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服務的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破解思路不寬難題,進一步拓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服務社會的內容和形式
哲學社會科學的社會功能主要有思想文化功能、政治功能、社會管理功能、決策咨詢功能等,可以發揮“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資政育人、服務社會”的作用。因此,高校要圍繞哲學社會科學的功能和作用積極拓寬視野,增加服務社會內容,創新服務社會方式。破解思路不寬難題,一要樹立“頂天立地”發展理念。首先,既要樹立“頂天”發展理念,面向學術前沿和黨與政府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開展基礎性、前瞻性、戰略性研究,為服務社會奠定理論基礎;同時,又要樹立“立地”發展理念,直接面向區域轉型升級需求,積極開展應用型、攻關型研究,提高對政黨、政權、各種政治組織以及社會各階層的作用和影響程度,為指導社會活動、助推區域社會發展做貢獻。其次,要加強社會調查,服務地方政府、行業和企業決策等。破解思路不寬難題,二要堅持開放辦學。首先,圖書館、資料室、實驗室等向社會開放,將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精品課程制作成網絡課程,與社會共享知識財富。其次,要拓展繼續教育空間,推進學習型社會的構建。破解思路不寬難題,三要主動融入地方文化宣傳教育活動。首先,要鼓勵教師在引領地方文化事業建設中發揮積極的作用。要鼓勵教師以參與媒體訪談、參加社會講堂建設等形式,投入哲學社會科學大眾化、普及化工作中,促進教師參與地方文化知識普及、市民修養提高等活動,實現研究成果向公共文化產品、大眾普及讀物轉化,引導社會價值觀念,發揮哲學社會科學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引領文化功能。其次,要挖掘地方文化及產業優勢,組織出版精品力作,宣傳地方文化,唱響文化品牌,做優做強地方產業品牌,以優秀的應用性成果為人們提供鑒別是非、善惡、美丑的準則,幫助激發人們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從而直接影響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的行為和整個社會的風尚,以潛移默化的方式提高整個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
二、破解能力不足問題,進一步提高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服務社會的規劃和師資水平
高校是人才匯聚的地方,具有各類專業知識和科研能力的精英很多。但是,當前高校對于社會多方面形勢的反應遲緩,使高校服務社會的能力明顯不足。一是對于社會發展的宏觀形勢和需求缺少了解,在與地方合作時缺少系統的規劃和長遠的部署,顯示出戰略謀劃的不足。二是對區域發展所需的學者類型缺少研究,哲學社會科學師資隊伍建設與地方脫節。三是對地方發展所需的人才屬性缺少了解,哲學社會科學的專業設置、課程設計、教學內容等與社會需求和區域發展脫節。破解能力不足問題,一要加強組織管理,積極構建服務社會大格局。高校要設置專職于區域合作的組織管理部門,著力加強與社會的對接,做好服務社會頂層設計和外部環境營造工作。首先,要加強對社會和區域環境的認識,增強管理部門宏觀部署能力。其次,要加強對外聯系,搞好與社會的多層對接關系。破解能力不足問題,二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著力培養服務社會骨干力量。首先,要重點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其次,要加強人才梯隊建設,注重培養中青年人才。再次,要建設創新服務團隊。
三、破解保障不到位難題,進一步構建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服務社會的長效機制
長期以來,高校教師服務社會成效難以得到有效保障,主要表現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教學、科研具有獨立性、個別性、封閉性等特點,教師與社會的交匯面較窄,信息閉塞,教師與社會需求缺少必要的結合平臺;二是教師教學科研任務較重,相當一部分教師分身乏術,難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投入于社會服務;三是高校缺少應有的激勵機制,導致有限的能力又調動不起來。破解保障不到位難題,一要大力構建教師服務社會平臺。首先,要搭建教師與社會合作的平臺。要針對地方發展現狀和社會需求,發揮高校研究優勢和人才特長努力與政府、企事業單位構建合作的研究機構。其次,要積極探索對接地方需求的新模式新機制,如事業法人研究院和聯合實驗室等,發揮高水平應用研究成果的作用。再次,要發揮研究生作用,建立健全研究生工作站等。破解保障不到位難題,二要著力構建激勵保障教師服務社會的機制。首先,要減輕教師負擔。高校要盡快出臺相關政策,建立制度,要為那些服務社會有特長、有能力的專家、教授松綁,減少他們的教學時數,減輕他們的縱向科研壓力,保護他們服務社會的積極性,保證他們有時間、有精力、有熱情參與文化普及和服務社會問題調研,為他們提高決策、咨詢質量提供便利。其次,要構建激勵保障機制。高校要在現有的針對社科教師考核的激勵機制基礎上,增加服務社會發展的指標體系,即針對教師的考核應由原來的教學、科研兩大塊增加為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三塊,將從事服務社會活動的成效計入考核指標。破解保障不到位難題,三要努力營造高校服務社會的濃郁氛圍。高校要加強服務社會發展的宣傳教育活動,增強社科工作者服務社會的思想意識。一是拓寬宣傳內容。二是拓寬宣傳和動員的方式。三是營造高校服務社會發展的濃郁氛圍,形成全體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師生“比、學、趕、幫”服務社會的生動局面。
作者:周玉玲單位:蘇州大學機關黨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