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環保教育滲透于小學數學的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盡心備課,挖掘每一個數學問題中隱藏的環保問題進行現場說教
現行小學數學教材從情景創設到問題解決都暗含著環保問題,只要教者做一個有心的備課者,在備課時便能找到環保問題,在課堂教學中開展環保教育這一情感目標,并滲透于課堂教學實踐。如教“分數乘法”時,筆者將這樣一道題作為滲透環保教育的內容。題目是:再生紙是以廢紙作原料加工生產出來的紙張。回收的廢紙可以加工出來相當于廢紙原重的再生紙。因而被譽為能耗、輕污染的環保型用紙。淤李阿姨辦公室里整理出了80千克廢舊報紙、書籍,如果用于制造再生紙,可以制造多少千克的再生紙?于據中國造紙協會統計,2010年全國紙及紙板消費量是9200萬噸,如果可以回收利用,可以回收利用的紙和紙板有多少萬噸?盂如果800千克再生紙相當于少砍17棵大樹,那么2010年全國回收利用的廢紙大約相當于少砍多少棵大樹呢?筆者讓學生自己進行計算并自主進行板演,計算出來的數字讓學生震驚,引起情感共鳴,懂得了自己的行為對生態的破壞,自然而然在潛意識中將“要我做”內化成了“我要做”。讓同學每人辦一期環保小報,回家后說給大家聽,有意識地讓學生充當了環保宣傳員的角色。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諸如此類都成為了進行環保教育、宣傳環保重要性的捷徑。
二、與學習生活相結合,將環保教育滲透于學生的學習生活過程
一切活動都來自于生活,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數學學習也來自于學生的生活實踐。因此將環保教育滲透于學生的實踐生活也會妙不可言。如組織學生拾撿校園垃圾袋的活動中,讓學生統計每天每班能拾起多少個塑料袋,亂扔垃圾袋的同學占71%,其中有10%的同學并未將塑料袋扔入垃圾桶,也同樣造成校園白色污染。在組織學生進行“節約用水”的實踐活動時得出:一個學校一個滴水的水龍頭平均每天要白白地流掉12千克水,一年白白流掉4000多千克水。全國有30萬所學校用自來水,如果按照這個比率計算,一年大約要浪費多少噸水?如果一個人一年用水是30噸,這些水可供多少個人用一年?尤其是在淡水資源匱乏的西部,節水活動使學生認識到“珍惜每一滴水”的重要性,培養“節約用水”意識。如在教學形體的認識、鐘表的認識教學準備時,要求學生利用被人丟棄的廢紙板或廢木條等廢棄物動手制作諸如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釧面等教具、學具。還可以將生活中部分廢棄物制成各種手工品,進行制作比賽,提高學生撿廢品、利用廢品的積極性。在鍛煉學生動手能力、發散思維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三、走近自然,將環保教育與熱愛大自然結合起來,啟迪美感
環境教育的終極目的是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是人類在享受大自然賜予的物質與精神資源的同時,給予大自然愛的回饋。在“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教學時,有一道題是這樣的“:中國濕地部分的動物種類分布是這樣的:鳥類271種,爬行類122種,哺乳類31種。淤濕地鳥類和爬行類一共有多少種?于濕地鳥類和哺乳類一共有多少種?盂某濕地有野生植物445種,野生動物298種,該濕地的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一共有多少種?”這道練習題同學們很快就計算出來了,這時提出了一個問題:濕地孕育了豐富多樣的野生動植物,那么這些動植物與我們人類的生活有關系嗎?它們能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什么?同學們積極地討論起來,通過討論,一致認為:野生動植物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和精神資源。人類更應該保護野生動植物,保護濕地的環境不受污染和破壞。
在“實際問題與方程”的教學時,筆者利用了這樣的一道題,讓學生明白了植樹造林也是進行環境保護必不可少的手段。題目是這樣設計的:每平方米闊葉林每天制造75克氧氣,是每平方米草地每天制氧的5倍。每平方米草地每天制氧多少克?學生很快對問題進行計算解決。當筆者問道我們每天吸入的是什么氣體?呼出的是什么氣體?它們怎么來?又去了哪里?同學們沉默了幾秒后,教室里喧鬧起來,他們的觀點是:我們吸入的氧氣是花草樹木釋放的,同時各種植物也吸收了我們呼出的二氧化碳。于是筆者乘機教育學生愛護植物,進行植樹造林也是進行環境保護,是為人類的健康生活創造條件,也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必要措施。同時告誡他們要熱愛大自然,要用自己的雙手綠化環境,保護環境。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滲透環保教育是對教師自身職業素養的一種挑戰,教師需要進一步理解教材、設計教案,使課堂教學與環保教育互相滲透,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并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實踐創新,引導學生做環保的宣傳員,感染身邊的人一起保護環境,這樣的環保教育能夠讓學生受益終生。
作者:惠雅妍 單位:甘肅省鎮原縣開邊鎮開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