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心理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課堂教學是一門獨特的藝術。它是師生相互聯系的有序活動,是師生之間在“課堂”這個特殊的環境中的人際認知過程。好的課堂教學其實就是師生之間人際認知和情感體驗的過程,可實現教師對學生情緒的控制和注意水平的調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為學生傳授新穎、豐富的知識與學習方法,還要扮演好心理醫生的角色,以此來及時幫助學生消除各種負面、消極心理與情緒,鼓勵其勇敢地戰勝一系列心理障礙,進而促進課堂授課效果與效率的不斷提升,也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關鍵詞:課堂教學;心理學;身心健康;師生關系
課堂教學是教師的情感、知識和能力水平在學生面前展示的過程,也是師生之間在“課堂”這個特殊的環境中的人際認知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師生雙方按照自己的動機、價值觀念去感知對方,同時也根據對方對自己的看法和態度來修正自己的行為和反應。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處于主導地位,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教師要駕馭好一堂課,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不只是在課堂上教授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過營造平等和諧的課堂心理氛圍,有效地激發學生內在的情感和動因,協調師生關系,形成默契。通過自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的學習起到潛移默化的導向和促進作用,使學生不僅學到知識和技能,而且能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快樂。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挖掘課堂教學中蘊含的生命活力,也才能真正實現教育的“以人為本”。一堂好的課堂教學,其實就是通過人際認知和情感體驗實現教師對學生情緒的控制和注意水平調控的過程。對于一名優秀教師來講,其除了要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與精湛的專業技術,以及高尚的品格之外,對心理學知識也要有一定掌握。在課堂教學中能夠科學、靈活地運用一系列教育技巧。這不論是對授課水平的提升,還是學生良好品性的培養與發展來講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必須要重視、加強心理學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一、充分滿足學生求知欲
從心理學層面來講,教師若能夠充分滿足學生認知需求,就能夠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心理,便有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進而全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在課堂教學中,要想充分滿足學生求知欲,僅通過豐富的學識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具備良好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要能夠將思想、觀點,以及最新的科技知識與教學內容作出科學整合,然后再通過自己的語言板書,用更新穎、有趣的方式來為學生呈現原本枯燥的課本知識。為此,教師應充分重視起備課環節,不僅要加強教材鉆研,還要做到內外聯系,去粗取精、深入淺出,也只有這樣才能夠將知識更科學、高效地傳授給學生,學生才能夠更輕松、準確地掌握,進而充分滿足學生求知欲,促進授課效果與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二、實施寬嚴適度的管理
大量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都是有一定惰性的,且若無壓力,往往難以有所成就。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也要注重必要課堂管理的科學知識,進而讓學生在適當課堂紀律約束下,能夠感到一定的心理壓力,從而能夠更認真地對待教師講解的知識。但是也要注意,在課堂上,雖然不能對學生放任自流,但也不能給予過于嚴厲的管理,不然則會導致學生產生過大的心理壓力,極易產生消極、厭煩的情緒,不僅會影響授課效果,也會給學生思考能力、記憶力帶來不利影響,進而導致學習效率、成績和興趣都不斷下降。因此,要想引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集中注意力,擁有靈敏思維,發揮良好的聽課理解記憶能力,其教師就要給予寬嚴適度的課堂管理,一邊授課,一邊對學生的心態變化進行觀察,并針對具體情況,用語言、眼神等方式來提醒、制止一些不律己的學生,但必須要避免給學生聽課注意力、教學帶來不利影響。在教學中,可以通過適當提問來調整學生學習狀態,激活學生思維,或者是通過一些游戲、訓練活動的設計來增強學生學習興趣與效果,讓其正確認識到掌握一門知識的價值,進一步培養、拓展學生的學習毅力。
三、將美滲透于課堂教學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美的語言能夠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感染力,美的事物則可以讓人產生更深刻的印象,激發思想情感共鳴等等。不論對于哪一學科、哪一階段來講,學習都是辛苦的,但辛苦的勞累與成功的喜悅往往都是密切聯系的。即使是多么枯燥的知識信息,在學習、掌握后都可能會鑄造出一個美的人格、一個美的世界。對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采用自己喜歡或是擅長的方式,通過視、聽來進一步感知、審查和追求美,教師也要通過一系列教學活動的設計與組織來更好地展示美、塑造美。通過將美的意識滲透到各個教學環節當中,來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探究知識的過程其實也是欣賞、享受美的過程,以此來促進授課效率的不斷提升,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品德修養。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為學生傳授新穎、豐富的知識與學習方法,還要扮演好心理醫生的角色,以此來及時幫助學生消除各種負面、消極心理與情緒,鼓勵其勇敢地戰勝一系列心理障礙。為了取得更理想的教育成果,進一步拓展學生思維、實踐能力,教師應善于從心理學角度來做出各項考慮,為學生提供更多獨立思考、探究的空間,營造輕松學習氛圍,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讓其充分感受到自己的關愛與鼓勵,將心理學的積極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蔣正芳.心理學理論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職業教育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07年6月.
[2]郭德俊,田寶,陳艷玲,周鴻兵.情緒調節教學模式的理論建構[N].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5期.
[3]范琳,高德新.情緒調節教學模式與第二語言課堂焦慮調控[N].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4]於世海,王玉秀.論“情緒調節體育教學模式”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N].湖北體育科技,2005年04期.
作者:楊海;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