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幼兒教育中多媒體技術探究(3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幼兒教育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論述了將多媒體技術運用于幼兒教育的可行性,以及將多媒體技術運用于幼兒教育的眾多優勢和需要注意的事項,從而更好地促進幼兒的教育。
關鍵詞:
幼兒教育;多媒體技術;應用
隨著多媒體技術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廣泛運用,多媒體逐步成為現代幼兒園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輔助工具。它不僅更新了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同時也更生動全面地展示教材,更好地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一、運用多媒體技術,構建語言教學活動的情境性
《幼兒園發展新綱要》曾經明確指出:“要提高幼兒語言交往的積極性,為幼兒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并能用清晰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受,發轉語言能力。”傳統教學中,教師在發展幼兒語言能力的教學中,由于教學手段的單調和教學手段的低下,教師只能利用基本的圖片和畫作的方式進行語言教學,幼兒也只能在教師逼仄的教學手段中毫無生氣的歷練語言。而多媒體技術將語言裹挾的故事與圖片與聲音結合在一起,將一個原本空靈的故事以實體的形式呈現出來。如此生動有趣的畫面展現出來,形象化、興趣化,為幼兒創造了一個良好的語言表達情境。如在講述繪本故事《愛心樹》時,筆者用語言描述故事時將相應的繪本圖片呈現出來,學生的興趣立刻為之一振。我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利用結合圖片提問的方式促發學生思維與語言的雙重訓練。另外,相對于學生直觀化思維的方式,讓學生借助圖片分散陳述故事本身,依托于多媒體的形象化特征,學生語言歷練的效益高度提升。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
看電視是一項幼兒喜愛的活動,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上課前或活動中,老師只要說一聲:“下面要請小朋友看電視了!”活動室里就會很快安靜下來,小朋友也會很自然地瞪大眼睛,挺直身體坐好,等待老師把電視打開。多媒體教學就相當于播放電視片。在幼兒時期,幼兒的無意注意和無意識記都占優勢,電視畫面鮮明生動、活動多變、刺激強烈,很容易引起幼兒的注意和被識記。心理研究表明,如果能將識記任務和幼兒感興趣的活動聯系在一起,那么識記的積極性和有意性會明顯提高,識記效果也更好。而且鏡頭中推、拉、特寫、定格、慢進等手段的運用可使原來細微的、看不清的或被幼兒忽略的地方,變得清晰、醒目,便于幼兒觀察和記憶。幼兒期的思維主要借助于具體形象來進行的,而不是以概念判斷推理來進行。抽象單調的說教幼兒不僅不易理解,而且容易疲勞,最終影響教育效果。而多媒體教學能將較為抽象的道理或要求,借助畫面表達出來,非常具體。例如:在對幼兒進行熱愛“國旗”的教育中,“尊敬國旗”對幼兒來說比較抽象,難于理解。光憑我們老師用嘴巴講解于事無補。于是,在繪畫《戲水》教學活動中,我們設計了這樣一個可視、可動的活動畫面:當畫面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人的游泳姿態,以及沙灘的美麗景色時,孩子們的情緒高漲。馬上聯想到自己在夏天去游泳時的場面。在直觀圖片的影響下,幼兒看了以后興趣倍增,他們好像覺得親身來到了沙灘上一樣。實際操作時,他們迅速地、創造性地畫出了各種戲水圖。真是栩栩如生,充滿童趣。
三、有利于培養幼兒的能力
多媒體輔助教學對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是很有幫助的,它可以增大可觀度,影像清晰,提高觀察的效果,還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擴大觀察的范圍,便于幼兒觀察和教師的指導,有利于觀察能力的培養。例如觀察時鐘分針、時鐘的走動和時、分之間的關系,都可借助屏幕讓幼兒仔細進行觀察。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僅能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還能有效地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它能把復雜的現象分解、綜合,既有具體的描繪,也有綜合性的概括,能很好地幫助幼兒從具體形象中抽出事物的本質屬性,這不僅使幼兒能理解抽象的知識,了解到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而且能培養幼兒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另外,多媒體輔助教學時幼兒運用多種感官參與,獨立的操作練習活動有助于培養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多媒體的開發和運用,將有力地推動幼兒園教學的現代化,對改革教學結構,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育效率,全面提高幼兒的素質,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但以上提出的這些問題也是需要我們正視的。因此,針對這些運用上出現的問題,需要我們更新多媒體教學的觀念,同時加以合理應用,才能讓其達到更優化的境界。
四、結語
總之,為了適應當前幼兒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多媒體技術在幼兒園的全面普及將是教育發展的趨勢。而運用多媒體技術是教育現代化的必然結果,只要我們認真學習現代教育理論,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幼兒認知發展規律,并不斷探索現代化教育技術自身的規律,相信多媒體技術在幼兒園教學中的作用將會得到更充分地發揮,形成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參考文獻:
[1]苗霞.淺談幼兒教育的可持續性發展[J].學周刊,2012,(02).
[2]張敏梅.當前幼兒教育問題分析及對策探討[J].知識經濟,2011,(02).
作者:史瑩 單位: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直屬機關第三幼兒園
第二篇:幼兒教育中多媒體技術的作用
摘要:
在現代教育體系中,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媒體教學占教育手段的比重正逐年上升,幼兒教育越來越多地使用多媒體也成為不可避免的發展趨勢。結合幼兒教育的特點與現代幼兒教育中多媒體教學的實踐,探討多媒體教學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
關鍵詞:
幼兒教育;多媒體技術;教學成效
一、多媒體教學及其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現狀
多媒體教學是指在現代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合理選擇、使用現代教學媒體,使之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組合,輔助教師共同達到教學的目標,現在的多媒體教學多指運用多媒體計算機并借助相應多媒體教學軟件來開展的教學活動過程,與傳統的教學手段相比,具有直觀性、動態性、交互性、信息量大等優勢,在現代教學中被大面積推廣使用。多媒體教學在幼兒教育方面現在仍處于起步階段,并且在實際使用中存在著一些問題。據調查,因為資金的限制,在我國,多媒體應用于幼兒教育對于稍有規模的公立幼兒園基本還能承受,而對于那些小型民辦的幼兒園來說就非常困難。而在有媒體教學條件的幼兒園,也多數出現教師缺乏先進的教育觀念,計算機操作技能不強,不重視使用多媒體,或者淺用濫用多媒體的情況,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應用狀況不容樂觀。
二、優化教學情景,激發幼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因此,在幼兒教育中應用多媒體教學,應該根據幼兒的不同特質和認知發展階段,積極發揮幼兒感官的作用。幼兒掌握知識常常是從外在的形象思維開始的,多媒體教學能夠使得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充分調動幼兒的聽、看、說多種感官,從而增加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幼兒階段的詩詞學習是培養幼兒文學素養的重要途徑。比如,在幼師向幼兒介紹《秋天的雨》過程中,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將靜態的文字轉化為詩意的畫面,再現詩句中的秋雨情景,秋雨滴答,菊花綻放,銀杏、楓葉、果子等意象在教學課堂上生動的展示出來。將幼兒置身于詩情畫意的教學情景當中,幼兒能夠集中注意力,學習的興趣也更加濃厚,能夠積極主動地把所聽所聞與同伴分享,在快樂的氛圍中延伸學習的積極性和樂趣。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構建幼兒美術學科的創造性
在幼兒園學科課程體系中,美術學科除了感知美的性之外,更有創造美的功效。所以,幼兒美術是嵌入幼兒心靈的一把鑰匙,發掘幼兒的創造潛能。可在過往的美術教學中,學生的美術作品一直處于機械模仿層面,鮮有自己的創早作品。其主要根源在于,教師憑借自身的三寸不爛之舌無法充分激活學生意識思維,造成學生始終無法開啟自身的創作意識潛能。而不同的是,多媒體技術從視覺、聽覺等多種維度幫助學生重新啟動創造思維,激發了學生無限的創造火花。如在以“百變的云朵”為主體的繪畫中,我不僅在多媒體課件中呈現出各種不同的形狀的云朵,而且為其創造性的著上顏色,并且為云朵配上畫外音,讓云朵成為具有生氣的生命個體。這樣的呈現,與幼兒的心理認知特點和結構匹配,有效的調動了學生的感官,為學生創造性的完成美術作品起到了良好的基礎作用。
四、利用多媒體教學提高教學成效
幼兒階段的教學是為幼兒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的,幼兒個性的培養和習慣的養成也是幼兒教學的重要內容。幼兒教學的內容主要集中在:語言教學以及理解能力教學,基本的音樂能力的培養,數學運算能力和邏輯思維的培養。多媒體教學具有的現代化和信息化特點,大大變革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轉變了幼師的教學理念,大大提高了教學成效。綜合運用多媒體技術聲像結合的綜合性特點,幼師可以在課堂上展現動態的畫面,讓幼兒融入實際的學習情境中,從而提高教學成效。針對語言學習而言,通過多媒體教學,教師能夠更好地引導幼兒標準發聲,積累和記憶更多的語言知識和口語表達技巧。其次從邏輯思維的培養來看,幼師利用多媒體可以將基本的運算用多媒體動畫效果呈現出來,如在教幼兒簡單的數學運算時,可以通過讓幼兒模仿動畫效果呈現出的數小棒過程,或者通過動畫效果呈現1+1=2等運算的實物表現形式。在幼兒音樂能力的培養上,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伴隨動人的音樂,讓幼兒融入優美的歌境中,充分調動幼兒的思維活動和情感體驗,從而引起幼兒的共鳴,達到了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五、結語
綜上所述,多媒體教學在現代幼兒教育中發揮著非常重大的作用,并且在教育中呈現出更加強大的功能,解決了當前我國普遍存在的教學難點,在幼兒教育中呈現出明顯的優勢。在適應現代教育事業發展的今天,應該加強幼師師資隊伍的建設,提高制作多媒體教學方案的水平,依據幼兒階段學生的特點,合理科學地應用現代多媒體技術,更好地提高幼兒教學的效率和質量,為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苗霞.淺談幼兒教育的可持續性發展[J].學周刊,2012,(02).
[2]張敏梅.當前幼兒教育問題分析及對策探討[J].知識經濟,2011,(02).
[3]董巖.淺談如何在“魔力猴”思維游戲課程中培養幼兒自主性學習[J].現代閱讀,2013,(22).
作者:史瑩 單位: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直屬機關第三幼兒園
第三篇:幼兒教育中多媒體技術研究
摘要:
人作為一種社會動物,本質即各種社會關系的總和。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們正逐漸步入了信息化、智能化時代。數字新媒體的出現以及應用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傳統媒體在社會關系發展方面的弊端,體現了新媒體在社會關系發展維護中不可比擬的優越性。幼兒教育即是一個完整成熟的社會關系成長的開始,是生命期間中一個生命體所邁向社會所作努力中最重要的一步。在幼兒教育中利用視覺、感覺、聽覺等多種感官的整體性作用,可以極大提高其學習的興趣和效率。新媒體與幼兒教育的應用結合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本文主要分析新媒體技術在幼兒教學應用中的優勢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
新媒體技術;幼兒教育
當今是個信息化程度極高的時代,以互聯網為連接渠道,以互動性為根本特征的新媒體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且應用的范圍也越來越廣泛,凸顯了與傳統媒體相比的獨特優勢。同樣,從事幼兒教育工作的我們的思想也要積極跟上時代的步伐,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將其運用在教學活動中,提升教學效果。本文將對新媒體技術應用在幼兒教育中的優勢以及當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建議。
1新媒體技術應用在幼兒教育中的優勢
1.1增加教學趣味,激發幼兒興趣: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媒體不僅能夠激發幼兒的興趣,更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和興趣點緊跟教師課堂節奏,將自己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如在一些利用新媒體技術的音樂教學課程中,教師首先拿出了ipad跳了一段舞蹈,手中ipad跟隨著舞蹈的節奏發出了時快時慢的音樂聲,然后教師也請每個學生都取來自己的ipad,打開相關軟件,利用自己的肢體語言制作出一首屬于自己的音樂,將嚴肅的教學任務通過“寓教于樂”的形式完成,既學到了知識,又娛樂了身心,體驗到了課程中的樂趣,還給自己的心中帶來了滿足感。慢慢的幼兒們對學習新的知識也會更有興趣,充滿期待的迎接每一堂課。
1.2豐富課堂形式,充實教學內容:對于幼兒的興趣點和接受程度來說,豐富生動的畫面和悅耳動聽的聲音較枯燥的文字和數字來講,更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傳統的教學模式使教學形式和內容相對的單一化,幼兒常常不能通過老師的描述而想到畫面,知識的接受過程枯燥無味,甚至對課堂形式和內容產生排斥感。通過新媒體體技術,老師能清晰的把想要傳達的內容準確的傳達給幼兒,可以通過聲音和畫面的相互作用增加課堂內容的充實程度,能把教學內容生動、形象,鮮明的展現給幼兒,在幼兒感覺新奇的過程中獲得知識。
1.3提高信息交互性,增加師生互動:傳統的教學模式中,由于管理方式的原因,知識的學習過程是傳遞與被動接受的過程,師生之間大多是處于一種相互提防的狀態。利用新媒體技術教學可以大力增強教師與孩子之間的互動,通過傳輸圖片,語音視頻等,快速傳授課堂內容,增加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例如幼兒可以用ipad把自己的美術手工等作品拍下來,上傳到大屏幕與教師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欣賞學習,教師還可以與幼兒一起玩游戲,一起閱讀,還可以一起畫畫等等。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實現快樂共營,知識共享。
2新媒體技術在幼兒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2.1幼兒教師對于新媒體技術的認識不夠:由于幼兒教師平時對于新媒體技術相關知識學習的不多,導致不能對新媒體技術對于社會產生的重要變革有深刻的認識,所以不可能主動地把新媒體技術應用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針對這個問題,我們應該把“新媒體技術在幼兒教學中的應用”這個重要的課題列入幼兒老師的培訓課程中,提高她們的意識;出臺相應的考核辦法,督促老師在課堂中使用并且用好新媒體技術這個重要的工具;鼓勵老師總結在使用新媒體技術教學方面的心得,并把好的經驗進行普及和推廣。
2.2新媒體技術應用的普及程度在地區上存在差異:通過研究發現,在經濟較發達的地區,新媒體技術應用在幼兒教育中的普及程度就比較好,獲得的效果也不錯;但是在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新媒體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就不是那么普及了,多數時候還是運用一些傳統的教育方法。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國家財政應該對這些經濟欠發達地區進行偏移,盡可能提高他們的硬件設施;其次,要把新媒體技術應用做得好的城市和做得不好的城市進行結對,讓差的向好的學經驗,讓好的帶差的提高;最后,應該鼓勵具有現代教育意識的優秀幼兒教師向欠發達地區流動。
3結語
總之,新媒體與教育資源的結合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在新形勢下主動適應時代需要的重要探索,意味著我們從思想和教學實踐中都要向著數字化時代靠近。通過新媒體技術在幼兒教育課堂上的應用,我們可以將繁瑣復雜并且晦澀難懂的知識,通過形象的方式表現出來;可以豐富我們的教學資源,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可以與傳統教學模式優勢互補,發揮兩者的合力。
參考文獻:
[1]王麗麗.基于新媒體的幼兒教育進展及啟示研究[J].教育信息技術,2014(3).
[2]匡文波.“新媒體”概念辨析[J].國際新聞界,2008(6).
作者:樓蓉娟 單位:浙江省殘疾人康復指導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