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職業院校班級管理中巧用心理學效應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針對班級管理出現的問題,從心理學的首因效應、羅森塔爾效應、責任分散效應、從眾效應四個方面談班級管理如何進行,在班級管理中如何應用這些心理學效應。
許多職業院校的班主任常會抱怨:“學生太難管”、“雜事一大堆”、“費心費力還是不見效”,常有無力感與匱乏感,以至于有些教師甚至放棄了班主任工作。如何巧用心理學效應進行有效的班級管理,是擺在許多職業院校班主任面前的一大課題。通過對班主任、輔導員以及負責學生管理工作教師的調研,筆者發現目前班級管理主要存在的問題有二:一是班級管理無力,學生問題層出不窮,班主任、輔導員疲于應對。二是常規性事務繁多,班主任、輔導員忙得團團轉。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班級管理與心理學效應的結合。
一、善用首因效應
首因效應就是指最初接觸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對我們以后的行為活動和評價的影響,實際上指的就是“第一印象”的影響。新生入學階段是充分利用首因效應的最佳時期,學生將建立對班級管理的第一印象,是嚴格還是松散,是民主還是專制,學生將會據此建立自己對應的學習生活模式。班主任、輔導員在新生階段為學生樹立規矩,后期的班級管理難度將會大大降低。另外,在后期的班級管理中,第一次出現的事情,班主任、輔導員要認真對待、妥善處理,這將會對后面的管理產生效應。比如班級中第一次出現教室衛生打掃不合格,第一次出現遲到等問題,班主任、輔導員就應高度重視,盡管具體處理的方法不盡相同,但最終要達到的效果是一致的———讓學生不再愿意出現這樣的問題。利用首因效應,強化班級管理規范,讓學生建立規范的第一印象,無形之中學生就會減少一些不必要的試探,起到了防患于未然的作用,班主任不需要像滅火隊員一樣,整天忙于處理各種事件。但是,對于長期的班級管理而言,這不是一勞永逸的方法,需要在一定的時效內進行后期強化。比起等到班級管理問題浮現到面上再處理,在前期問題尚未出現或只是萌芽階段進行處理,這種方法更為簡便、有效。
二、強化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是指熱切的期望與贊美能夠產生奇跡,期望者通過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使被期望者的行為達到他的預期要求。班主任或輔導員對學生寄予充分的期待,足夠的信任和愛,會使學生向著期望的方向發展。職業院校的學生或多或少都會存在紀律或學習上的問題,如果班主任老師只盯著學生的問題,學生將會產生失敗感并喪失信心;如果給予學生期望與肯定,學生感到自己被老師信任與肯定,便會產生前進的力量,達到甚至超越預期教育效果。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案例:有一個班級,學生曠課成風,第一任班主任在知道情況后,氣急敗壞地批評并懲罰了曠課的學生,這些學生認為老師反正已經認定自己是壞學生了,索性破罐子破摔,不僅曠課狀況沒有改善,還在其他方面也出現了問題。新班主任接手后,沒有清算學生所犯的錯誤,而是認為每個人都可以做最好的自己,幫助學生尋找自己身上的閃光點,讓學生認為自己很棒,老師的贊美和欣賞讓同學們甘之如飴,生怕自己做不好了,老師對自己失望,于是努力地做好自己,最后不僅曠課狀況沒了,在學校的文體活動比賽里,還拿了有史以來的第一個大獎。這就是新班主任老師給學生的心理暗示:你很棒,你能行,你可以做得很好。學生們接收到老師這樣的心理信息后,自然會干勁十足。羅森塔爾效應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了學生內心的力量,起到了良好的正向引導作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第一位的原因,是事物發展自身的內在根據,歸根到底決定著事物發展方向、速度。我們向內尋找和激發學生的前進動力,讓學生小宇宙爆發,班主任老師無疑起到了最好的外因作用,這也是班級管理非常聰明的做法。
三、注意責任分散效應
責任分散效應也稱為旁觀者效應,是指對某一件事來說,如果是單個個體被要求單獨完成任務,責任感就會很強,會做出積極的反應。但如果是要求一個群體共同完成任務,群體中的每個個體的責任感就會很弱,面對困難或遇到責任往往會退縮。因為前者獨立承擔責任,后者期望別人多承擔點兒責任。“責任分散”的實質就是人多不負責,責任不落實。班級中,有許多的任務需要完成,比如,教室、宿舍衛生,各種文體比賽等。以宿舍衛生為例,許多班主任比較頭疼,學生宿舍衛生總是打掃不好,只有在通知學校大檢查的時候才能見好。這種現象主要是責任分散造成的。如果責任不落實到個人,就容易出現都不干的情況,學生A認為學生B會干,學生B認為學生C會干……責任被分散了,沒有真正需要為此負責的人。該如何解決呢?班主任可以進行目標切割,將要做的事情分成小項目,責任到人。每個人有自己負責的區域,自己是唯一的責任人,只能選擇盡全力做好。這樣就排除了互相推卸責任的情況,學生們會各負其責,做好本職工作。
四、充分利用從眾效應
從眾效應,又稱羊群效應,是指個人受到外界人群行為的影響,而在自己的知覺、判斷、認識上表現出符合于公眾輿論或多數人的行為方式。實驗表明只有很少的人保持了獨立性,沒有被從眾,所以從眾心理是大部分個體普遍所具有的心理現象。這種心理的缺點是缺乏獨立思考,隨大流,盲目模仿;但在班級管理中卻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學生的從眾心理是普遍存在的,在班級管理中就有了兩種可能性:一種是學生們正面從眾,跟隨大家勤奮努力、積極上進;另一種是負面從眾,學生懶散拖沓、不求上進。班主任所有做的工作,就是引導學生正面從眾,這樣學生都跟著大流走,就會出現積極的狀態,班級的管理工作就輕松了。如何做到引導學生正面從眾呢?通過驗證許多優秀班主任的班級管理成功經驗,以下幾點非常實用:
1.培養好班級領頭羊班級的學生干部是學生的領頭羊,是班級的風向標,班主任帶領好這只隊伍,自己就會非常輕松。班長是班級的靈魂人物,是頭羊中的頭羊,是班主任的左右手,在選拔上需要慎重,在培養上需要精心。有的班主任為了弄頂“官帽”壓著學生,就讓班級“違紀大王”做班長,這種方法經實驗證明失敗率達95%。絕大多數情況下,“違紀大王”并不能在一夜之間改掉缺點,按照學生的從眾心理,負向從眾逐漸居于主導,班級風氣不正,班級處于非良性發展狀態。
2.重視各方面拔尖學生一個班級由不同個體的學生組成,學生在學習、繪畫、籃球、唱歌、跳舞等各方面都有不同才能,在勤勞、誠實、責任、勇敢等各品質方面也表現各異,班主任注意引導學生向各方面優秀的同學學習,這一方面樹立了這些優秀同學的自信心,一方面使學生知道從眾的方向在哪里。
3.建立正確的輿論導向班會是一個很好的建立正確輿論導向的平臺。班主任老師需要學會開班會,利用班會正心明志,弘揚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保障學生走在正確的思想道路上。班會的形式應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學生易于接受。學生的心接受了,行為自然會跟隨而上。職業院校班級管理難度較大,方法不一而足,心理學效應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對班級管理起到促進作用,讓班級管理更輕松。作為教育工作者,不斷總結,不斷驗證,不斷研究,尋找更科學的教育管理方法,是一項永遠不結題的課題,也是一項責無旁貸的歷史重任。
參考文獻:
[1]劉恩德.職業教育心理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沙蓮香.社會心理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
[3]孫煜明.動機心理學[M]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
[4]彭聃齡.普通心理學[M]北京師大出版社,2001
[5]任順之.奇妙的教育心理效應[M]教育科學出版杜,1990
[6]俞文釗.管理心理學[M]甘肅人民出版杜,1985
[7][蘇]瓦•阿•蘇霍姆林斯基.少年的教育和自我教育[M]北京出版社,1984
[8]李小融.教育心理學[M]臺灣新文京出版公司,2003
作者:李玲玲 單位:煙臺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