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學語文教學開展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素質教育要求我們改變已有的教育思想,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來設計教學、開展教學。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是從實際教學出發,談談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應如何開展小學語文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習興趣;互動學習;師生關系
新課程改革中,最重要的教育思想就是以學生為本。我們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應提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角度來開展教學工作,這是新的教學思想的基礎。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我們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特定形式,結合自身特點創設出更適合自己駕馭的、更適合學生學習的課堂教學。
一、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充分說明了興趣在學習中的重要性。小學語文學習也是如此。小學階段的學生還沒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他們做什么事情都是首先從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入手。因此,我們就應該遵循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創設有特點的、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情境。只有這樣,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才能讓學生認真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我們的教學效率才能得以提高。
二、利用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學習
好的教學課堂不僅需要教師注重對教學內容的研究,還需要利用良好的人際關系來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和參與的熱情。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讓學生把對教師的感情轉移到課堂教學中來,從而大大提高我們的語文教學效率。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首先需要我們教師多聆聽學生的想法和感受。無論是在教學中還是在生活中,我們都要鼓勵學生多說。教師在聆聽的過程中,一方面可以了解學生的感受和學習情況。另一方面,可以在聆聽的過程中幫助、引導學生,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其次,教師要尊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不能因為學生講的是錯誤的就制止學生的發言,不能因為學生不會就在全班同學面前說一些“笨“”傻”之類的詞語。尊重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最后,我們無論是在教學還是在生活中,都要積極主動地與學生交談甚至是開一些玩笑。這樣,我們才能改變在學生心目中高高在上的形象,給學生以朋友般的感覺。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我們才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放下思想包袱、輕松愉快地參與到教學中來,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落實素質教育。
三、引導學生在互動中學習
素質教育下的語文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還要注重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在知識與技能方面的共同發展。互動式學習就是一種很好的鍛煉思維能力的學習方式。談到互動學習很多教師會想到小組式學習。小組式學習是同學之間在溝通交流的過程中共同學習、自主發現問題、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但互動式學習比小組學習更為全面,不僅包括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還包括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互動式學習可以是以小組學習的形式開展,在小組式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主動地走入到小組中去,及時發現小組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引導學生開闊思路積極解決問題。當然教師也可以作為一個旁聽者,了解小組內的學習情況,可以鼓勵學生活躍學習氣氛。當然互動式學習不僅僅局限于小組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無論是在講解、演示等任何一個教學環節都應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一方面良好的互動可以使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另一方面互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更集中精神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其次,教學過程中的互動交流還可以拉近學生與教師的心理距離,為我們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打下基礎。
四、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教師運用有深度的語言,創設情境,激勵學生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勢,從獨特的角度提出疑問。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性質疑。批判性質疑是創新思維的集中體現,科學的發明與創造正是通過批判性質疑開始。讓學生敢于對教材上的內容質疑,敢于對教師的講解質疑,特別是同學的觀點,由于商榷余地較大,更要敢于質疑。能夠打破常規,進行批判性質疑,并且勇于實踐、驗證,尋求解決的途徑,是具有創新意識的學生必備的素質。對于一些教學內容利用課堂時間難以完成,教師可先把問題提前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查閱資料,把零碎的、粗糙的思想片段系統地組織起來,再經課堂匯總,這樣不僅開闊學生視野,擴大學生知識面,培養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讓學生學會了獲取新知識、新信息的方法,提高了學生的交際水平及綜合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創新能力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只側重于基礎知識的傳授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在教學上必須要改革創新,讓學生主動地認識和接受教學內容,主動挖掘自己的學習潛能,培養創新精神。這時教師所要做的是聯系現實生活,提出大家熟知而又難以解釋的問題,造成學生的認知沖突,在直觀而富有趣味的情境下,引發學生的心理活動,培養創新思維意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解決了所學知識點時,還應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遷移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組織學生到實習基地、施工現場參觀學習,讓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通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從不同的側面把所學知識與實踐融會貫通,在實踐中,通過感、聽、看等形式,使學生更多地了解社會,開闊視野,以此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強烈愿望,使學生的個性能夠得到充分體現,從而訓練學生的創新能力。
六、結語
總之,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更要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個人素質的培養。因此,我們教師一定要落實好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教學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把學生放在學習主體的地位上,讓學生發揮更多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完成對學生個人學習能力的培養目標。小學語文作為學生學習的基礎學科,一定要落實好素質教育的精神,完成好素質教育下的語文教學。
作者:張江龍 單位:河北省沙河市蟬房學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