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于學科結構的研究生教育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廣西高校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學科結構分析
(一)人文社會科學呈上升趨勢,自然科學呈下降趨勢,不同學科之間發展不均衡《中國大百科全書》根據研究對象的不同將學科門類分為人文學科、社會學科和自然學科三個部分。學術界則普遍將哲學、文學、歷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軍事學和管理學統一歸為人文社會科學學科,將理學、工學、農學和醫學歸為自然科學學科。本文采用學術界通用的學科分類方法進行分析,2009~2013年廣西人文社會科學呈上升趨勢,自然科學呈下降趨勢。廣西人文社會科學學科授予碩士學位人數由2103人,增加到2817人,增幅34%。廣西自然科學學科授予碩士學位人數由2544人增加到3158人,增幅24%。人文社會科學學科占當年授予碩士學位人數的比重由2009年的45.4%增加到2013年的47.1%,自然科學授予碩士學位人數比例由54.6%下降到52.9%。同時,隨著廣西經濟社會文化的高速發展,廣西研究生教育學科結構也隨之變化。主要表現為,人文社會科學學科中文學、法學、管理學、經濟學等學科日益受到青睞,而教育學、哲學、歷史學等學科由于難和產業經濟效益掛鉤呈現出萎縮的態勢。尤其明顯的是授予教育學碩士學位人數由2009年的344人,下降到2013年的336人,出現了唯一的學位授予人數負增長,增幅為-2.3%,所占當年碩士學位授予人數比例也由7.4%降為5.6%。授予哲學碩士學位人數占比從2009年的1.9%下降為2013年1.6%,歷史學從1.5%下降為1.3%。同時,出于方便就業等對學科結構功利主義的認識,文學、法學、管理學授予學位人數則大幅增加,經過五年的發展,文學授予碩士學位人數由638人激增至957人,增幅達50%。同期,法學學科增幅達49.2%,管理學學科增幅達43.9%,經濟學學科增幅達18%。在自然科學學科方面,廣西高校則體現出“重應用輕基礎”的特征。廣西理學、醫學和農學等基礎科學所占的比例都遠遠小于應用學科(工學)所占比例,以2013年為例,廣西授予理學、醫學、農學學科碩士學位人數占當年授予碩士學位總人數的比例依次為10.6%、14%、4.1%,而授予工學碩士學位的人數達授予碩士學位總人數的24.2%。
(二)學科層次結構逐步優化,博士研究生教育快速發展經過五年的發展,廣西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由3所增加到6所、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由空白增加到22個,并新增臨床醫學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個。博士學位授予人數由2009年的86人,增加到147人,增幅達71%。尤其是自2013年起廣西開始授予臨床醫學博士專業學位,首批授予專業博士15人。隨著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快速發展,廣西研究生教育層次逐步優化。
(三)學科類型結構趨于合理,專業學位教育發展迅速自2010年起,教育部要求每年減少5%~10%的學術型招生人數,用于增加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在此背景下,廣西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步入了快速發展時期,授予專業學位人數隨之大幅增加,由2009年的1024人上升到2013年的2958人,年增長率分別為31.4%、5.3%、27.5%、63.8%、31.5%。尤其2012年,隨著2010年招收的兩年制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畢業,廣西專業學位碩士授予人數增幅達到歷史新高。2009~2013年,廣西授予學術型碩士學位研究生與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比例分別為4.5∶1、4.76∶1、4∶1、2.75∶1、2.02∶1,由此可見兩者間的比例日趨合理。
二、廣西高校研究生教育學科結構存在的問題
(一)學科結構與產業發展適應性欠佳根據潘懋元教授提出的“教育的外部規律”說,教育作為社會的一個子系統與整個社會系統及其他子系統———主要是經濟、政治、文化系統之間相互作用。[2](P158)研究生教育作為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為社會經濟文化發展服務。廣西高校均為地方性院校,這些院校的研究生教育學科結構決定了廣西培養高層次人才的類型和層次。在廣西區域產業結構和技術結構調整、優化升級的背景下,廣西所培養的高層次人才在類型、結構、規模等方面還不能滿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以廣西正在大力發展的“14+10”產業為例,2012年起廣西把加快發展食品、汽車、石化等14個千億元產業和新材料、新能源、節能與環保等產業前景好,資源消耗低,帶動系數大,經濟效益佳的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產業結構升級的戰略重點,大力推進產業基地建設,打造產業集聚平臺,促進產業集群化發展。筆者就廣西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學科與廣西“14+10”產業對應情況做了簡要分析,發現在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裝備工業、新能源產業、海洋產業、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先進裝備制造等產業發展所需的高層次人才,廣西高校均不具有博士、碩士研究生培養資格。從支撐能力和契合度水平來分析,廣西現有學位授權點學科支撐“14+10”產業發展的能力、作用和水平是非常有限的,換言之,廣西學科專業結構與產業發展需求契合度水平不高。
(二)學科層次結構失重,博士教育發展仍然落后目前,全國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現有401個、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2946個。廣西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數僅為全國的1.5%,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占全國的7.5%,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數在全國省份排名第24位,西部省份排名第6位。近五年來,廣西博士學位授予人數雖然大幅度增加,但由于基數小,博士研究生的規模仍嚴重偏小。以2012年為例,廣西人口總數為4645萬人,排全國11位,當年授予博士學位150人,全國授予學術型博士學位53011人,廣西授予學術型學位博士生數僅占全國的0.28%,萬人中博士學位授予數僅為0.03,遠低于全國萬人中博士學位授予數平均水平0.42,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7.1%,在全國省份排名25位,西部省份排名第8位。①2009~2013年以來,廣西授予學術型學位碩士、博士人數比例依次為:53.9∶1、60.3∶1、48.7∶1、41.2∶1、40.6∶1。根據《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年度報告(2013年)》統計,2012年全國學術學位的碩博比例為6.93∶1。[3](P66)同時,廣西高校擁有的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在廣西區內均是唯一授權點,且授權點多集中在工學、醫學、農學學科,如2013年廣西授予博士學位人數中,醫學占41.4%、工學占21.8%、農學占18.4%,而文學、法學、理學學科分別占6.8%、6.8%、4.8%。在哲學、經濟學、歷史學、教育學、管理學、藝術學等學科門類均屬于空白。
(三)類型結構不優,專業學位教育發展仍滯后廣西現有碩士專業學位授予單位13個,博士專業學位1種、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型28種,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71個。在國家設置的39種碩士專業學位中,廣西有11種專業學位處于空白。在國家設置的博士專業學位中,廣西僅有臨床醫學1種專業博士學位授予權,口腔醫學博士、教育博士、獸醫博士、工程博士4種專業博士學位均處于空白。在全國設置的工程碩士40個領域中,廣西工程碩士僅涵蓋了其中的25個領域,覆蓋率為62.5%。廣西目前全日制在校研究生24905人,其中專業學位研究生在校生8394人(專業碩士8368人,專業博士26人)。專業學位研究生僅占全日制研究生總數的33.7%,廣西離教育部提出的到2015年學術型碩士與專業碩士的比例要基本達到1:1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專業學位研究生與學術型研究生教育規模的差距,反映在學位授予人數上基本一致,以2012年度為例,廣西授予專業碩士學位2250人,授予學術型碩士學位6178人,授予專業學位占全部授予碩士學位授予人數的26.7%而同期,全國授予專業碩士學位198046人,授予學術型碩士學位367165人,在授予的碩士學位中專業學位占35.04%。廣西授予專業碩士學位人數僅占當年全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人數的1.14%。
三、廣西高校研究生教育學科結構調整的路徑
在中國研究生教育走內涵式發展道路,以服務需求、提高質量為主線,基本穩定學術學位授予單位和學位授權學科總體規模,積極發展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穩步發展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背景下,廣西高校研究生教育學科結構的調整應積極發揮省級統籌作用,加強學科規劃與指導,優化學科類型和層次結構,增強研究生教育的適應性,滿足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需求。
(一)發揮省級統籌作用,做好學科發展定位規劃2008年1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25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博士、碩士學位審核辦法改革方案》中指出,要充分調動地方政府統籌區域經濟社會與教育協同發展,進一步發揮省級政府在優化學位授予單位布局、促進學位授權審核工作與國家經濟建設及社會發展相協調等方面的指導、規劃作用。作為省級教育主管部門,廣西壯族自治區學位委員會首先應加強對廣西高校學科專業建設的宏觀調控,做好學科專業發展規劃。[4]及時剖析廣西高校的布局結構和學科專業結構,把握各高校的人才培養特色和人才培養類型,并緊密結合國家及廣西中長期經濟、教育、科技、產業、人才等發展規劃的要求、廣西區域經濟發展實際以及各高校的發展現狀,及時制定全區學科建設與研究生教育發展規劃。其次,利用政策、資金、招生指標等調控手段,加強高校分類指導。引導廣西高校從本校辦學定位和學科發展條件出發,找準定位,把握學科發展方向,與其他高校錯位發展,形成自身優勢特色學科,避免學科設置重復和浪費,同時主動適應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整合優化學科,調整專業結構,合理增設一些應用型學科,增強高等學校辦學的適應性,努力滿足社會對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二)加強學科建設,增加學位授權類型和授權點學科是人才培養的基礎,學科建設的水平決定了人才培養水平的高低。[5]廣西學位授權點學科建設必須圍繞國家和廣西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大局,主動適應國家和廣西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首先,加強廣西高校重點學科和特色學科建設。廣西現有的二級學科博士點和部分一級學科碩士點具有鮮明的學科特色,政府應鼓勵和支持高校發展本校學科領域基礎好、發展潛力大、特色和優勢鮮明的重點學科,扎實推進學科重點方向、重點平臺、重點團隊的建設進度,加大高端人才、領軍人才和拔尖人才的引進力度,加快提升重大項目、重大成果等關鍵性指標的突破能力,提升現有學位授權點學科的層次和人才培養能力。其次,以服務需求為導向,增強學科與區域產業經濟發展的適應性。隨著廣西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北部灣經濟區加快建設,中國-東盟合作進入新的“鉆石十年”,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左右江革命老區振興規劃即將出臺,多重發展機遇疊加,為廣西研究生教育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廣西高校的學科建設應緊密結合產業經濟發展需求,加快建設機械、石化、電力、生物醫藥、海洋工程、新能源等產業以及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和涉外經濟、金融、法律及外語等急需學科,積極填補廣西學科空白。第三,挖掘潛力,培育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多學科交叉融合是優勢學科的發展點、新興學科的生長點、重大創新的突破點。廣西高校要不斷加強學科間的交叉、融合、會聚和整合,培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新興的學科增長點和交叉學科點,以產生更多的新的學科和學科群,推動高校學科發展整體水平,不斷提高高校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第四,調整優化學科專業布局。廣西高校應結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及時調整學科專業結構和布局,適度調整比重較大、布點較多的學科專業,加強教育學、哲學、歷史學、經濟學、理學、農學等學科建設,促進廣西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共同繁榮,人文社會科學學科和自然科學學科內部協調發展。
(三)優化研究生教育層次和類型結構,擴大博士和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規模一方面,優化研究生層次結構,擴大博士生規模。博士是科技創新和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隨著廣西經濟的騰飛,對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需求將持續增加,而廣西博士生教育發展嚴重滯后于全國平均發展水平。廣西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培養能力不足,且受限于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和學科發展平臺層次偏低等因素,廣西對發達地區優秀博士畢業生前來就業吸力不高,廣西博士研究生主要立足于本區自身的培養。因此,廣西應緊緊抓住國家新增博士學位授權單位立項建設和“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的申報機會,爭取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政策支持和傾斜,努力增加博士學位授權單位和授權點數量,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增強廣西博士研究生培養能力,提升博士研究生為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服務能力。另一方面,優化研究生類型結構,加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廣西目前面臨高技能人才嚴重短缺的困境,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預測,到2020年廣西將急需19.35萬食品工業、9.94萬汽車工業、9.19萬石化產業、7.24萬電力產業、7.1萬海洋產業高級人才,其中,具有高學歷、高職稱或高技能的人才將成為需求的熱點。而廣西專業學位授權點相對偏少,專業學位授權類型空白點多,與行業、產業、職業結合緊密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能力不足,并且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廣西經濟社會建設所需高層次應用型人才數量缺口將會日益擴大。因此,在國家基本穩定學術型研究生教育規模,大力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背景下,廣西應盡快改變以學術型研究生教育為主的格局,加強專業學位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力度,實現研究生教育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更好地服務國家及廣西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作者:孫國友王現彬陳躍波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