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學數學教學模式設計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文章從“小學數學問題三步教學模式”的含義入手,探討了其教學環節和操作程序,以及對這一教學模式的幾點思考,以期為小學數學教學找到一個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
小學數學;問題三步教學模式;設計
一、“小學數學問題三步教學模式設計”的含義
教學模式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是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緊密結合的產物。教學模式的研究是教學研究方法論上的一種革新,研究教學模式的目的就是要教師從整體上去探討教學過程中各因素之間的互相作用及其多樣化的表現形態,以動態的觀點去把握教學過程的本質和規律,而且對加強教學設計、研究教學過程的優化組合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小學數學問題三步教學模式”是為了求得教學模式的特色性和概括性的較好統一,根據小學數學的教學情景,以及探索將相關理論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研究出的一種最基本的教學活動層面與結構框架。教學結構框架如下:這一教學結構框架具體描述為:問題的呈現知識化、問題的探索民主化、問題的解決多項化。這一教學結構框架的特點是:有一定層次的概括性,因而具有較好的適應性,它以完成教學內容的教學過程為基礎、以認知教學心理為依托,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產物。這一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1)突出學習主體,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突顯新課改教學論核心;(2)改革課堂教學,民主探索、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二、“小學數學問題三步教學模式設計”教學活動環節
實施“小學數學問題三步教學模式設計”活動過程大致經過創設情境、提出問題;猜測嘗試、驗論交流;歸納優化、變化開拓三個環節。而要優化這三個環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課堂上教師采用有效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探索質疑,并提供給學生交流探索成果的時間與空間等。這樣做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了他們的探索欲望,讓學生感到自己就是學習的主人,想要“嘗試”一下,“探索”一下,以自己的能力進行自我研究、自我學習和自我發展。
三、“小學數學問題三步教學模式設計”的操作程序
(一)創設問題,引發思維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多方面創設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和探索,創設的問題得當,就可以起到調動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求知欲的作用。尤其是教師要精心設計和引導,使學生學會提出問題,具備創新意識,長此以往,會對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創設問題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創設問題要有新意、有趣味,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2)創設問題應難易適度,符合教學實際情況;(3)創設問題要有開放性,能夠引發學生的廣泛思考,引發學生創造性地發問。
(二)引導探索,深化思維學生要認識與掌握的不僅僅是知識本身,更重要的是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的過程。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主動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獨立獲取數學知識的方法和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本領,獲得終身受益的數學基礎能力和創造能力,讓學生發現蘊含于教材中的創造因素,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動手實踐、觀察、類比、聯想、歸納等活動,讓他們親自探究與發現知識的結論、規律與方法等。學生通過探索所獲得的知識才會理解得更透徹,掌握得更牢固,并應用于實踐。
(三)問題解決,聚散思維“問題解決”是美國在即“現代數學”和“回到基礎”之后提出的又一個新口號,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始終是數學教育的中心課題,其核心是使學生去探索新的處理問題的方法。而小學數學中“問題解決”的目的在于鞏固探索新獲得的知識,反饋教學效果,進一步完善知識體系,提高學生發現、提出、分析、解決的能力,進而達到培養他們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的。為此,在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應充分挖掘每一道題的實質與功能,可將問題的條件、結論進行交換,也可將解決問題的方法開放,或者將一個數學問題變化出其他新的問題,讓學生進行再思考、再創造,逐步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四、“小學數學問題三步教學模式設計”探索與實踐的幾點思考
“小學數學問題三步教學模式設計”在實施中確實有成效,但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問題:
(一)更新教學觀念是前提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傳統的“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的觀念不改變,重“教”的思想放不下,學生的“學”就不能落到實處,他們的學習能力難以提高,創新能力也難以形成。
(二)教師的主導作用是保證教師的主導作用就是能否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實現學生主體地位創造條件。在教學中,教師應精心設計各個教學環節,靈活運用教學手段,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再創造,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不好,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也難以提高。
(三)激發學生參與是關鍵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創設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一句好的導語能引起師生情感上的共鳴,一個好的“問題情境”能吸引學生學習的欲望,因此,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利用多媒體、實物等喚起學生探索熱情,引導他們開展探究活動。
(四)培養學生的學力是根本教師應注重對學生觀察能力、操作能力、歸納能力、推理能力、類比能力、質疑能力的培養,尤其是有意識地教會學生質疑的方法,激發他們善于思考問題、敢于提出問題、勇于質疑的良好習慣。
(五)增強學生自我意識與創造能力是目標教師在引導學生進入思考的深層次后,應讓他們自己去探索、追求、發現未知世界,其目的是為學生提供思考、創造、表現的機會,使他們學會學習和創造,增強自我意識和創造能力。
參考文獻:
[1]馬杰.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教學的設計與實驗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4).
[2]彭國慶,黎陽.小學數學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的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4(6).
作者:葉長祥 單位:甘肅省山丹縣馬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