設相關課程:對新生、在校生畢業生等,進行專業的有針對性的課程覆蓋,通過團體輔導、生命教育、職業規劃等課程,促進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應對問題能力的提升,以及重視對生命的敬畏。(3)心理測評及重點約談:用好測評工具,讓同學們在進入校園時對自己有一個更為清晰的了解,作為學校工作者,通過測評可以了解到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這也有助于盡早地、及時地發現并處理危機個案,維護校園整體的和諧與穩定。
3.1.2干預方面(1)心理咨詢服務:中心提供的咨詢服務以個體咨詢為主,作為心理中心的重點工作,咨詢服務貫穿整個工作內容。在做好普及與預防的情況下,及時為學生提供高效有保障的咨詢服務,也是危機處理的重點工作,在咨詢中,可以更好地辨別危機程度,及響應有針對性的危機干預計劃。(2)危機干預服務:在危機干預事件中,心理中心應處于領導位置。主要負責提出處理危機干預方案,協調各相關部門,調動資源,在短時間內統籌各方力量解決危機事件。
3.1.3鞏固方面對預防和鞏固階段(比如:心理測評、咨詢和危機干預的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并進行歸類、探索學生心理問題發展的趨勢和特點,將有利于從宏觀角度把握學生的心理危機,也可以更加精準的作用于宣傳教育工作。
3.2院系二級輔導站
3.2.1預防方面宣傳活動:院系是跟學生接觸最密切的組織,通過承辦各項心理活動,結合各自學生的特點及興趣,最大程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積極宣傳,讓大家真正做到參與進來,受益其中。
3.2.2干預方面危機處理:心理中心-院系-輔導員聯動機制。在高校危機干預工作中,院系的作用是“承上啟下”。一方面,要第一時間響應心理中心的危機干預方案,確認執行方案。另一方面,由院系領導協調危機學生對應輔導員,及時溝通了解情況,有必要時應聯系家屬,做好妥善安置工作。
3.2.3鞏固方面(1)危機建檔:經歷危機事件,院系應當對危機事件的發生進行梳理,總結經驗,對于頻發的問題深入討論,對存在危機的學生建立檔案,重點關注,并制定預防方案。(2)優化溝通機制:院系在處理危機事件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可以及時反饋給心理中心,使學校的危機干預隊伍在有需要時時刻保持暢通高效。
3.3班級心理委員
3.3.1預防方面(1)普及宣傳心理健康知識:班級心理委員通常受到過專業的心理培訓,在心理知識的掌握上要優于一般學生。因此,作為危機干預體系第三級網絡,學校心理委員數量多、受訓素質高、反應快等特點,在心理知識宣傳工作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2)組織策劃心理活動:除了學校組織的各大活動,近年來,由心理委員或同學們自己創辦的心理社團、協會等也有模有樣。在此氛圍中,心理宣傳活動開展的更加生動,容易被大學生接受。
3.3.2干預方面收集和反映心理異常問題:作為班級代表,心理委員在收到學生異常心理信號時,有必要及時了解情況、鑒別以及匯報給負責老師。目前,大學生朋輩心理輔導的逐漸普及也體現了高校對心理委員的需求。
3.3.3鞏固方面朋輩心理輔導:學校有一支由各院系學生組成的朋輩輔導隊伍,他們接受專業的心理培訓學習,可以結合院系本省學生的特點進行團體心理輔導等活動,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則直接通報院系重點關注。
3.4宿舍社長
3.4.1預防方面宣傳心理知識:宣傳教育工作是危機干預工作的首要任務,因此,每一個組織都包含同樣的議題,但卻有不同的使命。宿舍社長制,在心理知識的宣傳方面有自己的獨特性。首先,宣傳的內容可以更加切合同學的需要,大家通過聊天交談的方式,口口相傳。其次,在地點上也更加靈活,可以是宿舍,去上課、購物的路上,甚至是通過互聯網,都可以通過最親近的方式傳播心理知識。
3.4.2干預方面發現身邊問題,積極建議,快速應對:在高校心理工作中,常常會遇到同學間發現并建議來做心理咨詢的現象,這當中有些是一般心理問題,也有較為嚴重的危機個案,在這一過程中,宿舍同學對心理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也直接影響到我們危機干預的效率。由于一二級網絡的人員局限性,如何良好系統地培訓宿舍社長心理委員,已經成為大學生心理骨干培訓的一項重要環節。宿舍社長心理骨干的存在,將極大限度地提升高校心理危機干預的有效性。3.4.3鞏固方面由于生活的便利性,宿舍社長可持續關注舍友的狀態,面對一些正在經歷心理危機的同學,宿舍社長可以做到觀察及陪伴,在必要時及時上報危急情況。
4反思與提升
當前,高校心理危機工作體系的建設均在緊鑼密鼓地推進當中,這其中還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問題:(1)合作共建:團隊的構建離不開部門之間的合作與支持。需要高校各部門、單位、院系緊密聯系,熟悉各自在危機干預職責中的分工,在必要時能夠提供高效的服務,如:與校醫院、保衛處等。(2)全面宣傳:除了四級網絡體系的人以外,熟悉危機干預知識對于全體教師來說都是有必要的。不定期的開展對于教職工群體的危機干預知識:在提高大家對鑒別自殺傾向,如何勸導有自殺意愿的學生及如何取得求助等方面,加以宣傳培訓。(3)人員配置:教育部規定心理教師配比3000∶1,當前許多高校難以實現這一要求。除了增加心理教師人數,咨詢師的專業技能需要不斷提升,定期學習接受督導,提高專業知識儲備。
參考文獻
[1]尤迪.心理危機的概念、類別、演變和結局[J].青年研究,1998(12).
[2]伍新春,林崇德,臧偉偉,等.論試學校心理危機干預體系的構建[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45-50.
[3]邊玉芳,鐘驚雷,等.青少年心理危機干預[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楊微梅,黎琳.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體系建構探析[J].高教論壇,2010,(1):40-43.
[5]曾慶娣.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研究綜述[J].思想理論教育雜志,2006,(12):52-55.
[6]李祚,張開荊,等.心理危機干預[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12.
[7]顧瑜琦,孫宏偉.心理危機干預[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作者:楊婉晨 單位:西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