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學數學課堂生活化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每個數學概念都是由內涵和外延兩部分構成,教材為教師提供教學材料,給出概念內涵,外延適當舉例,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師的思維廣度,使教師容易陷入教材給定的范圍,進而無法突破教材固定外延范圍。如果想獲得更加豐富的概念外延,就要到生活中尋找信息。信息的收集是師生共同對概念內涵加以深化理解的過程。比如,學習“角的初步認識”一課,筆者請同學們課前先預習書本知識,然后收集生活中的各種角,課堂上讓學生們進行交流反饋,他們的反饋信息比書上僅有的鐘面上的角、剪刀張開形成的角、扇子上的角等更豐富,尤其是有的同學提出了教室里的墻角這一生活中的立體角使大家對角的認識得以擴展。通過對比引導,使孩子了解小學數學所要研究的是平面角,至于立體角是以后要研究的知識。
二、小學數學課堂生活化,為有效學習打下基礎
對于小學生而言,數學具有抽象、不易理解的特點。有的學生會覺得數學枯燥、乏味、不易掌握,進而出現逃學、厭學等問題。而小學數學課堂的生活化對學生興趣的培養、知識理解都有著積極作用。
(一)引進生活信息的數學課堂,使數學學習更加有趣不同層次、不同程度的成功體驗,是人們建立自信、走向成熟必不可少的積極的情感體驗,這對自信的建立、健全人格的形成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興趣對于人———尤其是發展中的人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引進生活信息對學生興趣的培養大有裨益。比如,筆者在教學“生活中的編碼”一課時,課前了解到每個公民在出生后就有了身份證編號和身份證號碼,這對四年級的小學生而言并不陌生。因此,課堂上就以與他們息息相關的身份證號碼為引導,在課前讓學生在收集相關信息的基礎上進行學習討論,從而系統全面地了解了身份證號碼的編排規律,也使同學們在不知不覺中認識了生活中這一常被忽視的編碼。這樣導入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情境,喚起了他們強烈的求知參與意愿,使得課堂上學生們的參與熱情異常高漲,紛紛舉手發表自己的見解。
(二)引進生活信息的數學課堂,數學知識更易理解對于數學課堂中的難點,學生常常望而生畏,老師們也為此煞費苦心。就事論事、就題講題的教學往往收效甚微,反之,課堂聯系生活,往往事半功倍。比如,小學生很難理解“整除”概念中“誰被誰整除”的問題,不明白為什么已經知道了“誰整除誰”,卻還要有“誰被誰整除”的說法。教師的講解往往收效不大。筆者在教學這個概念時,首先,引導學生認可了無論敘述中的“除”還是“整除”,都是除法的逆序表達方式,都是按照除數在前、被除數在后來表述的,進而引導學生明白了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是相互聯系的,并且列舉生活中最熟識的例子,如“媽媽照顧我”這句話可以從媽媽和我兩個角度來表述,即“媽媽照顧我”“我被媽媽照顧”,幫助學生理解到“整除”出現的第二種說法是從被除數的角度來表述的,而有了這個最簡單的生活信息舉例,學生們對“誰被誰整除”的理解也就容易多了。由此可見,生活經驗、生活信息對學生知識的理解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小學數學課堂生活化,為參與深度創造條件
學生參與課堂的狀態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生參與課堂研究的深度又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質量。參與有深度的課堂,學生們會處在思維憤悱狀態,這樣的課堂學習使學生思維感,容易迸發思維火花,更容易產生師生間的思維碰撞。在思維的相互撞擊下,學生之間、師生之間互相啟迪,提高了他們對所學知識的認知度,數學學習在這樣的課堂中會更具魅力、更加豐盈。如在學習以超市為研究背景的小數加減法練習的課前,筆者請學生先親自體驗超市購物的樂趣,收集超市購物小票,并根據購物小票提出數學問題。學生對購物小票所提的數學問題難易不同,層次不一,卻看得出各個問題都是學生們經過自己的深度思考提出來的。
四、小學數學課堂生活化,為知識延伸提供空間
學生對于知識的來源認知不夠全面,小學生認為知識來源于書本,知識是被一位圣人早就編排好的,卻不知道任何知識都有它產生、發展、更新的過程。而且更重要的是———知識并非一成不變,而是不斷推陳出新、不斷發展的。總之,生活信息引進課堂,對學生認識所學知識的產生、了解數學問題的來源都有很大幫助。生活問題的解決辦法并不是唯一的,而且在不同背景理解中的可變化性又使得學生能夠用相對客觀辯證的觀點看待所學知識。
作者:張盛德 單位: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銀達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