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談學前教育師資培養層次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學前教育專業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基礎教育提供師資保障。學前教育有著特殊性。從1999年高校擴大招生以來,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數比以往數量多出了數倍,學前教育的辦學質量也得到長足進步,但是學前教育專業生源層次低、就業率差、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等問題十分突出。
一、學前教育師資培養的現狀
(1)師資男女生比例失調、后備力量不足。考察我國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男女師生比失調,這是一個歷史性問題。師范教育專業男女生比例失調有一定的認識誤區,在學前教育專業男生更是極為稀少。這就造成師資比例的失衡。再加上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生在畢業后轉行,學前教育專業的師資后備力量不足。(2)學前教育市場發展不均衡。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我國教育行業也向同世界先進國家看齊,學前教育方興未艾,但是,學前教育市場目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但在華東整個區域特別是浙江、江蘇等省市的發展也特別迅速。于是全國各地的學前教育機構如雨后春筍,魚目混雜的學前教育機構由于經濟不均衡而呈現出了不均衡的現象。(3)互聯網+時代的來臨,我國學前教育取得長足發展,普及程度逐步提高,學前教育專業是培養幼兒教師的搖籃,當下我國學前教育專業的師資絕大多數來源于高校的培養,但是,高校培養出的學前教育的老師并不能滿足社會師資的需要。
二、部分國家學前教育師資培養實踐課程設置
三、我國學前教育師資培養層次對策
(1)根據教育法規,我國學前教育幼師比應為1∶15左右,在幼教的初始階段,家長把學校教育延伸到幼兒園,于是學前教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于是加大力度每樣學前教育的教師是亟待解決的課題。大學要適應新時代的需要,開放性的規劃人才培養方向,制定出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方案,根據學前教育的特點和大學的特色分層次教學目標。如心理學專業細化專業方向家庭教育、家政、溝通、交際等科系,把普遍的心理研究細化為學前教育分項研究,在一專多能的模式下,培養專業的學前教育人才。社會培養機構和考核機構要明確職責,嚴格把控幼兒教師培訓的資質與審核,制定長期的考核和管理機制。(2)調整大學學前教育課程體系。目前大學課程體系都是程式化的過程,一套課程體系要從學生入學到大學畢業,這種課程設置與學前教育的社會需要嚴重脫軌,大學課程要與實踐需要緊密相連,一方面需要學生要有實踐基地,另一方面需要培養學前教育師資的教師自己現稱為學前教育的專家。現實情況是實習基地每個學校都在建設,但是真正起到實踐作用的卻少之又少,學生實習實踐缺少實習目標,實習單位對實習生缺少一定之規;更為嚴重的是大學學前教育的教師是理論專家、科研專家,卻遠遠不是學前教育的實踐專家,他們把自己束縛在大學課堂、混綁在課題中,沒有時間、更缺少機會去真正的實踐,于是在教學中形而上的理論對于形而下的對策,這是學前教育課程的弊端,也可以說是在很多領域都存在這樣的問題。解決方案已經把校企合作和雙師型教師作為未來教師的考核方案。(3)完善學前教育證書考核制度。學前教育的資格證書考核制度從2008年開始變成全國統一考試以后,學前教育從業人員的資格等到了嚴格的限制,“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幼師資格證書不應該是一次性的考核,而是應該根據不同學科、不同需要而進行不同層次的考核。我國應試化的教育培養了很多應試化的人才,在實際工作中不能完成教育教學工作。隨著現代化教育形式的需要,我國各種教育體制的考試也在不斷探索中,考試系統的研發和應用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我們期待更符合實踐能力考試系統的研發和應用。(4)迎接互聯網信息時代的新挑戰。互聯網化是一場具有變革意義的社會化浪潮,也是時代前進的總趨勢。然而對于教育行業而言,互聯網的影響正在從淺層的運用,逐漸轉向縱深層次的思考和漸變。傳統的教育行業如何實現互聯網化變革成為其發展中重要難題。在過去,互聯網的教育只是傳統教育的某種補充,但是隨著技術和網絡環境的日臻成熟,互聯網化的教育將成為主要的教育形式之一。《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2011-2020)》提出,到2020年,基本實現所有地區的幼兒園寬帶網絡的全面覆蓋,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顯著提高。互聯網信息時代的來臨讓學前教育可以基本實現寬帶網絡班班通,班班家長通,線上教育時時通,依據教育部頒發的《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實行)》以及《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將教材中的課程與先進的體感技術相結合。真正做到“玩中學”,讓幼兒體驗到“快樂”與“發展”相互促進。新的課題把學前兒童的興趣點由“玩”吸引到“學”中,孩子們在互聯網時代如何把精力集中到課堂中成為了困擾現實教育的世界性課題。互聯網顯示時代的利與弊成為學術熱點問題,對于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層次而言,也是利弊兼容的。一方面優質的教學資源可以隨時隨地共享;另一方面大量復制、黏貼的快捷方式讓教育失去了個性化、創新性的空間。互聯網對于社會對學前教育的認知就更為明顯,幼兒園、學校不代表全部權威的教育,家長開始關注線上教育,對學前教育有了更多的參與度,這對于學前教育的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但要關注傳統教育更要關注在遵守的行為規范,應該落實到日常的行為規范之中,警鐘長鳴,才能防微杜漸。通過警示教育與法制教育相結合,多種渠道、多種方式強化廉政教育,組織規培黨員觀看廉政警示教育片,做到用正面典型引路,用反面事例警廉,夯實自律防線。將作風教育與專題教育相結合,把落實《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規定》、《加強醫療衛生行風建設“九不準”》、《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及《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規定,融入到日常管理。廉潔意識、廉潔習慣的養成需要培養健康情趣,時刻自省自察,防范不良嗜好,把腐敗擋在身外。總之,由于醫學專業的特殊性,醫生對于公共權力、公共利益、公共價值以及腐敗問題的基本立場和態度,直接影響到國家廉政建設,這就要求每一位醫學生都要嚴格要求自己,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以“大醫精誠”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做對得起祖國,對得起人民、對得起自己的人。同時學校合理安排和設計廉潔教育的內容,構建醫學生廉潔教育平臺,探索廉潔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對有效預防和遏制未來腐敗具有重要意義,也是能否實現中國夢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李鋒清.醫學生廉潔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4).
[2]張冉,羅玫.形成性評價在醫學研究生護理技能教育中的應用[J].繼續醫學教育,2018(04).
作者:李艷敏 耿澤巖 唐守冬 王迪 單位:黑河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