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學數學“情境—問題”教學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數學是小學教學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改明確規定小學數學除了傳授基礎課程之外,還需要重視對學生數學素養及綜合能力的培養,但是,傳統教學模式難以滿足上述目標,而“情境—問題”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能夠通過情境創設,激發學生興趣,實現教學目標。因此,加強對該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1.“情境—問題”教學模式的構建及堅持的原則
數學課程作為一門數學問題科學,是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科學,其本質是創造和創新,簡而言之,數學教學是立足于數學創新精神,通過合理的方式和方法,傳授數學創新事實,從而培養學生數學思想。因此,針對“情境—問題”教學模式的構建,主要是關注學生在相關情境中的學習,激發學生興趣及生活經驗,帶領學生感受數學信息的同時,分析和思考數學問題,并解決問題,構建符合學生認知的數學知識結構,從而更好地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想促使“情境—問題”教學模式發揮積極作用,需要堅持以下幾項原則:首先,發展原則,要建立在學生現有智力水平基礎之上,放眼于未來,構建促進學生智力發展的知識信息體系,創建亢奮心理環境,推動學生智力及非智力素質的可持續發展。
其次,操作原則,“情境—問題”的設置,要兼顧學生手、腦等多種感覺器官,從多個角度接受數學知識,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單一性,幫助學生深刻的理解和接受數學概念及法則,提高可操作性,引導學生自主參與教學過程中來,構建高校課堂。最后,展示原則,由于小學生身心尚處于發育階段,難以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在情境問題創設時,需要將數學知識形象化、直觀化地展現給學生,降低知識難度的同時,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印象。
2.基于“情境—問題”教學模式,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對策
(1)創建關聯情境,構建數學知識體系。數學是一門系統性學科,知識之間聯系十分密切,基于此,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學科特點,分析并明確知識之間的聯系,找到知識連接點,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利用原有知識進行思考和探究,解決問題,同時促使學生學習和掌握新知識,幫助學生構建數學知識體系。通過創建關聯教學情境,不僅能夠引導學生運用原有知識,還能夠提高教學有效性。
(2)創建生活情境,激發學生興趣。眾所周知,數學知識源自于生活,特別針對小學生而言,數學學習本質上是生活中數學現象的升華,至此,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將數學教學與學生實際生活有機整合到一起,構建富有生活化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將實際生活融入到數學知識當中,不僅能夠豐富教學內容,還能夠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促使學生學會舉一反三,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創建刺激性情境,構建良好課堂氛圍。受到生活環境、國家政策的影響,現代小學生普遍是獨生子女,具有較強的好勝心,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這一特點,創建具有刺激性的問題情境,通過激將法促使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構建良好的課堂氛圍。
(4)創建活動情境,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在課堂教學中,為了避免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可以創建活動情境,促使學生在活動氛圍內,與其他同學按照教師布置的任務參與操作活動當中。并讓學生動手測量,促使學生手、眼等感官得到鍛煉,有效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根據上文所述,小學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課程,在培養學生解決生活問題能力等方面占據重要位置。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立足于學生發展需求,利用“情境—問題”教學模式,創建相關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提出、思考及解決問題能力,提高教學有效性,從而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
作者:康文玉 單位:福建省惠安縣東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