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學語文閱讀實施策略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基于信息技術環境的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能有效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應充分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激發學生問題意識,點燃個性化閱讀情思;增強感悟釋放心靈,采用個性化閱讀方式;同伴互助合作交流,在共融共生中凸顯個性;從閱讀全過程入手,建構個性化閱讀教學模式。
《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中指出,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重分數輕能力,學生的個性發展一直得不到充分發掘,學生綜合素質存在缺陷。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1]。根據學生學習特點、語文學科特點,實施信息技術支持下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將使語文教學返璞歸真,學生的個性得到尊重,學生的靈性得以培養,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這既是對當前語文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刻反思,更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必然選擇。
一、激發學生問題意識,點燃個性化閱讀情思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不竭動力,是學生樂于接受、尋求和獲得知識的一種傾向或需要。小學生正處于人生成長的初級階段,好奇心強,但保持注意力的時間較短,興趣難以持久。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重要[2]。朱熹認為:“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問題意識可以充分激發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不斷地產生富有價值的新問題。學生的問題意識被激發后,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解決問題的內在動力,激發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和思考,這也正是進行個性化閱讀的內在基礎。所以在語文課堂中經常能聽到學生的質疑聲,如語文課上講解《小草和大樹》時,開篇就有學生問:“寫人的文章,為什么用兩種植物的名字作為題目?這其中有什么含義?”這些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也是文章所要揭示的中心。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思考,才會認真學文,積極思索,尋求答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興趣愛好、不同的出發點,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這種特點,尊重他們個性化地選擇學習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在問題設計上,教師應摒棄強調“答案唯一性”的限定性問題,多設置一些能促進學生多向思維、個性思考的開放性問題[3]。如此,才更有利于點燃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情思。
二、增強感悟釋放心靈,采用個性化閱讀方式
如何讓學生在學習中個性得到釋放,形成富有個性的語文學習方式,這是語文教學中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注重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情景,調動學生的全身心參與,帶動語文教學全過程,指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教師有意識地逐步地在最大限度保留學生個性的基礎上讓他們用“正確”方式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鮮明個性。古人說“文貴自得”,現代人說“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有這些例子都說明了一個問題:自從有了課堂教學,閱讀就是獨立的、個性化的心理過程和認知行為,任何強加于這個心理過程和認識行為之上的過程和行為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閱讀,都是不討學生喜歡的、令人生厭的教學過程和行為[4]。如:教學《一夜的工作》討論:總理深受人民愛戴,從課文中能找出答案來嗎?生:如果說總理關心人,為什么不先把作者的文件批了,讓他先回家睡覺呢?師:有些同學說,這是刻意安排的,總理是這樣的人嗎?生:作者何其芳是后來的,凡事講究先來后到,這說明總理做事講原則。生: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總理每天十分繁忙,有許多重要文件等著他批示。這只是一篇講話稿,我覺得可能總理認為這不是當務之急,故而放在后面。接著,教師通過播放PPT,在舒緩的音樂背景下,慈祥的面龐、工作時的場景出現在同學們的面前。老師讓同學們面對總理的畫像,仿佛總理就在我們的面前,讓學生用深情的語言對總理說說心里話。生:辛勞啊!工作繁忙!夜以繼日!生:新中國剛成立,不計其數的事情等著總理去安排、處理,當時的中國,經歷了多年的戰爭,一窮二白,作為一個國家的總理,當然不會鋪張浪費了。由上可見,通過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學生身臨其境,思維得以充分激發、語言變得極其豐富,個性化閱讀體現得淋漓盡致。
三、同伴互助合作交流,在共融共生中凸顯個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生生之間的交流既是發表自己見解的過程,更是建立個性化語文學習風格的有效途徑。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已成為21世紀最主要的學習方式[5]。《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也提出:“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長期以來,語文閱讀教學實際上一直被“專制化”,學生自主閱讀的權利被剝奪,個性被壓抑,想象力和創造力被扼殺。個性化閱讀教學應以尊重學生的個性為前提,努力為其營造民主、平等、自由、寬松的學習氛圍,學生、教師、編者、文本進行真正的對話,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6]。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注重小組合作學習,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重要環節。在教學中,經常看到教師采用小組合作或討論、或朗讀、或表演的形式,讓學生把自己的學習經驗與其他同學交流、互融。如學習《威尼斯的小艇》一課,借助“水上城市———威尼斯”的資料短片和課文,讓學生小組合作提出感興趣的問題,然后展開自主探究閱讀,在較好地拓展時空進行自讀、自悟之后,在自主互動交流時學生對“為什么在如此豐富美妙的景物中,只選擇小艇來寫”“小艇是什么樣子,有什么特點”“小艇與威尼斯有什么關系”“作者如何具體描寫船夫高超的駕駛技術”“哪些語句寫得生動優美”等問題有了深入的認識與感受,師生、生生觀點相互碰撞,集思廣益,優勢互補,較好地把握了學習重點,突破了學習難點,掌握了奇特別致的小艇和威尼斯的密切關系以及如何抓住事物特點描寫的寫作方法。
四、從閱讀全過程入手,建構個性化閱讀教學模式
經過持續研究,依托信息技術,根據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理念確立了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基本程式,即情景引入—親身體驗—對話探索—建構新知。1.情景引入促情思此為個性化閱讀課堂的起始,依托信息技術營造獨特的閱讀氛圍,使學生迅速進入閱讀情境,從而激發其好奇、質疑、探究的沖動。這樣的情景導入,能在課堂伊始就把孩子的視聽、注意力吸引過來,使之進入個性化閱讀的境界中。如在《盧溝橋的獅子》一課教學中,教師先運用信息技術生動地呈現盧溝橋的風貌、歷史,同時播放清新流暢的課文朗讀,將學生引入課文的情境之中,然后讓其充分閱讀文本,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在互動交流環節,學生生成了許多獨特的、有價值的問題:(1)盧溝橋的獅子到底有多少個,真的數不清嗎?(2)盧溝橋的獅子有什么特點?(3)盧溝橋為什么成了“我國人民永遠難忘的一處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筑?”(4)盧溝橋建于什么年代?有何歷史價值?(5)盧溝橋的獅子在戰爭中損毀情況嚴重嗎?教師在學生提出問題之后,鼓勵他們借助信息技術搭建的課文學習平臺,進行自主探究學習,自己去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這樣既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又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體現了個性化教學思想。2.親身體驗生感悟在精彩的情景引入充分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之后,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走進文本、對話文本、體驗文本,進而聯系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展開豐富聯想,生成獨特的、富有個性化的閱讀感悟。例如《坐井觀天》一課的學習,教師讓學生自主觀看“井底之蛙”的情境故事,獨立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閱讀和重點句、段的精讀,從青蛙“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頭就看見天,我不會弄錯的”一句中的“天天”一詞讀出了青蛙從來沒有從井里出來過。結合自己對“坐在井底的青蛙,沿著井壁往上看,高高的井壁擋住了青蛙的視線,看到的天只有井口大小”情境的觀察與思考,感悟到“坐井觀天”受局限的道理。并從青蛙應該跳出來,享受無垠的藍天白云,聯想到自己看問題要放寬眼界,自己的學習應跨上信息高速公路,讓學習走向生活,讓生活融入學習。3.互動探索釋疑惑對話是師本、生本、師生、生生互動的過程,也是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中體現個性的最好方式[7]。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得到的東西,需要與同伴在對話探索中進行充分地溝通交流;此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困惑,也需要在對話中互相釋疑、以對話進行思想的碰撞,進而在碰撞中迸發出智慧的火花。因此,對話探索的過程無疑是最富有意義的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是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課堂渴望生成的美好境界。例如在教學《橋》這課,教師在總結全文的時候說:“老支書在生死關頭,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座永遠不會坍塌的橋。他的精神是偉大的,是可敬的。這時,你有什么想法?”生1:以后,我一定要學習老支書那種無私的精神,當看到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我一定會盡自己的力量給予幫助。生2:我很后悔,上次上美術課,志敏向我借水彩筆時,我拒絕了她。我覺得自己很自私。生3:老支書面對滔滔洪水,是那么沉穩。我以后也要向他學習,無論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遇到任何困難,都不會退縮,勇敢面對。生4:我覺得我們的班長也很像老支書那樣有威信。當老師不在時,她就像一位小老師帶著我們自學,維持紀律。……就這樣你來我往的,下課的鈴聲響了。教師趁熱打鐵,要求學生以《橋》為題寫一篇讀后感。學生對文章的反復思考和討論,舉一反三,把一個平面問題演繹成一個多維空間,使學生的個性潛能得以激發,人格得到塑造。4.建構新知促生成建構新知是情景引入、親身體驗、對話探索的語文個性化閱讀課堂全程的順理入情的結果。建構生成的內容,是我們設計課堂模式時早先預設的語文個性化閱讀目標。建構新知的過程是拓展、是檢驗,又是新的建構生成。課堂上我們要創設新的情境,讓孩子已生成的知識、技能、智慧實現新的“個性化”。
五、結束語
在信息技術條件下實施語文教學活動,創設了貼近學生生活的語文情境,開辟了暢通的語文信息通道,擴充了學習資源,重構了語文教與學的理念和教與學的方式方法,這為小學生語文個性化學習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學習環境、優質的學習資源和有力的學習工具,使學生有了主動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因此要沿著這樣的思路將小學語文教學個性化學習不斷推向深入。
參考文獻:
[1]王琴,李飛舟.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問題分析與改進策略[J].林區教學,2018(8):47—48.
[2]劉德斌.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有效教學策略[J].教書育人,2018(20):74.
[3]梁玉龍,朱月富.淺談開展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的教學策略[J].江蘇教育研究,2019(13):77—79.
[4]王明波.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情感激發的實踐與探索[J].林區教學,2018(1):29—31.
[5]鄭志芳.淺談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J].基礎教育論壇,2018(31):14—15.
[6]代啟團.小學語文教學營造良好課堂氛圍的策略[J].林區教學,2017(6):39—40.
[7]孫正偉.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有效教學初探[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8(1):113—114.
作者:王東 單位:通川區蒲家鎮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