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媒體下的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新媒體是相對于舊媒體的一種稱謂,是在當前網絡化和計算機已經高度普及的情形下,將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并通過網絡進行傳播的新的媒體形式,稱之為新媒體。這與傳統的“電視媒體”“、紙質媒體”有著明顯的區別。新媒體的特征可以歸納為開放性、多元化、時效性、交互性等特點。正是因為新媒體有著與傳統媒體本質上的不同,因此,新媒體也對大學校園文化的建設形成了新的挑戰,但也為大學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了新的機遇。
1新媒體對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挑戰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對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帶來了一定的挑戰,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1對大學校園主流價值觀念的沖擊在新媒體的傳播內容上,一般都是那種娛樂性的內容,比如明星動態新聞等等。由于這種內容最容易讓普通大眾所接受,因此也最為處于青春期的大學生所喜聞樂見。但這些消息和內容,雖然讓大學生得到放松和娛樂,同時也將一部分實用主義甚至是拜金主義等思想傳染給了他們。這對于我們一直倡導的大學校園積極、向上的主流價值觀念形成了沖擊。
1.2對人際交往的沖擊近些年,新媒體的影響力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根據我們對于大學生網絡使用情況的調查,大學生利用網絡主要活動是獲取資訊、購物、交友以及網絡游戲。比如,近年來大學生廣泛使用QQ、微信等交友軟件進行人際交往。而過度使用這些交友軟件,將會導致大學生社會交際能力有所弱化,甚至是產生社會交往“恐懼癥”。因此,過度沉迷于網絡也會對大學生正常的人際交往產生沖擊,對大學校園文化的建設產生一定的沖擊甚至是負面影響。
1.3對校園文化引導作用的沖擊在網絡時代,各種消息和各種思潮充斥于互聯網上。一些人為了吸引眼球,故意使用各種刺激性的言語來獲得網絡人氣。網絡在使人們獲得網絡話語權的同時,也帶來了多元化的聲音和觀點。而這些多元化的聲音和觀點則對校園文化的主體思想形成沖擊。大學生正好處于人生價值觀的形成期和成長期,他們進入到大學之后,接觸到社會的各種思想的影響,一旦他們受到各種極左或者極右的思想影響,則容易產生厭世等情緒,這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校園文化的引導作用。
2新媒體給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帶來新的機遇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給大學校園文化帶來沖擊的同時,也給大學校園文化的建設帶來了發展機遇。
2.1給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帶來了新的媒體渠道傳統的大學校園文化,主要是通過校園電臺、海報、黑板報等媒體進行傳播。這種文化的傳播渠道,在互聯網時代之前是頗為有效而且為當時的大學生所能接受的。但是,在互聯網時代,這種傳統的大學文化傳媒渠道就受到了限制,甚至已經很難勝任傳播大學校園文化的功能和作用了。而互聯網的發展,將知識的傳播變得極為便利和快捷,也為大學校園文化的傳播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傳播渠道?,F在,大學生智能手機的普及率非常高,基本上可以達到“人人觸網”的程度。因此,使用互聯網來傳播大學校園文化,已經成為我們必須要采用的新渠道,而且這種緊迫性已經越來越大,網絡已經成為大學校園必不可少的傳播媒體。
2.2給大學校園文化增添了新的內容互聯網作為大學生生活方式中必不可缺的一種媒體和文化,已經影響了大學生生活和學習的方方面面,而且互聯網文化已經進入到了大學校園文化本身之中。大學校園文化首先應該是一個開放性的系統文化,不但包括社會主義的主流價值觀,還應與時俱進、及時更新,即包括當代大學生的網絡文化,將大學生在互聯網上的消費觀念、行為觀念和思想認識納入到大學校園文化中。通過將網絡文化納到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中,就能建設新型的大學校園文化系統,保持大學校園文化的開放和包容,進而對大學生的價值觀、思想觀進行引導,并對大學生在網絡時代背景下的思想行為進行及時糾偏。
2.3推動了大學校園文化的開放和繁榮在互聯網時代之前,大學校園文化較為單一和純粹,但同時也較為閉塞,基本都是建立了與社會不同步甚至是脫節的文化環境。在這種文化中成長起來的大學生,一旦走上社會往往要花費很大的時間和精力去融入到社會文化中。而在互聯網媒體的影響下,大學生已經在接觸網絡的時候就開始了解和融入到社會文化中來。當代大學生接觸網絡的時間較早,了解網絡的程度較深,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融入到社會生活中了。而現代的大學校園文化基本實現了對社會的開放,與社會文化基本能實現同步,因此,正是互聯網推動了大學校園文化的繁榮和開放。而在這種新的校園文化氛圍下成長的大學生,一般都能較快地融入到社會文化中,為他們畢業后能較快地適應就業環境產生了較大的正向作用。
3新媒體背景下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發展建議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的出現,對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和發展產生了較大的沖擊,但也帶來了發展機遇。因此,我們應把握好發展機遇,正面挑戰,采取多種措施共同將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好、發展好,更好地為大學生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3.1轉變觀念,應對新媒體挑戰互聯網的發展給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帶來了深刻的影響,我們應轉變觀念,重視和研究互聯網對于大學校園文化建設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大學校園文化的建設已經不同于以往任何時候的媒體時代,必須要轉變傳統的“金字塔”文化觀念,建設開放型的大學校園文化,應對新媒體對大學校園文化建設所帶來的挑戰。一是從思想認識上應該對互聯網等新媒體給予高度重視,需要將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從傳統媒體引導向互聯網媒體轉化。二是要從思想意識上認識到校園文化建設引入和借用互聯網媒體的緊迫性。當前,互聯網已經影響了社會和大學校園的各個方面,應當從觀念上認識到必須借用互聯網建設校園文化的緊迫性。
3.2借用互聯網媒體,宣傳大學校園文化大學校園文化可以有著不同的載體,比如傳統的黑板畫、校園電臺,它們所承載的是大學校園文化的建設功能。同樣,在以互聯網為主體的新媒體背景下,互聯網也是可以起到宣傳大學校園文化的功能,也可以成為大學校園文化的建設載體。因此,我們在建設和宣傳大學校園文化時,應該借用互聯網媒體,并將其作為建設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一是加強高校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信息化基礎設施是校園網絡的載體,高校應重點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并適當進行超前規劃,滿足未來一定時間內信息化時代的要求,建設高質量的信息化基礎設施。二是建設數字化校園網絡。高校應該集中財力、物力和人力,重點建設校園網絡,將校園網絡建設為大學校園文化的主戰場。三是保持校園網絡的獨立性和一定的開放性。在未來的一定時期內,校園網絡將會承擔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任務,但由于社會網絡在信息和內容上并不一定符合校園文化的主流價值,因此應保持校園網絡相對的獨立性,不宜全面接收和吸納社會網絡內容。但同時,由于網絡是一個開放的系統,當代大學生對于各種信息的需求量大,而且網絡活動的范圍也在變大,因此,也不適宜對校園網絡進行全面封閉而成封閉的獨立系統,應該將大學校園網絡保持一定的開放性,對社會網絡的各種信息和資訊進行適當過濾,保持正面、積極向上的信息,過濾消極、負面甚至是不良的信息。
3.3組織各種活動,形成良性的人際交往互聯網在傳播知識和娛樂大眾的同時,也將大學生的交際范圍進一步縮小,很多大學生成為所謂的“宅男”、“宅女”。這是在互聯網時代,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和范圍的萎縮。我們應面對這種沖擊,在校園內和社會上多組織各種活動,以此來推動大學生形成良好的社會交際意識和能力。一是通過組織各種活動引導大學生參與現實中的人際交往。高校應通過組織各種形式的活動,如校內的各種知識競賽、演講比賽以及校外的實踐活動等,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將大學生吸引進來,讓他們脫離網絡參與現實中的人際交往。二是組織各種興趣社團或知識講座,鍛煉大學生的社會交際能力。在當代社會,社會交際能力是一個大學生走上社會后適應社會的重要能力。無論是從事技術崗位、管理崗位還是銷售崗位,都對大學生的社會交際能力提出一定的要求。因此,高校通過組織各種興趣社團或知識講座,重點培養和鍛煉大學的社會交際能力,對大學生形成良好的社會交際能力大有裨益。三是加強宣傳,讓大學生對網絡有正確的認識。網絡實際上就是一種媒體和工具,在大學校園文化的宣傳中,應讓大學生對于網絡形成正確的認識。網絡背后還是真正的社會,它不過是社會的一個縮影和虛擬化。因此,要讓大學生對網絡有正確的認識,利用網絡而非沉迷網絡。
3.4加強正向引導,宣傳主流價值觀可以說,網絡內容的多元化,對于大學生價值觀的建立和發展存在著較大的影響,比如網絡上存在的較多的享樂主義思想甚至非法信息,這些都影響著大學校園文化對大學生的引導作用。因此,我們應加強對大學生思想和價值觀的監測,把握大學生思想動態,加強主流價值觀的宣傳,宣傳正面人物和事跡,為大學生的價值觀形成正向引導。一是充分重視輔導員的職責和作用,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的監測。高校輔導員是和大學生密切接觸的,他們熟悉大學生的生活習慣和思想動態。因此,高校校園文化的建設,其中重要的一部分職責是落在了他們身上。因此,應充分重視輔導員的工作職責和作用。二是宣傳大學校園中學生的典型和事跡。優秀大學生的典型和事跡,是大學生身邊能觸摸到和感覺到的最真實的正能量。宣傳可以讓廣大的大學生受到感染和影響。這種方式是引導校園文化保持正向和積極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張笑楠 單位:沈陽大學黨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