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吳應炬動畫音樂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動畫音樂在動畫作品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獨特的表現手法直接影響著動畫作品的藝術品質。本文以我國著名的動畫電影音樂作曲家吳應炬先生的動畫音樂作為研究對象,試圖分析其動畫音樂作品在民族民間素材運用、戲曲元素加入、多元文化滲透以及鮮明的個性審美等方面的創作特點,以期為今后我國動畫音樂的創作提供寶貴的財富。
關鍵詞:
吳應炬;動畫音樂;創作特征
中國的動畫產業在短短的時間里,為世界動畫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有著極高造詣的動畫音樂作曲家吳應炬先生,在其動畫音樂的創作中以豐富的手法詮釋了動畫作品,推動了中國動畫音樂的研究與創作。吳應炬先生是中國電影界的配樂高手,自幼對音樂有著濃厚的興趣,并與動畫音樂結下了不解之緣,在歷時42年的動畫音樂寫作生涯中,共創作了94部動畫音樂,其中為《葫蘆兄弟》《阿凡提》《草原英雄小姐妹》《大鬧天宮》《小蝌蚪找媽媽》等經典動畫影視作品配曲。本文從吳應炬先生創作的優秀作品入手進行分析,研究其動畫音樂藝術的創作特征,以期為推動中國動畫音樂的發展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吳應炬動畫音樂中的民族音樂特征
在吳應炬的動畫音樂創作中常常吸收了各民族民間音樂元素,再加以技巧進行發展,這一特征在很多動畫音樂中都有展現。吳應炬先生是廣東人,他對廣東有著深厚的感情,在他的動畫音樂創作中經常會用到廣東的音樂元素,就像他所說的一樣:“我生在廣東,小時候常看、聽粵曲,對廣東音樂耳熟能詳,在搞音樂創作時,只要是片子內容合適,我都會用廣東音樂的音調來表現……”①由于吳應炬先生與自己家鄉的深厚情感以及在文化上的傳承關系,在他運用廣東音樂素材創作時總給人以自然感。在他最具代表性的以及最具影響力的幾部動畫音樂中,如《大鬧天宮》《小蝌蚪找媽媽》《牧笛》等都有一些廣東地區的音樂元素運用在動畫影片中。少數民族地區的民間音樂素材,在吳應炬先生創作的動畫音樂中也占據著比較大的比例。在其創作的多部優秀的動畫音樂中則運用了多個少數民族民間音樂素材,如《孔雀公主》中運用了云南彝族的民間音樂素材、《草原英雄小姐妹》運用了蒙古族的民間音樂素材、《過猴山》運用了廣西瑤族的長鼓舞的節奏素材等等。特別是在《阿凡提種金記》這部動畫影片中,由于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都是以新疆維吾爾族的特點設計的,因此在動畫配樂中就大量地運用了新疆維吾爾族的民間音樂素材。作品中,使用了十六分音符的弦樂跳奏,多個樂句使用了附點、切分為主的新疆特殊節奏型,突出了維吾爾族音樂節奏歡快的特點,這樣的音樂創作與動畫的故事情節、人物性格是相符合的。作品后半部分的高潮樂段,則運用了維吾爾族抒情歌曲的特點,將作品旋律以抒情和敘述雙重切入,音域寬廣優美。同時在配器中,吳應矩先生還以新疆的民族樂器為主,使用了新疆本土特色的樂器“冬不拉”“熱瓦普”彈撥樂器,并利用其明亮特殊的音色,表現出了歡快的故事情節,烘托了動畫故事中人物詼諧、幽默的形象。其他地區民間音樂素材的運用,在吳應炬先生的動畫音樂作品中也有呈現。例如,在第一部以剪紙為背景的動畫電影《豬八戒吃西瓜》中就運用了陜北地區的民間音樂素材,尤其是在豬八戒說唱的插曲中運用了陜北調,極具戲劇性。在吳應炬先生把民族民間音樂引用到創作的過程中,他往往會深入到民間去進行采風并加以改編運用。同時,他將民族民間素材吸收在自己的創作中,為此使之創作的動畫音樂極富時代感和民族性。
二、吳應炬動畫音樂的戲曲特征
在吳應炬先生的動畫音樂作品中,還大量使用了中國戲曲音樂的元素。戲曲是戲劇和音樂相結合的藝術,而戲曲音樂則有唱腔和器樂伴奏兩個部分:唱腔是戲曲的特有元素,在動畫音樂中可通過念白進行借鑒;而器樂伴奏,更有其豐富的表現力可供動畫音樂大量借鑒運用。戲曲元素在動畫影片中有兩個作用:首先是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其次是烘托渲染氣氛的作用。比如,用鑼、鼓、板、鈸等打擊樂器,就能表現動畫影片中節奏歡快、氣氛較為緊張的場景,以渲染和烘托氣氛;同時,又能加強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刻畫,更好地詮釋作品中不同人物性格的內心情感,更好地推進劇情和塑造人物。例如,在《大鬧天宮》這部動畫影片中,吳應炬先生就多次借用了京劇中的鑼鼓節奏,從而使作品獨具特色并很有感染力。作品一開始,就使用了嗩吶和鑼鼓這兩種獨具特色的樂器,由此烘托出花果山一片祥和、熱鬧非凡的喜慶場面,而美猴王的出場卻用了嚴肅的鑼鼓節奏,使得美猴王的形象極具威嚴。此外,作品中美猴王表演大環刀以及到東海龍王宮發現了金箍棒后擺弄金箍棒這些場景,都使用了戲曲中的武打音樂元素,并用鑼鼓進行配樂,鑼與鼓的交相呼應與動畫影片中人物的形象表演恰好配合,從而更好地渲染了作品的氣氛。在吳應炬的動畫音樂作品中,除了使用戲曲中的樂器演奏元素外,還時常使用戲曲中的“念白”元素。戲曲中的“念白”講究聲調和諧統一、節奏獨特鮮明,因此引用到動畫音樂中時就應注意人物角色是否匹配。比如,在動畫影片《大鬧天宮》中,吳應炬先生就將其背景音樂與京劇中的“念白”進行了合理的結合。對此,萬籟鳴先生在談到《大鬧天宮》中的“對白”時就曾說:“人物對白既不完全像京劇的道白,也不像話劇的對白,在對白上帶有韻味,有時尾音延長,就表現了動畫的特點。”②孫悟空在花果山率眾猴操練,對小猴說“孩兒們,打將起來!”就拖著長長的尾音,其京劇味兒十足,一下就讓孫悟空的人物性格顯得非常鮮明突出。吳應炬先生將戲曲元素靈活地運用在動畫音樂中,從而使作品具有獨特的戲曲韻味,也讓作品的節奏獨具特點、人物的形象更加鮮明生動。
三、吳應炬動畫音樂中的藝術形象特征
在吳應炬先生創作的動畫音樂作品中,他善于從導演的角度出發,并結合動畫影片中故事的內容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入手,靈活地運用音樂創作技巧,將影片的內容與音樂進行完美的詮釋,從而賦予了動畫音樂中藝術形象的鮮明性和靈動性。在吳應炬先生大量的以兒童為題材的動畫音樂創作過程中,他常從生活入手,用音樂去刻畫出一個個鮮活的形象。例如,《十二生肖》《猴子撈月》《小八路》《草原英雄小姐妹》以及《蘿卜回來了》等經典的動畫電影音樂,就通過他創作的音樂展現出了一個個鮮活的、具有時代氣息的兒童化的藝術形象,讓孩子們喜愛有加。特別是吳應炬先生為《草原英雄小姐妹》創作的動畫音樂,更是深入人心,他用非常有個性的音樂語言刻畫出了鮮明的人物形象。1965年,為了更好地創作出《草原英雄小姐妹》這部動畫影片的音樂,吳應炬先生隨劇組來到了內蒙古烏蘭察布草原生活了半個月,在那里他體驗了在裹著沙塵的狂風中行走、在黑夜中迷路于茫茫的草原,以及牧民們如何在風雪中尋找失落的羊群等等真實的生活場景。正因為這些真實生活的所見所聞,從而讓他在《草原英雄小姐妹》的音樂創作中做到了音樂與影片的有效結合,由此塑造出了鮮明、生動、感人的草原“小姐妹”的英雄形象。同時,吳應炬先生還創作了不少以成人為題材的動畫影音樂,并展現了具有成人化特點的人物藝術形象。著名動畫電影導演特偉曾說:“美術電影不僅是教育兒童、培養共產主義接班人的重要工具,而且是‘老少咸宜’,對成年人來說,美術電影也是一種重要的思想教育武器和活躍文化生活的一種良好的形式。”③吳應炬先生稟承這樣的理念,但他創作的成人動畫電影音樂的形式則相對復雜,內容也更為豐富且極具戲劇性。例如《孔雀公主》和《牧笛》,這兩部動畫影片就是成人化的動畫電影音樂。其中《孔雀公主》的動畫音樂,便是吳應矩先生來到云南西雙版納的傣族進行采風后創作的作品。在這個作品的音樂中,吳應炬先生借鑒并吸收了傣族的民間音樂元素,并將語言成人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動畫影片《大鬧天宮》,吳應炬先生更是用音樂的語言將“孫悟空”這一藝術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為此成為建國初期中國動畫電影中的輝煌巨作,以至讓世界各地的不少少年兒童都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吳應炬先生在自己的動畫音樂創作中總是立足于藝術本身,從而塑造了一個個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藝術形象。他用簡潔的作曲技術理論,創作出了90多部不同題材的動畫音樂,為中國的動畫畫廊增添了一個又一個的鮮明藝術形象。
四、吳應炬動畫音樂的多元文化特征
吳應炬先生在動畫音樂的創作過程中,對不同內容的影片以及不同的故事情節,所采用的音樂素材以及風格也不盡相同。對一部動畫影片的理解,不同的作曲家由于自身的音樂素養、生活積累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答案。在吳應炬的動畫音樂創作中,則體現了多元音樂文化的共融。在動畫音樂的創作過程中,作品的故事、題材往往會有一定的虛構性,因而在動畫音樂創作上也必然會使用適度夸張的語言來描述故事情節或者刻畫人物形象。最典型的表現,就在于作品中運用豐富的音樂表現形式。比如,將古典音樂與現代流行音樂多元化相結合,獨唱、對唱、輪唱、合唱、重唱等多種演唱形式相結合,音樂、舞蹈、動畫等多元藝術形式相結合,等等。這些豐富多元的音樂元素的結合,常會給人在視覺上帶來極大的沖擊力。例如,吳應炬先生創作的動畫影片《大鬧天宮》,影片音樂根據電影內容以及其中人物角色的設計,就采用了戲曲音樂風格與音樂元素的結合,從而彰顯出了戲曲元素的多元文化特征。再如,動畫影片《九色鹿》,在創作此片的動畫音樂時,吳應炬先生就充分考慮到這部作品的背景,因此汲取了佛教音樂的主要特征,為此使得這部作品的內容主旨和音樂背景完全融合,從而渲染出作品中應有的那種莊嚴清凈、慈悲為懷的意境。此外,在動畫片《草原英雄小姐妹》中,吳應炬先生根據影片的故事背景而采用了內蒙古草原的音樂特征,于是生動刻畫出了大草原的美麗夜景以及“草原英雄小姐妹”的藝術形象。吳應炬先生在動畫音樂創作中對多元文化的融合,是值得當今動畫音樂創作借鑒并學習的一大手法。同時,吳應炬先生在動畫音樂創作中有選擇地吸收和借鑒先進的作曲技術理論,并運用多元化的創作手法,創作出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多元文化動畫音樂,為中國動畫音樂的創作跨越了一大步。
五、吳應炬動畫音樂的個性審美特征
一部作品要有生命力,個性是其最主要的特征,作曲家們為此而往往付出畢生的努力。吳應炬先生作為我國著名的動畫音樂作曲家,其動畫電影音樂則體現著他鮮明的個性審美特征。首先,簡潔樸實是吳應炬先生動畫音樂個性審美的首要特征,這在他創作的兒童題材動畫音樂中表現得非常突出。在這類動畫作品中,其音樂大多簡潔,并以自然化的旋律去發展、以簡潔的敘述方式去表現人物角色形象。例如,1956年他創作的《我知道》這部動畫音樂,作品中的角色形象“小白兔”所演唱的插曲,與其說是唱,不如說是念,這一簡潔樸實的音樂語言與兒童動畫影片的內容非常吻合。此外,在動畫影片《大鬧天宮》的音樂創作中,吳應炬先生也同樣以簡潔的音樂創作筆法,勾勒出了作品中一個個性格迥然不同的人物形象,并用簡潔樸實的音樂語言表現出作品非凡的個性審美特征。
其次,簡約虛擬的意境是吳應炬先生動畫音樂個性審美的又一特征。對此,作曲家常常用簡練的音樂語言描述出作品“似實而虛”“亦實亦虛”的意境。這一極具個性的審美特征,是作品中“情”與“景”的結合,并利用背景設計產生“虛實結合”的效果,從而使作品在“虛實相生”中產生出無窮的意境美與自身獨具魅力的韻味。利用背景設計虛實結合的寫作手法,在吳應炬先生的三部水墨動畫電影《小蝌蚪找媽媽》《牧笛》《鹿鈴》中都有各自不同的充分表現。特別是在《牧笛》這部作品的創作中,為了表現初夏牧童放牛的景象,吳應炬先生根據導演的要求,非常貼切地將中國水墨藝術的特征與水墨藝術的影像和音樂語言相交融,并吸取了廣東音樂元素、運用簡約生虛的意境,創作出了非常具有個性特征的動畫音樂。特別是牧童和牛在水面上的一幕場景,畫面中只顯出了牧童和牛的上半身,下半生卻運用了虛化的表現手法,以虛代實,再配以虛實的動畫音樂,充滿了江南的田園風格,而音樂與影像的完美結合,更造成了簡約生虛的意境。
綜上所述,吳應炬先生的動畫音樂創作促進了中國動畫電影音樂的發展,他所創作的動畫音樂《大鬧天宮》《小蝌蚪找媽媽》《過猴山》《草原英雄小姐妹》《人參果》等等,都無一不充分地證明了吳應炬先生在中國動畫音樂發展方面的突出成就和重要地位。同時,他的動畫音樂還被社會廣泛引用改編,如《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插曲《草原贊歌》被作曲家吳祖強和琵琶演奏家劉德海改編為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深受廣大觀眾喜愛。吳應炬先生一生把民族民間作為自己創作的源泉,并以高度熱情和高超的作曲技術手法為中國的動畫音樂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為此,美國資深評論家斯通曾稱其作品是他“在中國聽到的最妙的動畫音樂”。
參考文獻:
[1]吳應炬.動畫片《大鬧天宮》音樂的風格主題和樂隊使用問題[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1.
[2]高放.中國動畫電影的起源與發展[N].光明日報,2002-01-02.
[3]李駿.中國動畫電影中的戲曲元素研究[J].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4).
[4]李保傳.此曲只應天上有——美術電影作曲家吳應炬[J].文化月刊,2012(6).
作者:雍曉蘭 鄧莉 單位:樂山師范學院音樂系講師 四川音樂學院聲樂系藝術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