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村中學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及利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風俗文化
農村的風俗文化具有濃郁的民間色彩,它是課程資源本地化的重要體現。了解本地風俗,挖掘其中豐富的人文內涵,認識本地乃至中華文化的特點,領略它的博大、豐厚,從中吸取營養,從而培養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感情。斗門區歷史文化底蘊豐厚,民間文化藝術品種繁多,每年春節期間均舉辦民間文化藝術大巡游,蓮洲舞龍、皇族祭禮斗門水上婚嫁、三灶鶴舞各呈風采,這是學生了解本地風俗的好機會。其中本地乾務“飄色”有著幾百年的歷史,是珠海市和斗門區各大節日中不可缺少的民間藝術表演節目,也多次應邀參加港澳和周邊地區的大新喜慶活和文化藝術交流。在學習課本有關風俗文化生活的文章時,我設計了一個“我有我色彩”的專題活動,讓學生去了解乾務鎮獨具特色的文化活動———飄色,要求學生用相機拍下“飄色”時的照片,了解“飄色”的起源、表演方法以及文化意義,讓他們認真調查、訪問,并作好筆記,寫出調查報告。課程資源本地化,就近取材,大大豐富了農村的語文教育。
二、日常生活
從學生的生活出發,從學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會實際中選取學生關注的問題,從中選取學生關注的問題,既使課程內容貼近學生的認知、情感,又方便學生的參與近距離的直觀性、感受性。使課程內容貼近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既符合兒童的需求,又較好地體現了課程統整性明顯的特征。我們生活在海邊。如何從中尋找教育資源呢?學生父母大多數從事捕漁工作,我于是設計了“大海•故鄉”主題活動,讓學生走近海邊,走進漁船,了解大海和捕魚過程,了解漁民的生活,從中通過活動學生了解了漁民的工作情況,并從中體會到其工作的性質、艱辛以及他們工作所創造的價值,激發了學生對漁民的敬佩之情,并進一步讓他們理解“珠海”“漁女”的象征意義,使他們在對海上人家了解的基礎上培養對故鄉的熱愛,對故鄉人民的敬仰,最后“海上人家”的專題展覽,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用采訪錄、相片、感想等對故鄉的熱愛之情,樹立了自覺維護大海,維護自然的使命感。之后,再通過“設計一份禮物———表真情”主題活動,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所感、所悟。
還有學校也是學生最熟悉的地方,這里有自己的歷史,有朝夕相處的老師和伙伴,有自己的農村特色。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把它作為學習和研究的對象,讓他們由融入學校來融入社會,熱愛學校來熱愛生活,并在綜合實踐中提高學習和運用語文的能力。我設計了“學校,我們的家”這一專題活動,學生通過“前人的足跡”、“為老師畫像”、“他(她)為學校增光彩”等等的活動,對學校由陌生到了解,對學校的感情也從自卑轉化到自豪,在熏陶感染中,不良行為減少了,維護學校的責任感增強了,愛校的好品德形成了。并在自主設計、組織、評價的綜合性學習中培養了合作探究的好習慣,提高了寫作、口語交際等語文能力能力。
三、自然
大自然不僅哺育了我們,而且為我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課程資源,優美的風景,豐富的動植物,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都能極大地觸發學生的美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優美的風景是大自然賦予農村的得天獨厚的課程資源,這里天空澄澈,視野開闊,空氣清新,花香鳥語,曾經是古代詩人靈感的來源,現在,它也可以成為培養學生美感,進行語文創作的平臺。例如,第一冊第三單元向我們展示了大自然的多姿多彩,展示了四季的美好景色。我設計了“四季舞臺”的系列寫作活動與之相配合,讓學生來到野外,來到河邊,聆聽自然的私語;爬上小山,觀察樹木,感受四季的色彩;靜聽鳥語,靜聆蟲吟,體悟天人合一的感覺。并要求他們把所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訴諸筆端。農村不僅有優美的風景,還有豐富的生物。農村就是一個開放、廣闊的生物園,學生身邊的生物多種多樣,觸手可及,這是農村比城市優越的地方,在學習語文時,老師可以信手拈來,豐富學生的直觀認識,例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桑葚、云雀、蟋蟀等。老師適時合理的引導,可以讓學生明白:大自然中處處有語文,從而讓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做自然的守護者。
四、總結
語文課程標準下,農村中學語文教師要積極投身到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實踐中去,合理利用,充分開發課程資源。只有這樣,才能演繹出百家爭鳴、萬花齊放的課堂,才能迎來農村中學語文的春天。
作者:羅冬梅單位: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乾務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