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樂演奏色彩藝術回歸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國民樂的民間樂種豐富多彩,傳統民樂合奏是中國合奏音樂之根,是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理想,中國傳統民樂演奏技法最具民族代表性,是中國傳統音樂的靈魂所在,它表現出了繽紛的色彩,并具有豐富的器樂組合形式,但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使中西方的文化不斷的整合,民間樂隊主流合奏樂正逐漸被“西化”。當今中國民樂合奏色彩包括:民間民樂色彩、民樂異化色彩、中西混合樂隊色彩等。當今民樂合奏追求的融合統一是否還能保留我們傳統民樂合奏的優秀品質,展現傳統音樂的多樣化、個性化的色彩,是音樂人應該關心的問題。因此,民樂合奏只有保持民樂合奏中鮮活的色彩,汲取傳統民樂之精華,才能為中國音樂的發展注入新鮮的血液,光大其精神,傳承其精髓,以促進現代民樂合奏藝術的發展。
一中國傳統民樂的色彩特點
1中國傳統民樂獨特的音色追索音樂的色彩從音色一般性和獨特性來看,可分為共性和特性音色;從音樂不同的種類和表現形式的角度,可把音樂色彩劃分為民歌音色的色彩和民樂合奏的整體色彩、單一民族樂器的音色以及調式色彩。再有就是具有共同認同感的音色,換句話說,就是世界上不同的民族和地域被人們認可的共性音色,而每個民族都有對自己聲音色彩的追求和審美,因而會產生符合自己民族特點的獨特音色。音色的內容包括音長、音高、音強。我們分辨音色時主要通過諧音列的結構變化和聲音的原形態。一件樂器對于相同的曲調可以采取不同的力度演奏出來,產生出不同的音色,令聽者產生不同的審美藝術感受。民樂中的純音讓人感覺音色明亮而清澈,而民樂中的泛間則使聽者體會到色彩的干凈和透明,并常常用在弦樂器和管樂器中。如七弦琴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它的泛音奏法極具個性化,其泛音音色明亮如珠而反應靈敏,讓人感覺清、和、淡、雅。而民樂在具體演奏時,通過純音和泛音相結合,進行音色疊加、混合,使音色沉厚而不失亮透,并且復合音色彩和諧、柔和、清晰,從而將演奏色彩藝術發揮得渾厚而飽滿。當純音和泛音成整倍數結合時,就產生了復合音的諧音列。如管樂器和弦樂器的音色輝煌高傲、莊嚴壯麗而飽滿,使人回味無窮。而打擊樂中的編鐘、鼓和彈撥樂器等形成的泛音列的音色則顯得雜亮、粗澀、熱鬧。我們在節日時通常使用它們來使人們情緒高漲起來??梢钥隙ǖ氖?,民樂音色色彩不同,會影響人的情緒,如高音音色通常讓人感到開心、興奮,中音音色使人感到舒暢、安逸等,也就是說人類對共性音色的識別和認同感大致相同。而中國民樂合奏要繼承傳統民樂的精髓,充分發揮各種音色的個性,力求保存共性音色,使民樂突顯其亮麗的色彩。每個民族創造民本民族特有的音樂文化,這使民族音樂在歷史長期發展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單色,它積累沉淀了民族的文化傳統、民族審美觀、生活和社會環境的特色以及別具一格的方言語音,并在人的內心感知、重現或是重構音樂,因此,探求音樂的個性化音色是我們現在民樂合奏創新的重要途徑。中國傳統音樂歷史悠久,它音色豐富多彩、個性獨特,揭示了民族特性音色的內涵,是我們中華民族音樂聽覺記憶中最寶貴的一個音樂元素。特性音色代表了民族的內心感受,展現著民族文化的氣息,因而主觀性極強。中華民族特性音色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特點,民樂合奏表現了多層次、個性化的線條色彩,展示出音樂色彩在中國傳統音樂中的獨特藝術魅力。音色是重要的音樂要素,相對于樂音來說,噪音是從西方文化中產生的詞語,樂音能夠構成獨特表現意義的樂曲,而噪音樂器能構成獨立的節奏韻律,以此傾訴人類情感,并在音色上表現出非常突出的藝術表現力。中國傳統音樂廣泛運用了樂音和噪音,并在傳統民樂中大量運用噪音,如二胡、琵琶、古箏等在演奏中都有瞬間噪音,它們通過不同的組合方式混合出豐富的色彩。中國樂器的天然性就是通過這些音樂體現出來的,如中華戲曲的表演就是運用這些眾多噪音樂器的伴奏,表現出戲曲的音樂風格。又如,在中國古代,出征和歡慶民俗節日都是很特殊、隆重的場合,都是以噪音樂器進行祭祀天地祖先、民間的傳統盛大節日春節的歡慶等。這種噪音音色與中國人的審美觀念相關,它能營造出歡騰的氣氛,如嗩吶音色是“喜慶、有穿透力”的象征,它激勵人的情緒,而經過歷史長期的演化,我們現在的民族樂器和民樂的合奏仍然傳承了這一優良的傳統特色。
2中國民族樂器的個性色彩中國音樂注重色彩,色彩對于民族樂器來說猶如生命,它在傳統民樂中作為非音樂專業術語,其藝術表現力和獨特魅力隨處可感,縱觀我國各民族的器色,更加突顯出色彩紛繁的相異特質。我國民族器樂多彩的音色藝術可追溯到商代。如編鐘音色具有六十五個大小不同的音色,其演奏出來的音樂悅耳動聽,色彩明麗,有的沉著厚實、有的清脆短促。中國樂器非常多,共有四百多種,并且任何一種樂器都有其別具一格的個性色彩,由于所處的地域、演奏技巧音、調性等的區別,各種樂器演奏出來的音樂繽紛多彩,豐富優美。如箏的音色柔和甜美,簫的音色寧靜悠遠,而用古琴演奏的《廣陵散》則顯現出色彩豐富的多個層次。再如,我國南方的曲笛音色渾厚柔和,而北方的梆笛,則讓人感受到另一種高亢、明亮的音色。又如,福建南音《八駿馬》運用燕樂調式,讓聽者體會出閩南音樂絢麗多姿、古樸典雅的樂魂。中國傳統器樂包括倚音、波音、琶音、擻音、滑音等演奏技法,形成個性的節奏“氣韻”,使得音樂色彩更是豐富異常。漢語言有聲調,不同的語言形成不同的聲調,這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人們表現自我交流思想感情的方式。它與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充分結合,并喜好在單個字上做變化,反應出精微性的音樂思維,也就形成了不同的特性音色,所以努力傳承和發展中華民族的音樂色彩能更好地突出中國民樂特有的色彩藝術感。
3民樂合奏的色彩追求中國民族器樂追求如歌性,合奏追求色彩的多樣化,民樂的個性化和它的繽紛多彩,使得樂色更富有魅力。民樂合奏的最大特色就是多層次線條色彩的混響,以此構建出民樂合奏橫向多線條的旋律色彩藝術,中國民樂合奏形態色彩好比是遞進式的色彩接力,表現為分層變奏的色彩交替,然后再以多線并進的形式將色彩交織在一起。如“竽瑟之樂”應該是最早的絲竹樂合奏,江南的絲竹樂隊主要以二胡和笛子為主奏,演奏藝術中所呈現出的色彩生動輕盈、透明雅致,絲類樂器色彩柔和、豐滿、優美,再通過其它樂器在多層次的柔美流暢線條上發揮自己的優勢襯托,對同一旋律的加花變奏構成了率性分層變奏的線性連貫的色彩藝術,使得不同樂器自由地展現獨特的音色魅力,正如古人有云“:為絲竹歌舞之聲則若噪”“,絲竹更相和”,可見兩類樂器合奏是那么的完美,而民間藝人則生動描述江南絲竹樂多線并進的旋律色彩為:“胡琴一條線,笛子打打點,洞簫進又出,琵琶篩篩邊,雙清當板壓,揚琴一蓬煙?!彼磉_了諸多樂器合在一起時表現的響亮柔和的聲音以及鮮明秀美的色彩。又如,打擊樂合奏深受中國人的喜愛,是中華民族器樂歷史文化變遷中最早出現的合奏形式,即人們常說的清鑼鼓、打鑼鼓或是素鑼鼓,最具民族特色,中國傳統的婚喪嫁娶、佳節慶典,隨處可見吹打樂和鼓吹樂,堪稱中華傳統民樂的代表藝術。打擊樂器營造了豐富多彩的音色變化,在中國四種打擊樂器的組合中,顯現了生動、熱烈的色彩,當鑼組與鼓組進行合奏時,它們所產生的音色色彩剛勁、瀟灑豐厚、雄渾,色彩融合性好,大鑼與小鑼相配發出輕柔的音色,使整個合奏音色明朗清脆,整體色彩渾厚、喜慶而熱烈,給聽者以豐富色彩并新穎的節奏感,完美展現了多線色彩的并存,極大彰顯了各個打擊樂器獨有的音色藝術??傊袊褡宸倍嗟钠鳂贩N類,吹拉彈打應有盡有,樂器色彩豐富多樣且具有個性化,音樂旋律色彩繽紛,每件樂器都具有獨特的音色。這種民樂合奏大多是小型樂隊,這各種樂器地發揮提供了應有的發展空間,使各種器樂的旋律與節奏能夠進行完美的融合。多種不同樂器的銜接,建構了多樣的音色色彩,使樂隊獲得極大的色彩形態和變化,表現了我國民族音樂的根本和靈魂,也是我國民族音樂區別于世界其他民族音樂的實質,也就是說中國線性樂色色彩的豐富性是世上任何樂系都不能與之匹敵的。
二中國民樂合奏的色彩藝術回歸
民樂合奏受西方交響樂隊影響而形成的民族管弦樂隊,具有中西混合樂隊和民樂異化的色彩;雖然它保持了傳統民樂合奏的基本樣式,但由于沒有占據音樂文化的主導地位,其結果是使民樂個性化的色彩特質被淡化,民樂合奏在傳承和發展上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大大削弱彈撥樂的表現力。因此,要想從中國古代音樂文化的積淀中將民族個性化的器樂色彩藝術發揚光大,就必須開拓出具有民族色彩的音樂之路。
1復興民樂多彩的途徑復興民樂多彩的途徑具體表現在我國現代民族管弦樂的創作作品,要在作品中從音色崇拜的創作理念深入挖掘全國不同地區和民族的音樂色彩,通過古老文化和五彩繽紛的地方色彩實現音樂過求的民族精神,以完成民樂精髓的傳承。如李煥之在管弦樂組曲《春節》中就充分表現了民族音樂色彩,他將陜北民歌、曲子戲、秦腔、隴東道情等作為突出作品色彩性的重要手段,在多種民間音樂色彩進行交融相接,使作品充滿鮮明的時代感和豐富的藝術感染力。復興民樂多彩的途徑還表現在我國現代舞劇音樂的創作上。如商易以江南昆曲曲牌為素材的舞劇《小刀會》,突出琵琶、嗩吶以及民族弓弦樂器的特殊音色,充滿了濃郁的民樂色彩。而在我國現代歌舞音樂創作中仿古的歌舞音樂更是突出了各地各民族音樂色彩的特質。如陜西的《仿唐樂舞》、新疆的《樂舞龜茲情》等,使得民族器樂組合形式越來越豐富,色彩越來越鮮艷絢麗,是對傳統民樂色彩藝術的繼承和發展。復興民樂多彩的途徑還表現在傳承色彩藝術精髓下,進行樂器改良。它在遵循“音色為本”,保存樂器本來的音色特質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出更為好聽的音色。如呂文成將二胡的弦換成了音色明亮、清脆、華麗多彩的鋼絲弦,根據現代民眾的聽覺審美來統一胡琴類樂器的音色和旋律的多色彩性,并進一步豐富民樂的演奏技巧,產生更加突出的色彩效果,顯示出色彩的絢麗,增加了民族樂器的獨特魅力。樂隊合奏中最重要的因素就在于它個性化的音色,運用不同的樂器以及自身獨有的演奏方法,可以表現樂器的多樣色彩,所以選擇音色融合、演奏技法多變的樂器能滿足廣大聽眾的色彩審美觀,真正發展現代民樂合奏藝術。
2民樂創作理念中的色彩回歸在研究各種樂器音色的基礎上,民樂作曲家應以傳統音調和民間曲調為藍本,采用不同的民族音樂織體進行創作,并尋求其多姿的色彩,以此拉近與大多數民眾的距離,只有這樣才能使現代民樂合奏很好地發展傳承下去,民樂隊的作品創作有所創新,選材要多樣化,如果要改編和創作民樂合奏曲,應以傳統古曲和民間樂曲為題材,如:彭修文的《秦•兵馬俑》、譚盾的《西北組曲》都是在傳統題材的基礎上進行創作的,它使傳統民樂的色彩更加突出,使民樂合奏保持持續旺盛的生命力,從而在鮮明色彩性上得到了回歸。
三結語
綜上所述,傳統民樂合奏色彩的回歸使中華民族的音樂色彩更加鮮明亮麗,彰顯出中華民樂的精髓,使民樂合奏的色彩化真正成為我們民族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