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醫心理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三神的內涵與外延的界定
1.1識神-主司意識思維活動“識神”原是佛教的概念,指輪回思想中接受世間因果報應的靈魂實體。道家借來表示思慮、意識等心理活動,故也稱其為“思慮之神”,《醫學衷中參西錄》“:識神者,發于心,有思有慮,靈而不虛也。……蓋用識神則落于后天,不能返虛入深,實有著跡象之弊。”它是以元神為基礎產生的一種活動,產生后還可以擾亂元神。故道家養生,多排斥“識神”。現代醫家多認為識神是在大腦中形成的可以控制生命體行為的意識體,也是大腦皮層神經電化學活動的體現。大腦具有加工各種生物信息的功能,且大腦功能與信息能量之間可以產生能量旋機,形成大腦思維,然后通過不斷復制、演化、創造和提煉新的信息,使大腦內的信息快速膨脹,信息能量也隨之增大,形成信息能量場,具有能量感應性。這種感應性不斷增強,又產生在大腦中,最終與大腦機能一起合成了具有分辨功能和控制身體功能的意識體,這就是識神。
1.2欲神-一種本能性的欲望所謂“欲神”,泛指人源于其個體生物本能的一類欲求沖動及相應的行為,食、色、性及趨利避害是其主要體現,它與人類的生存和種族的延續緊密相關。從實質上說,此種行為在動物中多為生理性的,是在無意識下引發的,多數情況下,機體能清晰地意識到這類沖動的萌發,并借助意識作出相應調控,同時還伴有某些情緒體驗。
2三神與心身關系層次
心身關系是中醫心理學的理論核心,對機體的健康和疾病的判斷有著密切的聯系。通過追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我們不難發現,三神學說對中醫學心身關系和心身結構的構建起到了奠基作用,也為心身疾病的辨治提供了重要的靶點,這主要體現在三神學說與心身關系層次緊密相關性上。
2.1從“身”到“心”關系層次-欲神這是一個低層次的身心關系,在這層關系中,起著決定性作用的要素多是軀體方面的。相關研究也表明,控制這類行為的調節中樞位于古皮層、舊皮層,也稱邊緣前腦。可以說本能性的欲求沖動多為這些系統的功能所控制。然而,傳統理論多認為:“識神”可以誘發或抑制“欲神”。從生理原理來看,則是大腦皮層的感知及意識等活動所伴有的皮層神經電化學反應對皮層下較低層次中樞調控的結果。本質上,這種關系是皮質電化學反應對邊緣系統功能的下行性作用,這是“身”與“身”之間的相互作用。此外,一些醫學家則認為“欲神”亦可以沿著神經通路向上擾亂元神,影響大腦皮層的精神心理活動,但從側重的要點來看,上行性有可能次于并弱于識神對欲神的把握。
2.2從“身”到“身”的關系層次-元神就解剖構造而言,元神與欲神位置接近,不僅包含低層次的內側皮層(邊緣系統)也囊括了腦干、下丘腦等局域結構的調控作用在內。且這些部分主要依賴自主神經系統和內分泌對內臟的功能進行調節。這些功能多是與生俱來的,其調控中樞為邊緣系統。故多認為“元神”是一種神經電化學活動,屬于“身”的范圍,而且這種活動也受到大腦皮層的調節,即所謂“識神”主宰“元神”。因其解剖位置相近,且有的則是同一結構的不同功能,故欲神與識神之間多是緊密關聯的。
2.3最高層次的身心關系-識神識神多被看成是大腦皮層神經電化學活動所產生的感知覺、思維、意識等高級精神心理活動,這些活動多是以皮層下較低層次的腦的活動(亦即元神)為物質基礎,并接受了大量外界刺激后產生的。現代腦科學研究發現,意識、思維、感知覺等精神心理活動是以大腦皮層乃至全腦整體的神經活動為前提而彰顯出來的;皮層下的結構對感受到的神經信息起到了向上傳遞和向下通達的作用,也可以使皮層始終處于覺醒狀態。這些均是思維、意識產生的物質基礎。相關研究也證實,大腦半球后部的皮層和神經電化學活動是直接引起感知覺和意識等心理現象的最終整合部位,而且上述的心理現象則是依靠其余地方的神經活動引起相應部位的大腦皮層的神經電化學活動的最終產物。由此可見“,識神”是心身關系的最高級層次,也是最為錯綜復雜的。由于意識、思維等精神心理活動是在大腦皮層及整個腦部神經電化學活動的基礎上凸顯,故“身”是“心”發生的基礎,而“心”則賴“身”來表達。就這一層心神關系而言,大腦皮質及其活動即“身”是物質基礎,意識、思維即“心”是“身”凸顯的結果。但識神一旦突現,又會對“身”及低層次的心、身產生一定的影響。
綜上所述,三神不僅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中醫心理學的一個重要學說,通過對三神的內涵與外延及三神與身心分層關系的探討,我們不難看出,三神學說是中醫心理學的結構,這可以看作是身心疾病靶向治療的理論基礎,對于臨床心理性疾病的診療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作者:趙艷青滕晶單位:山東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