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合唱藝術教育提高高職院校班級凝聚力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時代的迅速發(fā)展和社會、校園環(huán)境不斷變化,高職院校的學生沖動、有個性、愛冒險、自我意識更強、喜歡新事物,個人表現(xiàn)欲強、集體榮譽感弱化,班級凝聚力呈現(xiàn)出降低趨勢。合唱是全世界普及率高、參與面廣的課外文化活動,在大學校園中也比較好操作、組織。本文選取了400名來自同一所高職院校的學生作為調查對象,以《大學生班級凝聚力問卷》為工具進行方差分析、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有合唱經(jīng)驗的大學生的班級凝聚力顯著高于無合唱經(jīng)驗的。
[關鍵詞]合唱藝術;高職;班級;凝聚力
把心理學和音樂學相結合是一門新興的學科。當前,國外的音樂與心理學的交叉研究相對比較成熟,基本上已經(jīng)形成了一定的體系與研究范式,而國內的音樂心理學研究,特別是具體的音樂表現(xiàn)形式與心理學相結合的研究都少有涉及。本文從心理學的相關基礎理論入手,以受眾面廣,普及率高的合唱音樂作為音樂學與心理學的結合點,以班級凝聚力這個高校文化建設的重點研究方向為例,通過讓有班級合唱經(jīng)驗的大學生和沒有班級合唱經(jīng)驗的大學生分別填寫相同的班級凝聚力測試量表,再將測試結果進行統(tǒng)計、對比,從中探討合唱藝術教育對班級凝聚力的影響,為高校的音樂教育和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提供方法和依據(jù)。
1高職院校班級凝聚力的現(xiàn)狀分析
凝聚力是高校文化建設的軟實力和靈魂。良好的班級凝聚力帶來的不僅僅是優(yōu)良的學習氛圍,更有益于形成健康的價值觀念導向和個人發(fā)展方向。加強大學生班級凝聚力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班級建設和學校管理十分重要。凝聚力強的群體成員的歸屬感也高,越不愿意離開自己所在的群體,因此群體內部的生命力越強。班級作為學校開展教學活動的載體,是一個有組織、有紀律的群體,其凝聚力的高低程度直接關系著學校教學、管理工作能否順利開展。班級的凝聚力低不利于構建良好的班風、文明的學風和優(yōu)秀的校風。因此,班級凝聚力的建設對大學生發(fā)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高職院校的學生都是90后甚至00后,他們有個性、沖動、愛冒險、自我意識更強、喜歡新事物,個人表現(xiàn)欲強、集體榮譽感弱化。高校擴招的大背景又使得教學資源配置有限、教學人員管理范圍增大、人均享有的教學資源,尤其是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降低,都是對高校文化建設的挑戰(zhàn)。伴隨著時代迅速發(fā)展和社會、校園環(huán)境不斷變化,高校的班級凝聚力呈現(xiàn)出降低趨勢。由于地域文化習慣差異、個體教育方式的不同、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差異、社會性活動的增加、寢室排他性等原因,使得高校的班級凝聚力下降,主要表現(xiàn)在班級內組織認同感不高,團結協(xié)作意識不強,集體參與度和榮譽感不高。通常是班干部組織了活動,部分同學不重視,對集活動的參與度低,活動現(xiàn)場往往出現(xiàn)冷清的狀況,嚴重打擊了班干部的積極性。反過來,班干部積極性受挫,班級活動減少會影響班級凝聚力的形成。在這種惡性循環(huán)中,班級凝聚力和歸屬感的缺失,影響同學之間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近年來高校的班級凝聚力逐漸下降,大學生人際關系不和諧因素增多,大學生身心發(fā)展受到嚴重危害。
2合唱藝術教育對班級凝聚力的影響研究
2.1相關定義
合唱指由多人集體演唱多聲部聲樂作品的藝術形式。它要求各聲部聲音的高度統(tǒng)一,同時要求聲部與聲部之間旋律的和諧,是普及性最強、參與面最廣的音樂演出形式之一。人聲作為合唱藝術的“樂器”,有著其獨特的優(yōu)越性,能最直接地表達音樂作品的思想情感,激發(fā)聽眾的情感共鳴。班級凝聚力指班集體成員之間為實現(xiàn)群體活動目標而實施團結協(xié)作的程度。
2.2研究對象
筆者選取了400名來自同一所的高職院校的學生作為調查對象,其中的200名學生曾以班級為單位參加了二級學院舉辦的一年一度的班級合唱比賽,在比賽前進行的合唱訓練,另外200名高職學生沒有進行過任何合唱訓練,通過兩者填寫測試量表的結果來分析合唱藝術教育對班級凝聚力的影響。被試總量為400人,回收問卷391份,回收率97.8%,剔除無效問卷12份,有效問卷共計379份,有效率為94.8%。其中有合唱經(jīng)驗的大學生181人,占有效問卷的47.8%,無合唱經(jīng)驗的大學生198人,占有效問卷的52.2%;其中男生248人,占65.4%,女生131人,占34.6%。
2.3研究工具和施測過程
本研究采用熊嬌(2010)編制的《大學生班級凝聚力問卷》。該問卷包括組織認同、集體參與、人際和諧、團隊業(yè)績、管理支持5個維度,共25題。采用5點計分,從1“很不重要”到5“非常重要”,得分越低表示班級凝聚力越弱。分問卷的一致性信度和分半信度均在0.7以上,總問卷的致性信度和分半信度也均在0.8以上,說明此問卷具有較好的信度。將被試基本信息和《大學生班級凝聚力問卷》制作成一份問卷,采用團體施測的方法進行施測。主試為研究者本人,測試前由主試宣讀統(tǒng)一的指導語和注意事項,在確認被試理解施測要求后開始施測。要求被試匿名作答,問卷完成后當場收回。
2.4數(shù)據(jù)分析與討論
2.4.1性別變量對班級凝聚力的影響對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兩個量表上的總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在凝聚力量表上的得分,男女大學生不存在顯著差異。
2.4.2有無合唱經(jīng)驗在班級凝聚力量表各維度得分的差異檢驗對有無合唱經(jīng)驗的大學生在班級凝聚力各維度的均數(shù)和標準差見表2,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有合唱經(jīng)驗的大學生在班級凝聚力的組織認同(=13.80,d=0.91,p<0.001,)、人際和諧(=14.40,d=0.92,p<0.001)、管理支持(=12.52,d=0.90,p<0.001)、團隊業(yè)績(=10.47,d=0.87,p<0.001)、集體參與(=10.76,d=0.87,p<0.001)以及班級凝聚力的總分明顯高于無合唱經(jīng)驗的大學生(=18.58,d=0.95,p<0.001).結果表明,有合唱經(jīng)驗的大學生的班級凝聚力顯著高于無合唱經(jīng)驗的。共同的奮斗目標是群體成員在群體行動中所具有的共同責任與利益,是班集體形成的基本條件和前提,是班集體凝聚力的核心。合唱藝術作為一種集體的藝術形式,主要表現(xiàn)在對大學生具有感染力、號召力與凝聚力。高職院校大學生來自不同地方,他們在地域語言、文化、生活習慣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異,團隊合作意識淡薄。在這種情況下,將來自不同地方的同學們匯聚成一團的核心推動力是班級共同的奮斗目標。通過開展以班級為單位的合唱比賽,學生的班級凝聚力得到培養(yǎng),為學生們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通過班集體通力合作,讓同學們意識到自己在團隊中的作用,讓他們在表現(xiàn)自我的同時看到自己和別人的優(yōu)缺點。人要善于與人合作溝通,才能在未來的社會中走的更遠,大學生如果在班集體里都不能很好和人廣泛合作,那么他未來的平臺肯定也不高。在合唱比賽的氛圍下,全班同學為了要賽出好成績,創(chuàng)先爭優(yōu)這個共同奮斗目標,通力合作,根據(jù)比賽要求挑選適合本班級演唱的合唱曲目、制定合唱訓練計劃、擬定指揮人選、挑選參賽服裝、排列演出隊形等等,通過這一系列的準備工作不僅可以鍛煉同學們的人際溝通能力,還可以加深班集體同學之間的友誼,同學們之間更加相互信任。在進行班級合唱訓練的過程中,教師會根據(jù)同學們的嗓音條件安排到不同的聲部,力求達到整個班級聲音的和諧統(tǒng)一,每個合唱隊員要意識到不同聲部的重要性,更要理解協(xié)調合作的重要性,同學們在隊伍中找到了自己合適的位置,在合適的位置上為班集體出一份力,使同學們在合唱訓練中感受到班級凝聚力。這些通過合唱訓練感受到班級凝聚力的學生,在未來的職場中可以更快地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同時能更好地協(xié)調人際關系,這種能力在社會中尤為寶貴。合唱訓練不是一種即時的藝術形式,它需要全班同學一次又一次的合唱訓練,以達到聲音的和諧、節(jié)奏和節(jié)拍的整齊統(tǒng)一、聲部間的平衡和整體音色的一致性。這就要求合唱訓練每次在各種發(fā)聲練習、音階練習、分聲部練習、分段練習中,由班級成員的相互合作。這既鍛煉了同學們的毅力,又可以讓同學們形成互相幫助、提高團隊合作意思,從而增強班級凝聚力。
3結語
通過合唱藝術為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將藝術大眾化,促進高校藝術教育,挖掘高校藝術教育的新模式,做到藝術教育真正普及化。合唱藝術教育對于當代大學生具有重要的實踐作用與現(xiàn)實意義,合唱訓練不僅推動了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豐富了同學們的課余生活,有利于大學生協(xié)調人際關系,對于班級凝聚力均有明顯的積極影響,更加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鄭小嵐,黃亞萍,張潔.學分制背景下團體輔導對班級凝聚力建設的作用研究[J].亞太教育,2016(9),198-199
[2]趙賢.高等學校新生班級凝聚力現(xiàn)狀調查及對策研究[J].科技視界,2015(30),186-187.
[3]李真真.合唱藝術與改善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初探[J].藝術教育,2008(4):84—85
[4]熊嬌,杜云飛,杜華.大學班級凝聚力問卷編制[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2012(8):101-105
作者:黃虹霞 梁瑞云 單位:廣州華立科技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