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學音樂教育性學習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進入21世紀以來,音樂學科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新修定的“中學音樂教學大綱”明確要求在音樂教育中應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音樂實踐,鼓勵學生對所聽音樂有獨立的感受和見解,并勇于表述自己的體驗。而研究性學習以其自身的開放性、探究性、實踐性和過程性正適應了這種要求。通過音樂研究性學習,學生的綜合知識、綜合能力得到提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培養,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的缺陷。
一、音樂教育中研究性學習現實意義
(一)通過研究來了解相關的音樂文化知識
學生在一起研究課題的過程中,不僅他們欣賞音樂的態度、習慣、審美創新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有效提高,還能不自覺的獲取許多相關的音樂文化知識。如在了解通俗音樂發展史的同時,了解到早期的通俗音樂大致起源公元前古羅馬,古埃及的行吟歌手們在興起的城市集鎮間流動,遍及劇場和街市的“擊”歌現象,在學生學習知識同時,及時聯想到在文學中所說的我國古時候吟詩也如同唱歌,甚至有同學提出中國的最早的通俗音樂是否就是宋朝柳永的一些詞——“凡有井水處,皆有柳郎詞”。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對本國和世界各國一些不同民族的文化有了了解,對各類藝術形式的共性和個性有所認識。
(二)研究性學習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研究性學習的全過程中,創新意識始終貫穿于學生的學習中,音樂本是一門極富創造性的藝術,音樂的學習本不是單純為解決音樂知識和技能而存在的,它是構建在音樂藝術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放在首位,注重學生在音樂的感受和體驗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人格。學生們在研究過程中,懂得了如何去學習,如何去解決問題。通過自主性的學習,無疑也給學生大大增強了自信心,促使他們減少對教師的信賴。作為教師,在學習的過程中更要側重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注意對每個學生的鼓勵,激勵他們積極參與活動,大膽創新,培養他們,終身喜好音樂。
(三)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及潛能的開發
研究性課程給學生提供丁一個無拘無束自由發展的時空,使學生的潛能得以開發,個性得以張揚,創新精神得到提升,創造能力得到培養。在研究性課程的學習過程中,通過研究全過程的實踐與經歷,學生獲得了各種豐富的體驗,獲得了大量不可言傳只能意會的內隱知識,這種體驗的積累會逐步形成喜愛質疑、樂于探究、積極求知的心理。
二、音樂教育中研究性學習的方法
(一)文獻法
文獻法是指用文字、圖形、符號、聲音、視頻等手段記錄知識的一種載體。并選擇有效方式獲取所需要的信息資料;要學會判斷信息資料的真偽、優劣;學會有條理、有邏輯地歸納、整理信息進行判斷,得出相應的結論。采用文獻檢查手段,讓學生到圖書館、展覽館、新華書店等地方,對有關書籍、報刊、文獻及因特網中收集有關資料等。例如在《了解爵士樂》的課題研究中教師讓學生自主收集整理有關爵士音樂文化的資料(文字、音響),進行展示與交流,透過一本本學習資料,學生從內心深處發出的對那種新的學習方式的強烈感受。大開眼界之余,蘊藏在學生心中的音樂學習潛能也會得到挖掘和開發。
(二)問卷法
在研究性學習中,問卷法是將所要了解的問題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讓被調查者逐一填寫回答,然后經過統計分析、了解問題的一般趨向。問卷的形式主要有自由敘述式和選擇式兩種。自由敘述式是編制若干開放性題目,讓被調查者自由表達。這種形式給被調查者較大的自由發揮的空間,可以將問題了解得較深入。選擇式問卷是對所要了解的問題編制成若干選擇題讓被調查者根據自己的情況加以選擇。問卷的可信度有時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擾,可采用無記名方式,否則被調查者可能產生顧慮。問題設計應盡量簡短、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