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學語文教師必備觀念淺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語文民主教育”的概述
(一)中學語文教育中的民主現狀
綜觀當前語文教育的現狀,教師被禁錮在唯教科書和考試成績馬首是瞻的情景中不得脫身,學生被畫在應試教育的牢籠中不能得其放心。從而導致學生自我人格的喪失,獨立性意識的夭折,最終導致思想的平庸和匱乏,自然也就不能有所獨特的體驗,不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這樣的狀況下,我們應該盡可能地讓學生接受自然的體驗,感受生命的真實。語文教學的民主首先是必須面向全體學生的民主,為的是讓每一個孩子都得到真正的發展。
(二)中學生的心理狀況分析
初中階段,學生的性格和思想正處于形成期的敏感階段,這就需要教師格外關注。假如教師在此階段以一種民主的觀念和方式同學生交往,在他們心中自然有可能就會種下一顆民主的種子。而高中階段,雖然學生穩定的態度和行為方式漸趨定型,性格基本成熟,但他們的內心世界卻也隨之變得不輕易表露出來,心理的發展出現閉鎖性的特點,進而導致其思想的片面性較大,容易偏激。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進行主動的引導,而創設民主性的語文課堂無疑是一種比較好的選擇。
二、課堂教學中應具備的民主觀念
(一)平等,語文教育首先是師生平等理念下的教育
1.語文教育,人人生而平等美國獨立宣言中有一句名言:“人人生而平等!”可見平等在現代社會之中的地位和價值所在。陶行知曾說過:“惟獨肯拜人民與小孩為老師的人,才能把自己造成民主的老師。”因而語文教育的民主首先應該體現在師生同時作為人,在人格和人性上的平等,不但教師要對學生的人格和權利做到尊重,還應該把學生視為共同學習的同志和朋友。2.語文教育,“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高中語文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就像鐘啟泉教授所倡導的那樣,“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在教學上的具體體現就是“使學生發展成為一個整體的人”。這就要求廣大語文教師在教學的課堂上,應該充分關注到每個學生的發展,不能一味地提問和表揚所謂的精英學生,而疏遠和淡薄所謂的“差生”。比如在提問環節,應該懷著平等的理念對所有同學都進行有意識的提問,對于那些學習成績較差的同學尤其應給予表揚和鼓勵;又比如在評改作文環節,教師要改變以往那種讓個別“尖子生”唱獨角戲的模式,應該多鼓勵后進的同學,并適當給予他們展示自己思想和成績的舞臺。3.語文教育,教學相長在中學語文教學的課堂上,“傳道授業解惑”固然是教師的一個重要使命,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就全方位地超越了學生,可以裹足不前。我國古老的《學記》中就有提倡師生相互切磋學習的記載,“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語文特級教師李鎮西老師在講授高中課文《項鏈》時,有學生對他所歸納的文章思想提出了異議,并提出了自己的理解。盡管學生的觀點存有疏漏之處,但作為教師,他不僅沒有否定學生的看法,還表現出了很欣賞的姿態,就像他在其書中所說的,“每每這時,我都會很熱情地鼓勵他們暢所欲言”。
(二)自由,語文課堂應該是百花齊放、百生齊鳴的課堂
1.自由,搭建新課標的舞臺新頒布的《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給予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和權力。因此,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的空間,允許學生依據文本和生活展開自由的想象。“不犯錯誤的學生是可怕的”,教師要給予學生犯錯和改錯的機會,鼓勵每個學生都要根據各自經歷等方面的差異對文本進行多層面解讀。特級教師寧鴻彬曾在語文教學中就提出了“寧氏教學三原則”,是語文教學的自由性的極好體現。即“三不迷信”“三個歡迎”和“三個允許”:“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教師”,“歡迎質疑,歡迎發表與教材不同的見解,歡迎發表與教師不同的意見”,“允許出錯,允許改正,允許保留意見”。可見,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確實應該也需要為學生搭建一個民主、自由的舞臺,讓學生們盡情地展現自己的個性,充分發揮自身的潛力。2.生活化,讓情感自由流淌作為語文教師,其教學語言應該具有生活的味道和文化的色彩,因此,要區別說話語氣和教學語氣,同時善于同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用“‘啟發,激發,生發’的不同方式和學生對話。”古人劉勰在其《文心雕龍•情采》曾說:“五情發而為辭章”,語文教學就是要引導學生運用“寧靜的童心來看”生活。正所謂“詩言志”,《毛詩•周南•關雎•序》中也說:“情動于中而形于言。”因而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寫真情,抒真感,讓其情感自然而然地流淌出來。同時在閱讀教學的課堂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也應該進行平等而自由的對話,在不偏離文本的前提下,教師要鼓勵學生自由而獨立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并說出自己的理由。
(三)創造,點燃學生思維創新的火花
1.創新,學生是有潛力的種子傳統的應試教育體制下,不只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創新潛力被扼殺殆盡,連教師的創新觀念和創新能力也早已湮沒無聞。語文課堂要想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就要求教師首先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明確學生是具有獨立思想和能夠進行批判性思考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個模型或者一個零件。作為教師,應該堅信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具有潛力的種子,鼓勵學生敢想,從而激發出他們被壓抑著的遠遠超出我們所認為的創造潛力。教師應善于營造出一個寬松愉快的教學氛圍,傳遞出民主和諧的信號,讓每個學生都能產生一種心理上的安全感。積極鼓勵學生善思多問,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允許學生“別出心裁”和“標新立異”。2.課堂,主動參與構建著名學者錢理群先生近年來一直關注中學語文教育,在語文課堂中針對學生的文本建構能力問題錢老也曾談了自己的一些感想。例如在對待魯迅作品的情感的豐富性和思想的深刻性方面,每個人都會形成自身的獨特感受,也就是常說的“千人千面”,這就要求教師在語文課的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用心與作者對話,與文本交流,從而使學生形成基于文本和生活的自我建構。比如有的老師在執教《我與地壇》時,教學課件圖文并茂,教學方式獨具新意,對學生也積極鼓勵引導,但結果是學生們的回答與老師的預期效果相差甚遠,課堂教學并未能真正觸及學生的心靈。這里關鍵的原因就在于學生并未積極主動地融入文本,導致閱讀未完,結論先行,從而使學生缺失了自我主動的建構。
(四)語文課堂,賦予學生生命的基本亮色
1.語文教育,本質上就是一種愛心教育語文就是要為“立人”打基礎的,而中學階段正是人生命成長的初始階段。通過語文教育培養學生的最原始本真的愛心,使他們發出對自然和生命的由衷的贊嘆。正像錢老所言:“賦予他們的生命以最基本的亮色”。錢老的學生曾對他說:“你的課顯示一種生命存在方式。告知我們人可以那樣生活……這個本身讓我們感動,這就是一種價值。以后我們不會像你那樣生活,但是你讓我們感到一種生命,一種價值。”2.微笑,流露愛的光芒美國的心理學家通過研究,曾總結出這樣一個公式:人與人之間口頭交際的總效果=7%用詞+38%聲音+55%體態。由此可見體態對于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而微笑就是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最常用的體態。語文課堂不僅要書聲瑯瑯,更要微笑陣陣;微笑不僅是語文教師的一種儀態,更是一種面對豁達大氣的生活態度。教會學生微笑,就是讓語文教育的課堂流露出愛的光芒。3.愛的種子,延綿一生著名語文特級教師王棟生曾說過的一句話:“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仁愛的稟賦。”這就要求作為教育者的教師,首先要有一顆仁愛之心。中學語文教師,自然應該擁有一顆閃光的愛心,愛自然,愛生活,愛學生;不但要教會學生去愛周圍的一切,培養起學生的博愛之心,讓愛的種子延綿一生。總的來看,做好一名語文教師,在完成基本教學任務的同時,還要讓學生浸染到民主的理念,而這也體現了愛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最終的落腳點。
三、結語
(一)春風化雨的民主課堂氛圍
羅杰斯說過“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氣氛”。學生不必為自己的失言而羞愧自責,教師不會為自己的面子而勃然起怒,師生之間平等相待,自由而和善地享受每一天。充滿民主精神的語文教育永遠有著深遠的意義,它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民主的觀念、獨立的意識和創造性的品質。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顯然更需要民主的氛圍,一堂民主和諧的語文課,無論對于學生還是教師都是一種享受。民主式的語文課堂教學有如春風化雨,既完成了傳授知識的任務,“而且又以民主教學這種特殊的方式鑄造出了現代人類健全完整的人格和靈魂”,可謂一舉兩得。
(二)一以貫之的生本教育理念
回顧語文教學民主性的倡導者,錢夢龍老師把學生看做是學習的主體,于漪老師堅持以情化人、以愛育人,魏書生老師堅持學生自己做學習的主人,李鎮西老師堅持語文教育是一種基于愛心的教育,這些無不給我們以積極而深遠的啟示,“以生為本”也無疑是貫穿他們語文教育事業的基本理念。通過創設平等寬松的語文課堂氛圍,從而尊重學生、信賴學生,“讓學生平等地參與到語文教學的討論和對話中,并對教學自由發表意見,成學生真正成為語文課堂的主人”,這些毫無疑問都是中學語文新課改的應有之義。現實的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民主的主導權顯然在于教師,師民主則眾民主,師獨斷則眾不協。中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具有的民主意識至關重要,這也是新課改趨勢下語文教師應該具備的一項基本理念。
作者:殷憲力李耀偉單位: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