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英語閱讀教學論文2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第一篇
(一)選擇適合的閱讀教材
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光依靠課本中的文章是遠遠不夠的,作為一名合格的英語教師,必須要下一番功夫精心挑選一些合適的閱讀教材,來激起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對于閱讀教材的選擇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考慮其難易程度,一定要難易適中,否則會影響到教學效果。如果難度太大,可能會給學生的學習來帶來很大的挫折,會導致學生對英語閱讀學習的積極性大大下降;如果太容易的文章,又達不到教學的要求,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又不明顯。其次,選擇教材教師一定要掌握該文章的生詞量和句型的復雜程度,如果太多生詞和復雜句式,也會挫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然而太容易的詞匯和簡單句式,對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很難起到積極促進作用。最后,對于教材的選擇,應當保持文章的原汁原味,盡可能找一些材料豐富、生動有趣的,來吸引學生,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進而來提高閱讀的效率。
(二)在課堂上開設閱讀情境
很多學生學習英語都反映很難,那是因為我們缺乏相應的語言環境,所有的學習都是被動接受,并且有些教師只是注重知識傳授,而不注重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在長期以來的英語教學中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的接受狀態,其主體地位并不突出,其對于英語的學習興趣也不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習的積極性,才能讓學習效率大大提高。在眾多激發學習興趣的方法中,最有效的就是營造閱讀情景。通過這種方法來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通過圖畫、視頻和聲音來營造學習氛圍。圖文并茂的課堂一定會讓學生喜歡。學生理解課本后,可以通過適合的課外閱讀材料來鞏固所學知識,培養自己的英語閱讀運用能力。
(三)教師要學會指導學生閱讀的技巧
閱讀的技巧在閱讀文章時必不可少,學生掌握閱讀技巧,可以提高英語閱讀的能力,同時也能讓自己的閱讀深度和廣度得到擴展。例如在教授一篇新課文時,可以讓學生先概括閱讀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把握好每段的大概意思和文章結構,讓學生對課本有一個大概的了解,教師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應該指導學生略讀和速讀的技巧;在第二次的閱讀中教師要求學生掌握文章的中心句子;第三次的閱讀就是要精讀,掌握文章的主旨和細節。在這些基礎上設置一些問題來讓學生思考。具體的指導方式我們可以從下幾個方面考慮:合理運用閱讀技巧,指導學生根據文章內容找到合適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速讀;指導學生能夠運用合理的英語思維來理解課本;指導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技巧,以便利于提高閱讀效率。
(四)重視文本的閱讀
對于英語閱讀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課文,因為它的內容是經過權威研究制定的最合適教材內容,它的豐富多樣是學生學習英語知識必不可少的重要資源。所以我們建議教師在選擇閱讀教材時應該重點關注文本閱讀,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本的理解和學習記憶,同時又可以培養學生對課本的感知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以教學《Schoollife》為例子,課堂一開始我們可以讓學生迅速通讀課文,并簡單概括出文章大致意思,這樣能夠促進學生對文本意義的把握;接下來可以讓學生分小組討論,找出中外學校生活的不一樣,進一步總結中國同西方學校生活的不同;最后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來寫一篇自己的學校生活文章,這樣能夠更好激發起英語閱讀的興趣,還能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五)擴寬英語的知識背景
閱讀材料的內容一定是來源于社會文化,所以我們平時的閱讀一定要積累一些背景知識,如果沒有相關的背景知識是很難真正理解一些材料,例如一些地方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人物傳記、名勝古跡、宗教信仰和政治斗爭等背景知識,都是要通過日積月累來積累,這些有助于學生拓寬英語的知識面。這就要求英語教師更要掌握這些背景知識,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了解相關閱讀背景,充分理解材料所表達的思想和意思。在現代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展示文化背景知識,進而能夠順理成章引入課文,從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以往的教學實踐證明,只有結合自己掌握的背景時,才能有效地開展閱讀教學。
綜上所述,英語的閱讀教學是英語教學的最重要的部分,作為一名合格的英語教師,要從學生實際出發,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材,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從而提高英語閱讀教學的效率。
作者:姜騰云單位:貴州省遵義市第二中學
第二篇
一、在進一步的英語閱讀教學中要堅持時刻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如前所述,教師們英語閱讀教學方法各部相同,但是,其教學的基本原則是一致的,即:以學生為主體,體現教學中的目的性和針對性。為此,在具體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們要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的閱讀教學活動要具有針對性,進行因材施教式的教學,同時不可忽視精讀與泛讀相結合的原則。而以上這些最終都是要通過學生為主體這個原則來實現的。
在這個過程中,一般來說,教師的提問往往帶有目的性和指導性,最終目的是為了引出話題或是要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某個問題或是升華到某種思想上來,可以說,教師設問是為了引導學生進行課文的理解和深入的思考;而同學之間的互問主要是針對課文理解后的思考進行的,使學生們在學習一篇文章之后有所思考和有所得,內化為自己的思想。例如,在《高中人教版必修五Unit5FirstAid》中,教師往往需要首先給出一個諸如“WhatshouldyoudowhenyoumeetthesituationinPicture1?”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效果才會比較明顯。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就其中他們會感興趣的點進行提問。在筆者的實際教學中,學生們會給出如下的問題,這些問題更加貼近生活,因而在學生之間會產生共鳴。問題如下:lCanyougiveadvicetothepersonsinPicture1?lCanyoudothefirstaidinyourlife?Whatshouldyoudoifsomeoneisdrowning?
二、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和學生之間的互動,采用多種閱讀教學手段來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筆者在自己的英語閱讀教學中主要采用了討論、設問及默讀等形式的手段。具體來說,討論包括師生之間的討論和學生之間的討論,并將其貫穿于讀前、讀中和讀后的始終。“讀前”,這是指教師可以將閱讀內容以圖片、錄像、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等形式直觀性地呈現給學生,此外,高中英語課本中有許多課文都配有插圖,這些插圖形象地再現了課文內容。然后,教師就所見情景進行問答、猜測性課堂實踐性活動,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向課文所要涉及的中心話題上來,這樣就能迅速引起學生對閱讀材料的興趣和積極性。“讀中”,這是指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之中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閱讀技巧的訓練,將不同學生和不同班級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使得其課堂有效性和閱讀技能性得到培養。“讀后”,這是指教師在閱讀課教學中要著重開發和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閱讀理解可分為表層理解和深層理解兩個不同層面,表層理解可通過快速閱讀方法進行,而深層理解是在理解課文大意和具體事實之后通過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以及上下文關系等對于課文中的深層意義予以把握,更加具有難度。
以此為基礎可以以“討論(Discussion)”的形式來將這種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討論貫穿于讀前、讀中和讀后的始終,從而培養學生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再以《高中人教版必修五Unit5FirstAid》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堂活動中安排有關的“討論(discussion)”活動,促進學生們參與意識和參與行動如下:Discussion:Whatwouldyoudointheabovesituations?lStudent1:Totellyouthetruth,Iwouldbeveryafraidanddonothing.lStudent2:Idon’tknowmuchaboutfirstaid.SoIdon’tknowhowtodo.lStudent3:Inmyopinion,itisimportantforustopreventtheseaccidentsfromhappening.lStudent4:…….
總之,以上就是筆者基于高中英語人教版教材對于“淺談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這個話題的一些心得。可以說,這些心得都是基于筆者實踐性的教學活動,因而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希望能與同行之間進行進一步的交流,從而相互提高和促進,更好地為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而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馬莉單位:寧夏育才中學孔德學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