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職工教導與成本間的聯系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企業培訓首先應注重實效,以用為主,學以致用,對于技術工人的培訓以現場培訓為主,注重實驗操作。在培訓形式上在崗培訓,半脫崗培訓相結合,發展幫帶作用,建立職工考核制度,定期對企業職工進行考核,以促進職工的自主培訓學習。最后,加大職工培訓投入,聘請高素質教師隊伍,改善培訓條件。每個企業都應該為滿足職工的學習需要而組織各種培訓,加大諸如多媒體、計算機等硬件投入,積極改善培訓設施。加強培訓教育的管理工作,以保證培訓質量。企業應設立專門的部門和專人,負責企業職工的培訓教育問題,對員工的培訓進行常規化管理,定期考核,且和工人績效掛鉤。
企業職工教育投入與生產成本的顯性關系
一個企業的生產成本是如何計算的呢?我們知道,生產成本是企業為生產產品或者提供勞務而產生的各種費用,它既有直接支出,如制造成本,也有間接支出,如職工工資。其他支出,如職工福利,培訓費。我國對于職工培訓費有明確的規定:“一般企業按照職工工資總額的1.5%足額提取教育培訓經費,從業人員技術要求高、培訓任務重、經濟效益較好的企業,可按2.5%提取,列入成本開支。足額提取職工教育培訓經費。要保證經費專項用于職工特別是一線職工的教育和培訓,嚴禁挪作他用。”這個規定,表明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的支出,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
企業職工教育和生產成本的延續關系
以上我們分析了企業職工教育的經費投入,使企業生產成本增加,但是,我們應該從另一個角度來分析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從表面來看,企業的職工教育經費確實使企業的生產成本加大,但是因為對員工進行了教育培訓,就會使得原來可能一天只能生產200件產品的工人,由于技術的改進,其工作效率顯著提高,從而形成在工人工資不變的前提下,企業效益增加,從而使生產成本價低,與培訓成本投入前一致,甚至更低。當然,管理層面的培訓也會使得諸如節能降耗,重復利用等觀念指導企業發展,從而使生產成本降低。
就一般情況而言,企業對工人的培訓有一個既定的模式,即培訓對象的選擇,確定培訓目標,選擇培訓方式,預計培訓費用,對培訓效果進行評估。但是,不同的企業有自己不同的培訓方式,也會在企業培訓后不但不會增加生產成本,還會因為培訓創造出更大的經濟效益,使生產成本降低。例如,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在公司近十年來的運營中,有77%的職工,一萬一千人次接受了企業內部培訓,21%的職工在國內各大高等院校,如吉林工業大學、第二工業大學、西安交大等大學進修深造,2%的職工進行了出國深造,并且直到現在該公司每天仍不少于3%的工人接受培訓。這種全員培訓使得這個汽車公司取得了良好的效益,連續三年高居全國十大外商高營業額榜首,連續三年出口創匯外商投資第一。
企業應以誠信為主,質量求勝,對員工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培訓也是必不可少的。員工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做事準則和標準,才能使企業信譽大大提升,從而為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經濟效益。例如熊貓電子工業集團對員工的培訓,不僅僅停留在業務、技術、管理層面,還注重對員工的思想品德教育。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的培訓使企業誠信為本的做事原則扎根于每個員工心中,從而爭取更多的客戶,使企業得效益大幅上升。
對企業職工教育定位和生產成本之間關系的思考
就一個企業而言,企業效益,產品質量、安全生產都是第一位的問題,這些問題都因為人的參與而有不同的結果,要保證這些因素的實現,就要進行人的教育。我們知道,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教育起著生產力源動力的作用,企業員工的才能,職工隊伍素質的整體提高,無一例外都有賴于教育。首先,對企業職工的教育定位要準確,我們應該認識到,偏重學歷、管理以及技術骨干的培訓,不能完全起到以點帶面,豎起一面旗映紅還一大片的作用,作為企業應該考慮到對企業員工的整體培訓教育。其次,加大培訓經費的投入力度。
有些企業只是看到眼前的利益,以為減少培訓經費的投入,就能夠降低生產成本的開支,從而減少甚至于不對員工進行培訓教育。這種錯誤的認識使得某些企業所投入的教育經費達不到1.5%的最低要求。最后建立激勵機制。企業在保證培訓經費的前提下,應該建立職工的培訓、考核、福利待遇的激勵機制,使企業員工認識到,只有通過培訓教育,提高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以及職業道德,才能獲得較高的工資待遇,從而激發企業職工的學習熱情。例如大連市冰山集團的工人鄒繼明等幾人通過學習刻苦攻堅,改進了油漆使用工藝,他們設計的回收槽,每一個半月就回收50加侖,約合兩千元人民幣,為企業創造了巨大地經濟效益。
企業職工教育和生產成本是相輔相成的促進關系,對企業職工教育的投入,雖然增加了生產成本,但是,培訓后的職工又會為企業創新增添動力,使企業效益上升,從而降低生產成本,作為企業,應該著眼于企業的長遠發展,不斷加大對企業職工教育的投入力度。
作者:鄒建單位:鐘山縣水利電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