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學科學生態課堂教學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多年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課程設置方面仍然存在主、副科之分,家長和教師的眼睛只盯著語、數、外三科的分數,不重視科學學科的學習。另外,科學專任教師較少,大都是主科教師兼任,教學方法的陳舊、科學知識的缺乏,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對科學的探究欲望,讓科學課堂陷于冷淡、流于形式的僵局。針對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實際,我從關注學生生命的高度提出了“小學科學生態課堂教學”。那么,如何構建小學科學生態課堂?下面,我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談一談自己粗淺的體會。
一、開展多樣的課前調查研究
課前的調查研究就是資料收集的過程,也是學生探究的開始。我們應指導學生圍繞課題,從周圍熟悉的事物入手,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積極的課前調查研究。通過網絡、影視、報刊、書籍等多種渠道搜集研究資料,進行課前自主調查探究。如我在三年級上冊《各種各樣的葉》一課時,讓學生廣泛搜集葉子的圖片和文字資料,了解自己喜歡的葉子的形狀,并把它帶到課堂進行研究。有的學生帶來了楓葉、銀杏樹葉的照片,有的學生撿了田樹林里的白楊樹、松樹、柳樹等葉子,還有的學生從網上查找、下載有關葉子的圖片、文字資料。因為有了課前調查研究,交流也很到位,學生不僅展示了自己自主探究的成果,對于葉子的形狀這一科學知識掌握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從而營造了生動、和諧的課堂氣氛。
二、創設和諧的問題探究情境
科學課程要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生活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學的重要性。因此,小學科學生態課堂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主動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如在執教《空氣占據空間嗎》時,我用“烏鴉喝水”的故事引入,我操作演示后,引導學生思考:“瓶中的水為什么會上升?”“如果不用石子用空氣,誰會上升嗎?”學生的探究欲望一下子被點燃,情緒高漲,通過“猜想———假設————驗證”,最后得出了結論:空氣和其他物體一樣會占據一定的空間。
三、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在小學科學生態課堂中,教師應改變以自我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創造一個人人都能參與學習的環境。探究活動一般以6人為一個小組,根據學生個性特點,每個小組選出組長、材料保管員、實驗操作員、實驗觀察員、實驗記錄員、匯報交流員,各負其責,相互補充,小組成員在探究中取長補短,讓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體驗自主合作學習的快樂,也培養了學生與他人合作的精神。在班級交流研討時,不能局限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要把交流擴大到學生與學生之間。要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允許學生犯錯,當學生的實驗結果出現偏差時,教師首先要肯定學生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再幫助學生分析原因,找出存在的問題,重做實驗,重新觀察現象,不能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教師既是組織者,又是旁聽者和參與者,教師要給創造一個和諧、民主的交流平臺,讓盡情交流,分享他人的智慧,體驗與人合作的快樂。
四、注重將課堂學習延伸到課外
新課標指出:我們不應把上課的鈴聲當作學習的開始,也不要把下課的鈴聲當作學習的結束。因此,我們要把在課堂探究中沒有解決的和產生的新的疑問與新的發展,學生可利用課余時間,因時因地取材,利用家中活自己收集的廢品,開展家庭小實驗、科技小制作、觀察日記、小課題活動。將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讓學生在不斷探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科學實踐能力。
五、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方式
小學科學生態課堂的評價的內容要參考學生的科學概念、科學興趣、與自然界和諧相處的生活態度、與人交流、分享與協作的習慣以及創新精神等進行評價。通過學生的自評、小組互評和教師對學生的觀察多元地進行。主要采用以下幾種評價方法。
(一)行為表現評價法教師根據平時的課堂觀察和學生的作業:學生的科學記錄、研究報告、作品以及成長記錄袋,進行綜合評定,分為A、B、C、D四個等級。
(二)紙筆測驗評價法紙筆測驗評價法,指的是“單元核檢表”。在學完一單元后,分三個維度三個梯度兩個層面對學生進行評價。三個維度指的是:科學概念、探究能力、科學態度。三個梯度指的是:尚未發展、發展中、熟練。兩個層面是指:自我評價、小組互評。
(三)綜合評價法綜合評價法是給學生一個問題,讓學生自己想辦法去解決。在此過程中,學生要親身經歷探究的過程,運用已有的知識技能解決問題。教師根據學生解決問題的實際情況,給予一定的評價。總之,在小學科學課堂中進行生態課堂的建設,具有很重要的意義,也存在很多需要改進的教學策略。因此,作為一線的科學教師,我們要有探究創新的精神和勇氣,為此不斷地研究和嘗試,給予學生最大的發展空間。
作者:吳文詩 單位:甘肅省山丹縣南關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