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在教學時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及知識,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充分挖掘和利用生活中的教學資源,創設生活情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生活中,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開展教學活動,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的趣味和價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從熟悉的事物中更快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教師還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使學生善于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是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前提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注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樂學、會學。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就要充分了解學生,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進行教學,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創設情境,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和科學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重點撥、引導,使學生自主探究、獲取知識,學會思考,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只有把教育放在生活世界的大背景下,使教學真正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才能對學生進行“完整的人”的教育,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各種能力。具體而言,首先,教師要了解每一個學生,關注學生的生活,研究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習方式、生活經驗、個性品質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其次,教師要學會傾聽,學會寬容和期待,尊重學生的個性,理解學生的成長性,使學生在生活化的教學活動中迎接挑戰、打破常規,在學生犯錯誤時,能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所犯的錯誤,將重點放在弄清出錯的原因與改進上,從而使教學更具開放性,更有生活氣息,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二、結合生活實際提煉數學知識
數學研究的是客觀世界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來源于客觀世界的實際事物。但我們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從生活中找到數學的原形,這就要求教師善于觀察生活,從生活中提煉數學知識,然后再將實際生活和教材結合起來進行教學。這樣,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生會感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數學并不陌生和抽象,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數學知識。此外,在教學中,教師還要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使學生善于捕捉、積累生活中的數學知識,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這些問題。例如,在教學“數據的收集”時,教師可讓學生數一數自己有幾本書、幾只筆以及家里一些物品的數量。學生善于觀察研究生活中的數學,本身就是很好的學習方法。學生在觀察中不斷思考,在研究中不斷嘗試,不斷創新,從而不斷獲取更多的數學知識,并利用所學知識解決更多的實際問題,最終提高綜合能力。
三、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一)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是模擬生活情景,使課堂教學更貼近現實生活,使學生加強感知,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年齡特點和教學內容創設生活化的情境,將枯燥的數學符號和抽象的數學概念、公式轉化為生動有趣的具體場景,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生活中的實例、運用實物或掛圖來創設生活化的情境。比如,教學“兩步加減的應用題”時,教師可利用公交車上人數的實例來創設情境,告訴學生公交車上原來有多少人,上來多少人,下去多少人,讓學生算出現在有多少人。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教師可以出示自行車掛圖導入新課,讓學生觀察和認識自行車的輪子的形狀。這樣,學生自然會興趣盎然。教師還可以運用多媒體創設生活化的情境。運用多媒體教學具有直觀、形象、具體、生活化的特點。運用多媒體創設生活化的情境,能化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還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教師可運用多媒體演示平移兩個面完全重合,化抽象為具體,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使學生更容易理解長方體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度也相等。
(二)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在學生掌握知識后有針對性地聯系生活創設情境,使學生學以致用。首先,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被廣泛應用。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發現、思考并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增強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讓學生在生活中獲取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其次,加強實踐操作,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要想讓學生學以致用,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就要加強實踐操作,使學生勤動手,多動腦,提高實踐能力。例如,學生學習了“比和比例”后,教師可以把學生帶到操場上,讓學生測量計算旗桿的高度。旗桿很高,學生開始可能不知所措,這時教師可以拿一根竹竿,筆直地插在操場上,讓學生測量竹竿和竹竿的影子的長度,然后啟發學生利用比和比例的知識,測量旗桿影子的長,算出旗桿的高。在這樣的實踐操作活動中,學生獲得了知識,鍛煉了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聯系生活,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生活情境中更好地理解、掌握和應用數學知識,并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在生活中發現和積累數學知識,學好數學,用好數學。這樣,通過生動有趣的生活情境,以及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在生活中觀察和思考,能夠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探究、嘗試的過程中來,充分挖掘他們的創新潛能,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景標.探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途徑和策略[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2(12).
[2]柯惠紅.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2(1).
作者:雷永生 單位:甘肅省高臺縣教育體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