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微生物學實踐與教材革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李菁華黃紅蘭史紅艷單位: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院病原生物學教研室吉林長春
教學改革的嘗試
1早期臨床和自主設計實驗引入實驗課教學早期臨床輔助理論教學(即將臨床病例討論引入基礎理論課教學之中)的方法已被廣泛采用,而在實驗課中采用的卻很少。我們將病例討論引入實驗課教學,但不同于理論課的病例討論的是,重點將放在微生物學檢查的討論,讓學生自己設計綜合性實驗,將臨床內容和科研有機融入實驗教學中。要求學生在每次實驗課前要進行預習,上課時,組織學生討論,由學生自主選擇實驗方法和指標,介紹實驗原理和實驗方法,探討并解決實際問題,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使大學生的個性和自學能力得到充分發揮,對臨床標本細菌的分離培養及鑒定,也有了較系統的了解和整體認識。而實行“討論式教學”則給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很大的空間,在預習或作討論準備時,培養了學生收集、篩選和整理資料的能力;在討論中,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在全班交流時,在相同的時間內,學生又通過大家的努力獲得了更多的信息和知識量,開拓了視野。總之,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調整實驗內容
為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給他們更多的動手機會,我們將綜合性系列實驗的準備工作也盡量由學生去做,如培養基的制備、標本的消毒滅菌、細菌的分離培養等,既將零散實驗貫穿于系統實驗之中,改變實驗內容分散的問題,又改變了學生看的多親自操作少的局面。
3延長實驗室開放時間
為了增加學生自己動腦、動手的機會,我們與第三機能綜合實驗室合作,延長實驗室開放時間。增加學生親自參與科研實踐的機會。
問題及解決方法
但在實際操作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因為學生的素質,態度有所不同,取得的效果也明顯不同:學生對自己熟悉的,感興趣的領域如鑒別診斷討論熱烈,甚至跑題,而對他們不熟悉需要重新學習的部分如微生物學檢驗相關的知識和操作有冷場和知識體系不明晰的現象。還有就是感興趣、表達能力強,認真準備的同學就能清晰,明確地傳授給了大家很多相關的知識甚至新信息,操作也比較認真,甚至課后主動幫助實驗老師做一些準備工作,了解相關知識,取得較好效果。但有的對醫學微生物缺乏興趣,不認真準備的同學就可能效果不佳,浪費了課堂時間,不能達到本來目的。這些反映出一個問題:不能完全照搬國外的教學方式,如何讓從小到大都接受的是被動接受式教育的學生,尤其是那些相對內向的學生改變,盡快適應新的教學方式還須努力。教師必須在病歷選擇,現場引導,把握討論深度等方面更加仔細才可以,討論后還應根據情況做適當總結歸納,否則就難以取得預想的效果。另外,微生物學實驗和其他實驗不同,培養需較長時間,不能在較短時間內連貫的完成,有時兩堂課甚至間隔較長時間,影響了實驗結果和教學效果,如果能在時間上做相應調整,比如微生物學實驗周,可以幫助同學有一個清晰連貫的實驗,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