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學生養成教育措施論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養成教育序列化、規范化
1.養成教育序列化
學生良好養成教育的培養,根據不同階段的特點,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制定出每個階段學生的行為規范和要求,呈螺旋式上升,逐步提高,將養成教育的教育內容、教育時間、空間按科學序列安排,使其橫向一體化,縱向序列化。以培育學生良好道德品質養成教育為例,我校制定各學段的培養目標。第一學段:①熱愛國旗,升旗時要肅立。熱愛學校,愛自己的班級,愿意為集體做好事。②愛護公共財物。保持墻面整潔,不在墻上亂涂亂畫,墻面有污及時清理。不摘花、不攀折樹木。③說話親切,行為文明,禮貌待人。會使用“您好”“、謝謝”“、再見”、“對不起”、“沒關系”等禮貌用語。④聽家長的話,在家長面前不撒嬌、不任性。有了好吃的東西要先讓父母長輩,不吃獨食。⑤別人同自己講話時要注意聽,不亂插嘴。懂得與同學友好相處,不打人,不罵人,不爭搶、獨占東西。⑥按時上學不遲到。有病有事要請假。遲到要報告后得到允許再坐好。第二學段:①會唱國歌,奏國歌時要肅立,升國旗時要行禮。唱國歌時要做到嚴肅認真,敬禮正確、聲音響亮。識別國徽、國旗,知道其圖案的象征意義。②關心國家大事,按時收聽廣播、收看電視。養成讀報的好習慣,學會做時事摘記。③尊重社會公德,不做損害國家、社會、集體的事情,遵紀守法。④待人有禮貌,聽別人講話要認真,不東張西望,和別人說話時要和氣。⑤尊敬老師,老師家訪時要熱情接待,對老師的批評要虛心接受。⑥關心父母健康,父母病了,能主動端水送藥。提出要求時,父母沒答應,不許任性,不鬧脾氣,不頂嘴。不亂花零錢,不擺闊氣,不增加家長負擔,不讓家長為難。了解父母疾苦,理解父母心情,體諒父母的困難。⑦愛護同學,關心集體,主動為他人、為集體做好事。主動關心幫助殘疾人。照顧一切有困難的人。⑧愛護公共場所的一切設施??吹絼e人損壞和私拿公物的行為,進行勸阻和批評。不小心損壞了公物,要照價賠償。在公共場所處處想到他人,自覺遵守公共秩序,創建潔凈的生活空間。⑨節約水電,及時關燈,不隨意開水龍頭玩鬧,用畢及時擰緊水龍頭。遇到浪費水電行為要阻止。第三學段:①熱愛祖國,認識祖國的版圖,認識黨和國家領導人。能及時了解國家發生的重大事件。②自覺遵守道德規范,維護公共秩序,愛護公共設施。③關心他人,關心集體,主動關心和幫助同學,與同學友好相處。④尊敬老師,服從老師的管理,認真完成老師交給的任務,主動幫助老師做力所能及的事。⑤關心父母的身體,理解父母的心情,和父母有分歧意見時要心平氣和,體諒父母的困難。不要以我為中心。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常和長輩聊天,介紹新信息。不給父母添麻煩。有事和大人商量,不得頂撞耍態度。本著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明確具體,易于理解掌握和執行的宗旨,把養成教育訓練內容分解為若干個教育要點,由大化小、由小化細、呈序列化逐步提高,螺旋式上升,便于在實踐中操作。
2.養成教育規范化
學生的各種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關鍵在于要有規范化地訓練。國家教委制定的《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對教師進行良好的養成教育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導性,其目的是養成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使學生的行為規范化,所以必須堅決貫徹執行。養成教育的內容很多,把最基礎的一些要求制定成為規范,要求每個學生都要做到,并逐步養成習慣。我校堅持從實踐出發的原則,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將學生良好養成教育內容細化為六個方面:一是學生良好道德品質養成教育,包括社會公德、禮貌待人、感恩愛心、正確的處世態度等方面內容;二是學生良好的科學文化素質養成教育研究,包括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式、創新教育等方面內容;三是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養成教育研究,包括心理素質、心理品質等方面內容;四是學生良好的衛生勞動養成教育研究,包括生活常識、勞動態度、勞動能力、衛生、健體等方面內容;五是學生良好的紀律安全養成教育研究,包括安全、紀律、救護等方面內容;六是學生良好的禮儀交往素質養成教育研究,包括儀表儀態、禮節禮儀、文明禮貌、交往規則、交往能力等方面內容。其目的是建立規范體系,以養成教育規范化。
二、家庭、學校與社會三方教育互相配合
1.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溝通
首先學校要通過家長學校提高家長素質,不斷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提高家庭文明程度,給學生創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實現學校養成教育向家庭教育的延伸。我校每年秋季一年級新生入學后就對新生家長進行為期一周的家長學校的培訓學習,聘請校內外的家庭教育專家,針對初入學新生應該注意的家庭教育方法、技巧以及注意問題做專題輔導講座,使新入學兒童盡早步入學習生活軌道,讓家庭養成教育與學校養成教育同步進行。當學生就讀三年級時,學校再次為家長舉辦為期兩天的家長學校,一是回顧總結這三年來對學生養成教育的得與失,二是對步入高年級轉型期的學生如何進行養成教育的培養進行專題培訓。此外,學校每學期定期召開家長會,借此機會,校長把本學期的教育、教學計劃告知家長,向各位家長宣傳學校養成教育的內容、措施,做到家長皆知,并請家長配合實施,齊抓共管。其次學校還要積極爭取家長的配合,因為學生在家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也需要家長的及時監督、培養,使學生的養成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相溝通
社會對家庭、學校教育具有連結和延續功能,社會是家庭、學校教育的延伸、補充、發展和完善。學校養成教育活動應與社會教育相溝通,使學生獲得實踐性、綜合性、整體性的養成教育,形成三位一體的網絡教育結構。學校要加強與社會的溝通聯系,拓寬養成教育的渠道,爭取得到社區、工、青、婦組織以及有關部門的支持與配合,調動一切有利于養成教育的積極因素,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在曲靖市麒麟區創建國家級文明城市的活動中,學校積極響應政府倡議,啟動了“大手拉小手”活動。
以少先隊大隊部組織的“創建文明城市青少年志愿者”活動,一是帶領學生在自己講衛生的基礎上,在上學、放學的路上隨時撿起行人丟下的垃圾并把垃圾扔到垃圾箱內,用實際行動維護公共衛生,影響他人,帶動社會形成愛護公共衛生的好習慣。二是爭做文明交通使者。這樣的活動不僅鞏固了學生在校形成的良好養成教育習慣,還用學生的小習慣去影響社會大文明。再者,社會對學生行為養成教育成果也起到了一個監督、促進的作用。通過開展這樣的活動,學生把良好的養成教育習慣帶入社會中,影響或帶動社會,這樣為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注入新機和新的活力。養成教育要依靠家庭的基礎,學校的滲透,社會的強化,才有利于學生成人、成才,有利于家庭和睦幸福,有利于社會的和諧發展。培根說“: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别B成教育可以使學生提高修養,使行為更規范,成為一個有教養的文明人,它為學生成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作者:顧瓊麗單位:曲靖市麒麟區北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