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健康網絡下養成教育的對策及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加強師范院校大學生“三觀”教育,培養思想政治過硬的基礎教育人才
師范院校大學生是未來基礎教育的主力軍,他們具有怎樣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將直接影響整個民族下一代的培養,因此加強師范院校大學生的“三觀”教育也尤為重要。從我們的調查可知,在網絡生活方式下許多大學生對紛繁復雜的網絡信息難以甄別,因此我們要增強師范院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來武裝大學生的頭腦。高校要主動占領網絡教育的陣地,開設紅色網站,培養學生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分析各種社會問題的能力,提高其對網絡信息的鑒別能力和政治敏感性。特別是在世界和社會的敏感事件時期,高校應利用現代網絡方式,通過學生QQ群、網絡論壇、微博、飛信、電子郵件等途徑與學生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行為狀況,適時提醒學生保持清醒的頭腦,培養大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
二、豐富大學生校園文化生活,提高社會實踐能力
師范院校的學生除了應具備扎實的本專業知識外,還應該具有廣博的知識、良好的表達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及管理組織能力。從以上的調查可知,大學生網絡生活方式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娛樂,并有50%左右的學生認為自己感到空虛和孤獨。試想一個整天自閉于虛幻網絡世界的大學生,在畢業后怎么能從事好基礎教育工作。因此,豐富大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多開展與師范專業相結合的文化體育活動,是將學生從虛擬的網絡生活中吸引到現實的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中的一個重要途徑。豐富大學生校園文化生活還可以將增強師范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人際交往的能力相結合,例如社區義務支教活動、學生展演活動、學生第二課堂活動等等。在這些活動中,不僅提高了學生在現實世界的角色感和存在感,學生還在這些活動中提高了師范技能,為師范生實習和就業做好了前期準備,并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力量。另外,在開展各種師范特色的活動中,也應利用好網絡這一有效手段,比如在線直播、網上討論、微博互動等,不僅使學生接受到網絡生活中的正面、真實的信息,也將創新教育理念和現代網絡教育技術相結合,使學生更好地融入到校園文化生活中,從而擺脫因孤獨空虛而導致的沉溺網絡的現象。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才的競爭日益激烈,大學生就業的狀況也日益嚴峻,因此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也日益重要。作為未來的教師,師范院校大學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及掌握基本的教育心理的知識,也是其必備條件之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應和大學生現代網絡方式、廣播電視等各種媒體相結合,搭建校園網絡、校園廣播、校園微博、心理健康網絡論壇等各種載體,使心理健康教育成為師范院校大學生熟知并能初步掌握的一門知識。另外,利用網絡方式進行心理健康咨詢,擺脫了傳統面對面咨詢的某些弊端,學生的隱私可以更加受到保護,也可以避免某些尷尬的問題和場景。有了心理健康的網絡咨詢平臺,學生可以隨時根據自己的情況在線咨詢,在網絡交流中疏導自己的情緒,使學生能方便地掌握好自己的情況和心理健康狀況。當然,這不僅需要高校投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經費,更要有一批既懂得心理健康專業知識又懂得網絡技術的人才。只有將心理健康教育與網絡生活方式相結合,才能增強大學生心理咨詢的親切感和便利性,從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學生的實際出發,符合時代的要求,滿足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四、加強對大學生的網絡紀律管理
師范院校的大學生是未來從事基礎教育工作的主體,因此要求師范院校的大學生不僅要有良好的師德和師范技能,更要有作為一名未來教師所需的紀律觀念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從網絡使用時間和網齡來看,有部分學生的網齡很長,并且有沉溺于網絡的趨勢,因此加強對師范院校大學生網絡紀律的管理十分必要。師范院校學生管理者要加強對大學生在校外上網晚歸及通宵上網夜不歸的管理,不定期檢查深夜校外網吧學生上網情況。學生公寓管理中心統一對帶電腦入住宿舍的學生進行登記,嚴格控制其上網時間,學生公寓在晚上統一時間斷網,并定期對學生公寓上網情況(包括上網時間和不良網站)進行檢查,對有違反紀律要求的學生及時通報到所在院系進行教育,對屢教不改的學生進行通報批評甚至處分。特別是對于長期打游戲而忽視學業的學生要通過輔導員及時做好疏導教育工作,對部分在心理上已經依賴上網而無法自拔的學生,應及時與高校心理咨詢中心聯絡,共同對上網成癮的學生進行幫助和教育,由此減少網絡對學生所帶來的不良影響,促進師范院校大學生養成教育的良好發展。
作者:張曉玲胡平建單位:樂山師范學院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