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淺析器樂學習中的感受與認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器樂演奏中的情感體驗
器樂學習(包含舞臺演繹)中,音樂表現出的喜、怒、哀、樂、愛、惡、憎七情雜陳,從而在人類所有情感的“游戲”(演奏)中進行有意味的體驗,并有鑒別地加以篩選和批判地繼承,有益于心理健康的培植。列寧說:“如果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對其真理的追求?!敝Z貝爾獎獲得者李正道說:“科學和藝術是一枚硬幣的反正面,而它們都源于人類活動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著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義。”“偉大藝術的鑒賞和偉大科學觀念的理解都需要智慧,但是隨后的感受升華的情感又是不可分的。沒有情感的因素,我們的智慧能夠開創新的道路嗎?沒有智慧,情感能夠達到完美的境界嗎?它們很可能是確實不可分的。”③在管弦樂《黃河協奏曲》音樂速度力度的起伏中,欣賞者的思想情感發生著變化,被屈辱的尊嚴在沉思中接受洗禮,壓抑的怒火在聆聽中被點燃:聽黃河就是聽民族歷史的心跳,聽黃河就倍感一份民族的責任;在貝多芬的《歡樂頌》中,欣賞者領略和諧,在和諧中感悟“自由、平等、博愛”;在侗族大歌里,能夠認識人類原有的清純,理解著原生態中透露出的和諧以及民族個性中內蘊的音樂世界,也感悟到了文化多元的生命力??傊?,不論是聆聽貝多芬的《命運》、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國》還是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聶耳的《義勇軍進行曲》,人們的情感都會隨音樂的起伏而變化,人們的思緒跟隨音樂的跌宕起伏而拓展,并從中接受那哲理性的思考??梢院敛豢鋸埖卣f,沒有情感就沒有想象,沒有想象就沒有創造。
(二)器樂演奏中的理性思考
中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認為,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是不可分割的?!耙驗榭茖W創造(包括理論)首先是進行猜想的(形象思維),而后才是邏輯思維,藝術創造首先是對客觀存在進行生活體驗(邏輯思維),而后才進行藝術創造(形象思維)?!雹芤簿褪钦f,藝術創作(包括欣賞、演奏等)過程同樣需要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兩種思維方式都是人類重要的思維方式,它們之間可以互相彌補、互相促進。器樂演奏技能的掌握,是一個需要千百次反復實踐的藝術創造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在問題中解決問題的過程。包括器樂演奏的專業、技術、藝術問題,這個過程從本實質上講,也是對濃縮的現實人類社會的認知、理解和闡釋。當然,普通高校的大學生管樂團面臨諸多需要處理得當的問題:第一,要注意管樂團的非專業性特點和演出效果的專業性特質,否則其演出質量就不能感染人,也就不能有較好的影響力;第二,從藝術技能上的白丁轉變為演出表演中的內行。很多學生進樂團之前不了解藝術技藝,通過一定培訓,掌握一定技術手段,才能進行藝術表現;第三,兼顧管樂團的訓練的同時,必須服從學校教育的整體性管理。排練實踐穿插于非藝術課程學習的空隙進行;第四,管樂團管理的零散性和團隊演出活動的整體性。團員來自全校各個學院不同專業,甚至多個校區,但樂團訓練、演出等必須表現為整體性意志;第五,管樂團演出任務的突發性和排練的突擊性。由于其藝術活動的非專業性質,演出的臨時性特點較為突出,但又不能沖擊其主業——專業學習的穩定性是學校教育教學的根本;第六,管樂團活動的時效性和專業學習的固定性等。以學為主,兼學別樣(藝術)是學生樂團永遠面臨的現實。正是直面體驗以上所談困難的過程,才使大學生(藝術團團員)在親身參與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得到了鍛煉,提升了學生的自我、自主意識:在自理中自立,在自立中自強,在自強中成長,在成長中成才,有效地孕育其個性特質的形成。
(三)器樂演奏中的審美升華
思考是欣賞的提升,沒有思考就沒有欣賞深層次的升華。對優秀音樂作品內涵(思想、品格、意志、情操等)的發掘,更是對自我心靈的滋養。學習、掌握、表現的過程(圖1),看上去好像非器樂學習本體的內容,實質不然:由力度、速度至有分寸的掌握,感悟適度為美的原則;由情感投入至高度集中,體驗凝聚力到向心力的轉移;由個性至共性的互換,體驗服從與和諧的秩序;由感情感知到理解認知,體驗哲理的辯證;由自我到超越自我,體驗角色在轉變中的定格;由學習至表現,實現由外到內的質的提升;由傾聽服從至分享尊重——實現包容、合作與協調。不論是演繹任何國家、任何民族以及任何時期的音樂作品,人的思緒、情感便會在音樂中得以浸染,尤其是音樂表現出來的理性、道德、情操、意志、品格等,更能引燃哲理性的思索。優秀的藝術體驗便成了人生理想的教材,所以器樂演繹本身就是再現、表現、感受、感悟的過程,一次心靈洗禮的過程。如柏拉圖在講到音樂的教育作用時寫道:“受過這種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看出一切藝術作品和自然界事物的丑陋,很正確地加以厭惡,但是看到美好的東西,他就會贊美它,很快樂地把它加以吸收到心靈里,作為滋養,因此自己性格也變得高尚優美。”⑤所以,對優秀器樂作品的學習,本身就具有了強烈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社會意義。實質上,器樂演繹過程就是對濃縮的現實人類社會的認知的理解和闡釋。因此,演繹過程本身就是積極地認知現實的實踐。從這個意義上講,音樂承擔著想象和理解的工具的作用,自然也充當著自由、文明的角色。
二、器樂藝術學習的再思索
今天,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對器樂的認識水平也不斷提升,相關的活動也日益繁多。在2008年全國第二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原司長楊貴仁指出:“藝術教育不應該是一種技能訓練和職業操作,更不應該是應對考試的功利行為,而應該成為提高學生審美素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苯逃克囆g教育委員會副秘書長谷公勝說:“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的開展,不是一個純粹的藝術行為,更不是一個泛娛樂化的行為,而是通過這個載體,實現育人的目標,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币虼?,在演奏中學習自信,在自信中感受自尊,在自尊中理解自愛,在自愛中學會包容……對于培養具有開放的頭腦、寬廣的視野、博大的胸襟、平衡的身心將起到獨特的作用。
高校大學生管樂團建設中,尤其要把知識技能與文化責任相聯系,藝術教育與人生教育融于一體,提升管樂教育教學中與時俱進水平。隨著大學生知識、閱歷等不斷豐富,其精神的富足要逐步勝過對物質的追求,就會追求文化內涵的厚重。所以,器樂學習的同時,也是人生體悟的過程,其效果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這種理念下的教育,其作用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在人生的軌跡中生根發芽。這是因為,器樂藝術中不僅包含直覺綜合,也包含理性概括;不僅包含意識層面,也包含無意識層面;不僅包含知覺辨別和類似性聯想,也包含科學分析推理。所以,在多學科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的今天,要深刻認識和理解器樂藝術,就必須加強對藝術教育更深層次的理解,科學技術藝術化,藝術技術科學化⑥的育人思想和效果必將得以體現。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的21世紀教育研討會對新一代人的呼喚:“21世紀最成功的勞動者,將是全面發展的人,是對新思想和新的機遇開放的人?!泵绹寻阉囆g(音樂、舞蹈、戲劇、視覺藝術——美術、電影)列入其國民教育的核心課程,足見藝術教育在培養高科技人才中的地位和作用。遙想300年前的中國,就是當今的美國,所以,我們的民族同樣有理由走在世界的前列。⑦我們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育觀念,適時提升和加強對藝術教育的再認識。所以,大學生管樂團建設,特別是學習過程中,基于器樂知識和技能的教育而不能拘泥于器樂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應是此基礎上的更多的感之、悟之。如果說學習、掌握、再現、表現是一個器樂演繹的過程,那么這個過程中,追求的效果就應是基于通識理念下的全面和諧發展,實現器樂藝術教育的根本目的——體驗、創造、感悟和被感悟。(本文作者:劉光會單位: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