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談英語專業英美文學課程教學優化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英美文學課程是高校英語專業高年級階段的必修課。隨著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的轉型和人文素質教育在高校地位的變化,獨立學院的英美文學課程的教學也面臨著諸多挑戰。鑒于此,就獨立學院針對目前英美文學課程所面臨的教學狀況進行分析,并探討其課程教學結構優化策略。
關鍵詞:英美文學;教學結構;優化策略
引言
英美文學課程是高校英語專業高年級階段的必修課。教育部頒發的《高等學校專業英語教學大綱》(簡稱《大綱》,2000)明確規定:“文學課程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閱讀、欣賞和理解英語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學批評和文學理論的基本知識和方法;通過閱讀和分析英美文學作品,增強對西方文學和文化的了解,促進學生的語言基礎知識水平和人文素質的提高。”[1]因此,英美文學課程是建立在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上的拓展性的人文科學知識,并能培養和增強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鑒賞能力和創新能力,這也是該課程高于其他語言技能課程教學要求的方面。近年來,隨著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轉型和人文素質教育在高校地位的變化,很多高校開始對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與教學進行調整,作為英語專業支柱課程的英美文學的教學也面臨諸多挑戰。而建立在民辦機制上,根據新機制和新模式開辦的獨立學院,其英美文學課程的教學更是面臨不斷被壓縮課時和課程邊緣化的尷尬局面。本文就獨立學院目前英美文學課程所面臨的教學狀況進行分析,并探討其課程教學結構優化策略,希望對英語專業英美文學課程的教學有所裨益。
一、獨立學院的英美文學課程教學現狀
1.課程結構有待優化從我國獨立學院英美文學課程的教學情況來看,由于它自身的辦學歷史短、師資力量薄弱和生源質量較差等因素的制約,獨立學院對英美文學課程的設置上存在著諸多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課程目標不清晰。英美文學教學是要注重文學史的講教,還是要側重作品選讀,這個問題一直是學術界長時間爭議的話題。受其影響,大多數的獨立學院在設置英美文學課程的時候,也無法將文學史和文學作品選讀進行兼顧,因此,很多教師進行教課的時候基本上采用的都是文學史+作品選讀并附帶文學理論講解的教學模式,而忽略了獨立學院學生的英語知識底子薄、基礎弱的特點,導致學生面對盈千累萬的文學作品和高深難懂的文學理論而力不從心,產生畏難情緒,更別提什么顯著的教學效果。第二,設置課程不科學。現如今,我國高等教育的內外部都發生了巨大變化,英美文學教學的重點不應該只局限于語言知識教學,而要更注重于學生的英語文化素質的提高,應通過“語言的藝術來反饋人生經驗,提供認識人和社會的觀察窗口”[2]。然而大多數獨立學院在該課程設置的時候,過于強調英語的工具性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沒有把教學目標定位在經典文本的閱讀和闡釋上,讓學生體驗和感悟,為學生提供閱讀和思考的場所,缺乏關注學生人文素養的教育,同時獨立學院設置的英美文學課程中的與人文素養教育有關的拓展課程更是少之又少,這種傳統陳舊的課程很難達到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和英美文學鑒賞的目標。
2.課程教材建設滯后我國研究英美文學課程教學的時間較晚,教學教材建設方面比較滯后,從當前的英美文學課程來說,教學教材版本比較多,然而考慮到獨立學院的英語教學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與接受能力,真正適合獨立學院學生學習的英美文學教材更是少之又少。所以,教材成為制約獨立院校英美文學課程教學的又一個障礙。除了課堂使用的教材以外,適合學生自我學習、練習的參考資料也較少,而且大同小異,缺乏新意,無法進行英美文學課程的相關性拓展練習。因此,許多獨立學院英語專業學生都反映英美文學課程不過是個擺設而已,學習也就是紙上談兵,自我學習吸收比較少[3]。
3.學生欠缺學習積極性學生在英語學習的語言能力水平上存在諸多差異,特別是獨立學院的學生大多數并不具有獨立閱讀英語古典文學的水平,可是目前普遍使用的英美文學教材都是全英文的,還是從古典作品集開始的。就如西方最早的方言史詩《貝奧武夫》,作為目前為止英國最為古老的一步非常完整的文學作品,是使用盎格魯—撒克遜人的語言保存記錄下來的。除去作品中非常宏大懸疑、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想讓學生讀懂作品中晦澀深奧的古老語言,就非常困難。學生最開始對英美文學課程的熱情和積極性,在學習英美文學課程的過程中被打擊得分毫不剩,再加之許多教師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學生在被動地接受教師復述的隱晦難懂的中古時期的古典文學知識,缺乏主動思考,這種教學模式更是加劇了學生失去對該課程應有的興趣,勢必也會降低英美文學課程對學生的教化功能。
4.教學內容主次倒置文學作為人類用來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文學教學工作中,個體人文認識和文學知識教育都具有相同重要的位置。可是,在國際交流日益增多的情況下,受到了功利思維的影響,大多數的教師在獨立學院英美文學教學過程中,將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和知識的傳授上,認識不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將主要精力放在學生成長當中,導致了人文思想教育更加邊緣化。例如,英語專業的英美文學課程的教師在教授莎士比亞作品的時候,總是喜歡講喜劇和悲劇之間的關聯、作品的時代背景以及作者的語言風格和寫作技巧。然而并沒有具體的方法來通過作品講述人生道理,促使學生有感悟,缺失了作品蘊含的人文素質教育,直接導致了學生無法正確地把握作品的內在靈魂。
5.教學模式單一化與傳統化我國深受傳統教學模式的長期影響,這也給獨立學院實施英美文學課程探討式教學改革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大部分獨立學院開展英美文學課程教學往往偏重于作品的背景年代、作家的生平簡介和作品的主旨概括等幾個部分。教學內容也僅僅是分析人物的形象、分析寫作的手法、評價文學風格等等,雖然這些內容的講解可以促進學生學習思路的開拓和水平的提高,了解文學史實,可是這些內容完全偏重于政治和歷史,與文學關系并不大。英美文學課程教學普遍采用教師一味地進行灌輸的模式,同時缺少文學色彩,學生學習和參與到課堂中的積極性不高,同時因為教師傳統的“灌輸式”的教育導致學生失去了與文學直接交流的積極性,學生也逐漸地喪失了學習英美文學課程的熱情。
二、獨立學院的英美文學課程教學結構優化策略
1.選取合適的教材,注重選讀材料的完整性和時代性獨立學院的英美文學課程選用的教材一般是普通高校編制的教材,這些教材并不適合獨立學院教學的實際情況。語言學家史蒂芬•克拉申認為,如果語言的教學難度大于學生的語言接受水平則會使學生產生壓抑和焦慮,從而會挫傷學生的求知欲,更不會產生學習新語言知識的興趣。所以合適的英美文學教材選取就顯得至關重要。考慮到獨立學院的課時少、生源差的實際情況,教材在選取材料上更要精心慎選,首先要避免年代久遠、隱晦難懂的作品,以免讓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失去學習興趣;其次要注意突出材料的完整性和時代感,這樣既有利于學生熟悉教材的文學淵源,又能向學生展示時代的脈搏和魅力。
2.協調與優化“主導—主體”教學結構“主導—主體”的教學結構模式要充分體現與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協調促進“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四方面要素進行,同時要根據學生和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來進行總體的領導和把控;教師要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方式以及交流的角度;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作為多重身份的組織領導者;教學方式不但可以作為演示的手段,還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工具;學生按照教師的指引,主動參與于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討論,發表見解。這種新型的英美文學教學操作模式不僅能深化獨立學院學生對文學作品乃至西方文化的了解,又能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增強英美文學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3.以文本理解和思想提升為落腳點英美文學課程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豐富文學知識、增強對西方文化的了解并拓寬對世界的認識;促使學生具備非常高水平的英語技能和文化認知,同時還具備成熟的人文素養;不但可以應對未來就業市場的激烈競爭,還將以健全的人格來看待自我、世界、人生。開設英美文學課程與精讀、泛讀都不同,雖然都是關注文字閱讀,可是偏重點不同,精泛讀工具效果濃重,注重文字語言的學習和把握,而文學課就是幫助學生利用閱讀和學習,使學生了解英語文化,慢慢掌握英語文化的靈魂,同時通過對作品和人物的深入了解提升自身的人生觀和世界觀[4]。英美文學課程要利用國家思想流變的介紹,特別是利用文學作品的體現,具體地展現歷史發展過程中每一個階段的社會生活和個人生命的感受和思想的變化,身臨其境地感受其國家思想的變化過程,從深層次上提高學生的語言修養,同時在教學中潛移默化和潤物細無聲地進行審美教育,讓學生不斷實現自我超越,凈化心靈,提升個人素養。
4.優化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改革教學結構,必然要進行教學內容、過程和方法的改革創新,當前高校英美文學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是英美文學史+作品選讀兩部分,課程安排一般就是每一部分歷時一個學期。教師大多數都會以文學史為大綱,從詩歌的古典作品開始講,介紹每一個時代的背景、文學思路、特點、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等等。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需要積極開展各種不同形式的教學活動,比如組織學生觀看根據英美文學巨著改編的影視劇作、指導學生排演英美文學劇作、組織進行詩歌朗誦和片段配音等活動,組織文學興趣小組進行文學的創作以及自創作品表演,促使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學習文學的興趣,增強學生文學欣賞、評論、研究的主動性和自覺性[5]。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興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能提高學生的品讀和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同時進行自我知識意義的構建。
5.設置課程網絡課件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廣泛應用的大背景下,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來開展英美文學教學的活動,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和信息量,是目前大數據時展的必然趨勢。所以,應將英美文學教學和現代教育技術結合起來,同時與時俱進、合理設置網絡課件,真正地發揮信息網絡的作用,促使英美文學教學水準的穩步提升[6]。實踐中,教師要掌握各種現代教育技術來完成信息鏈接和交互,并能正確而嫻熟地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技巧,如PPT的制作流程、文本、圖像、表格、動畫、視頻及音樂在文件中的處理方法等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完全掌握英美文學理論的前提下,增強英美文學學習的積極性,促進英美文學的教學系統更加健全。同時,教師掌握了對應的現代教育技術的操作方法之后,可以把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生的學習情況密切關聯。關注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加強多方面信息的互動網絡平臺的建立,更好地了解英美文學知識的基礎保證英美文學教學整體水平的提升。
6.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英美文學課的授課教師不但需要有淵博高深的專業知識,而且需要具有學貫中西的文學素養。目前,獨立學院的英美文學教師大多都是處于教學摸索階段的中青年教師,缺乏深受大多數學生喜愛的學識淵博、授課幽默和教學實踐經驗豐富的資深教師。因此,需要培養結構科學的教學梯隊。比如高薪聘請一些學術專業資深、教學經驗豐富的教授到獨立學院,在他們的領導下建立一支老中青相結合的課程教學梯隊。當前英美文學課程教學和研究的教師的資源呈現出了倒退的局面,這一現象在所有的高校都普遍存在,許多英語教師都從事其他的文化研究。目前,從事文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都比較短缺,相反的,翻譯和語言學的研究工作逐漸升溫,這些都需要引起學院方面的高度重視,應加強對文學師資力量的隊伍建設,逐步構建一支師資合理、人員穩定、教學水平高、教學效果好的中青年英美文學課程教學梯隊,這也是學科穩步發展的有力保障。
結束語
總之,目前中國正處于各個領域都在飛速發展運行的階段,英美文學教學怎樣保持與時俱進,適應新的社會環境,是每一名英美文學教師都需要思考的問題。不可否認的是,只要不遵循以前的教學方式,改變舊的教學手段,在實踐中不斷地進行探究、研究新的教學手段,改革教學內容,英美文學課程一定會走出邊緣化的境地,重新煥發出勃勃的生機。
參考文獻:
[1]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Z].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2]曲茜美,繆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的學習策略研究———以小學課外英語教學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6(3):114—119+130.
[3]周融.問題引領式教學法在“英美文學”課程中的實踐研究[J].海外英語,2016(12):86—88.
[4]湯曉筱.需求理論視角下的外語院校英語專業課程結構優化研究[D].西安:西安外國語大學,2016.
[5]王艷.英美文學教學應如何與時俱進[J].英語教師,2011(11):15—18.
[6]張錄平.現代教育技術與英美文學教學模式的結合策略[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6(9):59—61.
作者:曹培 單位:安徽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