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學生文化意識培養英語教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高級英語》是張漢熙教授主編的英語專業高年級經典教材,其編選的課文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和背景知識。在教學實踐中,應將語言與文化相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使其具有國際視野。本文以該教材的第三版為例,探尋文化內涵,解讀文化,結合實例剖析文化意識與語言學習的關系,從而深入探討英語教學中對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以期對英語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英語教學;文化意識;《高級英語》
1引言
從“人生自有詩意”的詩詞大會到“和詩以歌”的經典詠流傳,無不滲透著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和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濃厚的文化與歷史的積淀浸潤著我們的語言,二者互相交融,不可分離。因此,在語言教學中,教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應注重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陶冶其情操,使其擁有人文情懷。《高級英語》是張漢熙教授主編的英語專業高年級經典教材,其編選的課文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和背景知識。在實際教學中,應將語言與文化相結合,注重文化和背景知識的講解,使學生具有國際視野和思辨能力。故本文以該教材第三版的具體課文為例,探尋其中之文化,解讀其中之深意,從而探討英語教學中對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以期對英語教學有所幫助。
2文化
2.1文化的涵義
百度百科將文化定義為“廣泛的知識并將之活學活用與根植內心的修養”。具體而言,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長河中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物質財富是人類創造的物質文明,是可見的顯性文化。人類創造的精神財富屬于不可見的隱性文化,體現在政治、思想、藝術等方面,涵蓋社會的方方面面。文化亦為某一社會團體共有的思維特征,不同種族和民族創造不同的文化。人類創造文化、改造文化、享受文化、傳承文化。
2.2文化的解讀
對文化的解讀林林總總,不同角度,不同詮釋。哲學中的文化指人類有意識地改造自然和社會的活動及其成果。社會學中的文化則指人類為適應環境而學習,改進并傳承下來的生活方式。文化學中,英國學者泰勒將文化詮釋為“全部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作為社會成員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習慣的復合體”。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談到文化,必將提及文學。文學是“想象的藝術”。栩栩如生的文學形象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給讀者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產生如臨其境的審美效果,觸及讀者的內心深處。同時,文學亦為人學,作品表現的內容體現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及其價值觀。教材《高級英語》涵蓋了政治、宗教、文化、文學、語言等方方面面,結合課文主題,學生將體會其文學內涵,欣賞其藝術性,培養自己的文化意識與思辨能力,提升文學素養與審美觀念。
3《高級英語》蘊涵的文化內涵
每課圍繞一個主題,皆體現一定的文化內涵,如1冊第三版第1課《迎戰卡米爾號颶風》(FacetoFacewithHurricaneCamille)是約瑟夫•布萊克1970年發表在《讀者文摘》上的短篇小說。作者生動形象地敘述了1969年居住在美國南部密西西比州沿海一帶的柯夏克一家和他的朋友鄰里頑強抵御卡米爾號颶風的故事。面對破壞力極強的颶風,主人公表現出巨大的勇氣和不屈不撓的精神。文章向讀者展現了家人鄰里朋友同心協力抵抗颶風的經過,深刻揭示出“沒有什么比人更重要”的主題,體現了西方的人文主義。人與自然是永恒不變的主題,應對自然災害是全人類面臨的問題。講解本課時,對比2008年我國的汶川大地震,學生會深刻理解文章,領悟生命的意義,珍惜自己,珍惜家人,珍惜別人。《高級英語》每一課都可圈可點,下面結合具體篇章,著重從美國歷史與文學、美國黑人文化遺產和英語發展史三個方面詮釋其文化內涵:
3.1美國歷史與文學
蒙曼老師在中國詩詞大會點評時曾說文史不分家。1冊第6課《馬克•吐溫———美國的鏡子》(MarkTwain———Mir-rorofAmerica)皆為此例。作者惟妙惟肖地刻畫了美國大文豪馬克•吐溫的一生以及其創作的名篇佳作,其一生恰逢美國內戰、西進運動、淘金熱等歷史,正可謂美國的一面鏡子。薩繆爾•蘭亨•克萊門做過排字工、引航員、士兵和淘金者,最終轉向寫作,并取了馬克•吐溫這個筆名。他的青少年時代是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度過的。在那里,他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聽到許多奇聞軼事,為小說《湯姆•索亞歷險記》和《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密西西比河是美國的母親河,孕育了美國早期經濟的繁榮。正如中國人對長江黃河真摯的情感一般,美國人也對密西西比河有著無比的感恩與喜愛。馬克•吐溫的經歷和受到的磨煉無不受這條河流的影響。因此,賞析作品時,講解密西西比河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教學的美育目標之一是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感知并賞析較高層面上的美好事物,體味更多的生活樂趣。文學作品往往是再現過去的滄海桑田,反映的是作者的經歷與感悟。因此,作者個人的生活經歷以及所處的時代必將被深深烙印在其作品之中。在鑒賞文學作品時,作者的時代背景以及其相關經歷的講解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并掌握作品的精髓。
3.2美國黑人文化遺產
1冊第7課《外婆的日常家當》(EverydayUseforGrandma)是美國著名黑人女作家艾麗斯•沃克的短篇小說,講述的是美國20世紀60年代一對黑人母女對待外婆縫制的兩床被子的不同態度。小說栩栩如生地向讀者展現了主人公的性格和思想,深刻地反映了當時黑人民權運動的高漲時期以及黑人對待本民族文化遺產的態度。“黑人民權運動”和“文化民族主義”的相關背景知識對學生深入理解作品有著重要的作用。小說中,迪伊視象征文化遺產的被子“不是日常使用”而是“掛起來而欣賞”。這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同樣具有現實意義。被子是由外婆用舊衣服拆下的碎片拼起來,并由姨媽和母親在縫被架上縫制而成。一床是單星圖案,一床是踏遍群山圖。兩床被子的歷史既是這個家族的歷史,亦是黑人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被子代表著這個家族,向世人訴說著其歷史和構成。母親和麥琪珍藏這兩床被子實則是對家族傳統文化的守護與繼承。在教學中,應深入挖掘文中的背景知識和文化內涵,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拓寬其知識面、提高文學鑒賞能力。
3.3英語發展史
2冊第1課《酒吧閑聊和標準英語》(PubTalkandtheKing'sEnglish)告訴讀者酒吧閑聊的獨特之處,作者以其切身經歷揭示了文章的主題。文中兩種形式的語言交替出現,既有口語化的表達,又引用了不少歷史和文學典故。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英語發展史,這必然要談及英國的歷史。二年級所學的《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入門》第一單元介紹英國的部分,為同學們提供了相關的背景知識,有助于理解課文。文中著重提及了諾曼征服。1066年,征服者威廉入侵不列顛,并帶來了海峽對岸的法語。此時法語成為上層階級和官方的正式用語,大量法語詞涌入英語。讀到這里,同學們自然而然地理解了為什么英語中會有那么多的法語詞匯,且這些詞匯通常用于正式語體,屬文雅之詞。此外,本文還談到了莎士比亞的《溫莎的風流娘們》和大仲馬的《三個火》以及作家奧登和福斯特,極大地開闊了同學們的文學眼界。從語言學的角度,詮釋了人類語言的特性,幫助同學們回顧了語言學的知識;從文化的角度,除講了英國的歷史,還涉及澳大利亞的歷史和英國的酒吧文化,在二年級的文化課均有提及。因此,本課將語言知識融入到歷史、文化、文學、語言學之中,讓學生通過閱讀作品,感受、體驗、理解并賞析,從而獲得美感享受,領悟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內容。
4結語
《高級英語》編選的文章,主題體裁各異,但均反映了當時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等方面。因此,將語言知識與文化背景結合起來,不僅有助于學生掌握并使用語言,正確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而且也使學生感受到了文學的魅力和深層的文化底蘊,從而激發和培養其對文學的興趣。教育的精髓在于培養有文化涵養、文化品位和文化品味的人。不同國家、不同種族、不同民族的人們既是文化的創造者、享用者,也是文化的傳承者、建設者。因此,英語教學的任務之一就是搭起不同文化的橋梁,傳承發揚人類璀璨的文化;在幫助學生打好語言基本功的同時,培養其文化意識,使其成為國際化人才。
參考文獻
[1]阿拉騰夫,劉慧.《高級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J].科技資訊,2017(18):171-172.
[2]秦秀白.英語簡史[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3]王慧博.高級英語中的文化背景知識[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4):212-213.
[4]王新杰.密西西比河———馬克•吐溫創作的源泉[J].時代文學(上半月),2010(6):128.
[5]張漢熙,王立禮.高級英語(第三版)1[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7.
[6]張漢熙,王立禮.高級英語(第三版)2[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7.
[7]趙曉囡.解讀《外婆的日用家當》中的歷史記憶和文化身份論[J].作家,2010(8):37-38.
[8]朱永濤.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入門第三版(上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張俊娜 單位:煙臺南山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