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心理學教育的多元化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多元化”心理學課程教學的“未雨綢繆”
1.1心理學學科教學之居“?!彼肌鞍病?/p>
隨著素質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我國各個高校的心理學教學體系也在不斷的健全。但是就目前的心理學教學模式來說,一些細節問題依然普遍存在。這需要引起相關人員的重視,“細節是魔鬼?!惫P者認為在心理學教育環節中,需要抓好有效的教學時間,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心理學知識體系的學習,保證其自身的技能素質發展。在當下高校心理學教育過程中,有很多教師難以扮演一個心理學教育“協調者”的身份,這就是要做好學生的引路人,在學堂上與學生進行積極的互動。心理學知識的教導,也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需要高校老師做好各個方面的準備、配合,比如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其各個心理學課程的特點,展開具體教學課時、內容等的安排。目前來說,很多高校教師都存在教學觀念及其方法上的缺憾,不能很好地順應心理學教學的潮流。
1.2心理學實驗教學法的“淺嘗輒止”
在心理學知識教學中,《實驗心理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模塊。該門課程的開設體現了心理學的邏輯性、實驗性。但是就筆者觀察得知,目前很多高校的心理學實驗教學法都比較老套,也因此不會具備很好的教學效果。該心理學課程抽象的理論知識點比較多,高校學生比較難以理解。這就出現了一幅畫面:“老師在講臺上‘口若懸河’地進行心理學教學,臺下的學生卻似懂非懂地聽著”。在當下高校教育中,影響心理實驗教學模式的因素是比較多的,這對于心理學學科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十分不利,比如一些高校的心理學實驗教學不具備創新性,真正的教學課時比較短,教學內容都是以前的一些知識。在一些設立心理學專業的高校中,其心理學實驗課程的應用技術、設備是比較落后的,不能保證心理學實驗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在現階段高校心理學教學中,一些高校依舊延續傳統的實驗模式,比如受到實驗器材硬件的限制,有些班級需要進行分組輪換,無論是時間還是地點都比較刻板,難以突破模仿性實驗的局限性,對于學生創造力的培養非常有危害。在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即使進行很多教學環節的量變,也難以實現心理學專業學生實驗設計效果等的質變。并且在現階段的心理學實驗課程中,其考核模式也缺乏規范性,大多進行理論性考核,對于實驗技能考核模式的應用偏少,僅僅利用試卷進行學生能力的檢驗,未免有些片面。
2高校心理學教育的“多元化”與“基礎化”
筆者認為要想進行高校心理學教育的多元化應用,需要做好一些基礎課程的教學工作,畢竟“萬丈高樓平地起”。在上文中,筆者分析了《實驗心理學》教學的存在問題,其實該問題的解決也牽扯到了心理學知識基礎的學習問題。在各個高校心理學學科教學過程中,《普通心理學》課程是入門課程。為了更好地進行高校心理學教育,提升學生的專業素質,教師需要根據該基礎教材的具體內容,因“人”施教。該課程具備比較強的理論性,應用體系比較抽象,涵蓋的范圍也比較廣,需要進行學生預習模塊、教師教授模塊、課堂提問模塊、師生互動模塊等的協調。在心理學基礎課程教學過程中,應該如何地奠定學生的專業基礎,相信很多教師與筆者存在一樣的想法,這就首先需要進行教育觀念的更新。在心理學基礎課程教學模式中,要形成以學生為核心的教學模塊,畢竟心理學基礎課程是涉及心理學學科的基礎模塊。在教育環節中,教師要進行學生的教學主體意識的提升,進行《普通心理學》知識模塊的協調及其相關知識結構的優化。為了實現上述目的,筆者認為教師在基礎課程教學模式中,首先要灌輸學生心理學各個課程教學的最終目標,在學堂上要實現課程章節教學任務的具體化,這也離不開認知教學、情感教學、個性化教學等模塊的協調。在基礎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保持好自身的輔助性,進行教師教學模式與學生學習模式的協調,提升心理學基礎課程的教學效果。
3高校心理學教育模式的“更適合”、“更全面”、“更實用”
在高校心理學學科知識的教授過程中,為了保證學生對完整、系統的心理學知識的學習,教師要進行教學系統性原則的應用,就是在開始教學時,進行心理學基本知識結構的灌輸。要讓學生了解心理學學科知識的整體布局、結構提綱,以樹立學生良好的整體學習觀念。這樣師生之間形成良好的配合,根據心理學學科的知識結構展開層次教學與層次學習的協調。為了保證學生獲得良好的心理學技能知識素質,教師在實踐過程中,需要進行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應用,筆者認為這要把握好以下幾個原則:“更適合”原則,所謂的“更適合”教學,是教師要根據本校的教育環境,與學生的性格特點相結合展開教學,要充分發揮心理學學科的應用特點,保證課堂的活躍性,在輕松的環境中,讓學生汲取到新知識;所謂的“更全面”,無非是讓教師的教學更有意義,不僅僅是課程內容的教授,也要進行課外內容的補充協調,在學生原有的心理學認知背景下,進行國際范圍內心理學知識環節的教授,務必讓學生獲得最有價值的知識。所謂的“更實用”,就是教師在教學模式中,進行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的結合,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以方便現實相關問題的解決。為了更好地進行心理學知識的“更適合”、“更全面”、“更實用”原則的應用,教師要抓好教學的關鍵。學生對于心理學學科知識的學習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比如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實驗心理學》的知識,就要學生掌握好《普通心理學》的相關內容。教師在每個教學階段都要進行心理學知識體系的串聯,把握好教學的結構,進行師生的互動性學習范圍的營造,提升心理學教學課堂的趣味。比如就現階段的“京東假酒”社會問題展開課堂探討,利用已學心理學知識進行“為什么人們認為京東商品都是行貨”,“京東假酒對人們的心理影響”等一些問題的剖析,這樣有利于學生鞏固已學到的心理學知識。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老師也要注重師生的交流,在一些教學模塊中,也可以讓學生進行“小老師”的扮演,讓學生更好地體悟心理學知識的學習技巧。在現階段的心理學知識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進行心理學專業各個理論課程的協調,進行串聯式教學,比如《普通心理學》與《教育心理學》、《兒童發展心理學》與《人際關系心理學》等模塊的串聯。讓學生更好地領悟自身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利用多媒體教學,這對于《兒童發展心理學》、《實驗心理學》等課程的教學是非常有好處的,能夠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接受心理學理論知識。心理學教師也要給學生營造一些社會實踐的機會,比如針對社會上養老院的孤寡老人展開心理檔案的建立,做好一些模塊的咨詢工作等,加深學生對于心理學的深化了解。在心理學專業成績考核模塊中,教師要抓好過程及其結果,進行多樣化、全面化考核模式的應用,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比如教師進行心理學理論知識考核小組、應用技能考核小組等的建立。
4結語
目前來說,我國很多高校的心理學教學體系仍然是不健全的,正處于一個發展階段,教師要想取得更好的心理學教學效果,就要不斷進行優秀教學模式的學習,進行心理學教學理念的更新。
作者:李必發單位:麗江師范高等??茖W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