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指導學生研究性學習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具體做法及成效
1.拓寬課題研究思路。與科技創新活動有機結合的小制作、小發明、小理論、小報告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又一重要途徑,對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和動手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并能為學生今后的創造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為此,我校專門成立科技室,專人負責,組建了由物理、化學、生物、政史等學科教師組成的教師指導團隊,高中學生為主體的航模隊、創新組等學生團隊,以研究性學習活動為載體,通過課題研究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完成創新活動、理論研究和調查報告。如“機器人的試驗及操作”“遙控航模”“舌尖上的蘭州”等參加全國、省市比賽獲得大獎,學校也多次評為省、市科技創新先進集體和優秀組織獎。
2.合理開發課本素材。高中新課程的實施、研究性學習的開展、校本教材的開發,構成了三位一體的課改網絡。我校在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中,通過培訓不斷更新理念,將三者有機結合,效果明顯。如“語文課本中文言詞的以形釋義和隨文釋義方法探究”“語文課本中作文素材的開發運用”“文言文學習中費時低效現象的原因分析及對策研究”等課題立足教材素材挖掘和整合,在研究中進一步歸納梳理分析,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更加熟悉了教材,新課程的理念實現了,研究報告成為受學生歡迎的校本教材。
二、特點及評價
三年來,近200項的課題研究,碩果累累,各具特色。課題成果內容豐富、全面,涉及語文、歷史、地理、自然、社會等學科知識。在實施過程中,指導教師能根據學科特點指導學生進行研究,特別是在選題方面視角獨到貼近生活,從身邊問題著手,體現了生活化、實用化的特點,表現出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在選材方面,一方面關注社會,表現出學生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另一方面選材來自課本知識延伸,有利于新課程下的高考。同時還注重課題研究與科技創新活動的有機接軌,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意識和探究精神。研究方法科學多樣,有文獻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實驗法、實地考察法、行為研究法等。報告會上交流小組在課題研究中如何實施研究計劃、如何運用研究方法、如何合作和分工等一系列問題。在展示過程中,既有清新的圖片背景,形象具體的圖表說明,還有簡短的視頻材料,富有節奏的生動解說,基本上能反映研究內容、觀點及成果。同時還反映出學生在收集、分析、信息整合及動手能力方面有了較大提升,課題組團結協作好,分工明確,合作意識增強,課題發言人大方,表達能力強。這些都充分體現出他們在研究性學習中的智慧和創造力,令人欣喜。在小組展示發言過程中,臺下不時發出學生的議論、感嘆和掌聲。參加報告會的全體學生表現出對研究性學習的極高熱情,會場氣氛熱烈、活躍。學生的研究力和教師的指導力在明顯提升。
三、存在不足
1.研究性學習的氛圍不夠濃厚。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實施和穩步推進,學校安排了研究性學習授課時間和活動時間。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研究性學習時間安排課時有限,有時會被會議占用,師生難免應付差事。這樣容易導致研究性學習將會流于形式,很難實現助力高考、成就夢想的目標,很難向更高層次和更深領域邁進。
2.教師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的指導性作用不夠。這主要源自于教師的職業倦怠感,容易導致教師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的停滯不前,束縛思路和手腳,弱化指導作用。
3.學生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的研究力不強。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薄弱的生源和教師的指導力欠缺。生源不理想,學生的學習習慣、思維水平都會制約課題的研究效果,因此部分課題的研究趨于程式化,缺乏自己的見解和創造性。
四、解決對策
1.更新觀念,加強對研究性學習的課程化管理。邀請校內本土化專家團隊進行研究性學習專題講座,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研究性學習活動課程的目標和內容;不擠占課時,要有課程化意識,對研究性學習活動課要進行督導檢查;提供精神激勵和資金支持,對研究性學習好的經驗進行成果推介和獎勵,并作為綜合素質評價和評優的依據。
2.提高教師專業能力,加強對研究性學習的指導作用。隨著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教師專業發展舉足輕重。針對上述不足,學校成立了教師專業發展領導小組,制定了教師專業發展行動改進計劃表,鎖定“教育品質提升”這一主題,以“良好教育的七項原則”教師調查問卷為突破口,就教師的個人專業發展的現實狀況及水平進行自主分析與診斷,參照教育部新頒布的《中學教師專業標準》及《教師專業發展自主分析與設計參考要素》,圍繞專業理念、職業道德、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心理這五個維度,以教研組為載體,開展各種活動,進行行動改進,有效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增強了對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指導力。
3.提升學生“學習品質”,促進研究性學習中研究力的提高。學校從了解學生的學習行為、掌握培養學習興趣的常用方法、培養學生基本的學習能力、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指導學生有意識鍛煉學習意志五個方面,開展學生學習品質提升活動。從而促進學生學習力的提升,使其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研究能力和水平上臺階。
作者:韓萍單位:甘肅省蘭州市第五十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