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學語文課堂生成美措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生成美的不可預測性
生成美的不可預測性是指語文課堂教學的適時、隨機、超預設特性。一直以來,人們強調教學步驟的嚴謹性,追求教學環節的邏輯性,力求教學內容的完整性。追求生成美的語文課堂卻不是這樣的,它關注學生的課堂狀態,適時抓住教學中出現的超預設現象,挖掘其內蘊的價值,并使之成為推動課堂教學的教學資源。葉瀾教授說:“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因素?!敝挥邪l現并抓住這些“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因素”,我們的語文課堂才會春暖花開、生機盎然。
二、教學中生成美的實施策略
(一)構建開放課堂,創設生成美的條件中學語文課堂應該突破預設的僵化性、教條性,教師要以包容、開放的心態接受課堂上隨時可能出現的生成美,激活學生靈感,彰顯學生個性,為生成美創設充足的條件。比如在學習蘇教版教材《蘭亭集序》時,教師可以開放的心態設計這樣幾個教學問題。1.1965年,郭沫若看到南京王謝兩家出土的墓志后,曾就《蘭亭》是真是假發起一場討論,他認為《蘭亭集序》的原文和筆跡都不是王羲之的,而是王羲之后代———一個名為智永的和尚寫的,其中一個理由就是文章由樂及悲轉得過于突然,沒有任何鋪墊,不像大家所作。對此,你怎么看呢?2.你如何看待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思想?(提示思考:“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所蘊含的思想。)3.作為新時代的學生,我們應該如何面對生活中的“樂”與“悲”?讓學生在個性的閱讀體驗中去領悟,在合作中討論,在討論中探究,在探究中歸納,在歸納中形成自己合理而有個性的理解。這樣開放的題目、開放的課堂激發了學生的思維靈感,給予學生開放的參與空間,讓學生以課堂主人的身份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感,而不是逼迫學生去認同教材和教師的情感傾向、價值判斷,為生成美的產生創設了良好的條件。
(二)借助教學媒體,營造生成美的情境教學媒體包括粉筆、模型、黑板、掛圖、幻燈機、錄像機、光盤、語言實驗室、網絡資源等。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可以借助圖片、動畫、音樂、視頻等,給學生以直觀、生動的感官沖擊,讓學生充分沉浸在特定的情境氛圍之中,由內而外生成美。比如在學習《淮陰侯列傳》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電視劇中的相關片段,直觀形象地再現韓信的一生。學生感受到了韓信馳騁沙場、建功立業的英雄氣概,又目睹了韓信冤死、遺恨終生的結局,自然心潮澎湃、有感而發,此時,教師再適時引導學生聯系時代背景評價韓信的人格魅力和悲劇命運,評判韓信的功過得失,暢談“帥才不及帝王術”,必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多種教學媒體的運用可以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有助于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多方位、多角度地引導學生進入特定情境之中,激發學生的情趣、思維等,有助于生成美。
(三)允許多元理解,引導生成美的出現真正的課堂教學是在動態中進行的,在此過程中,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理解,甚至錯誤的理解。對課堂教學中的“錯誤”資源加以合理引導,使之成為精彩的課堂生成美,進而推進課堂教學的良性發展,是中學語文教師必須掌握的技能。例如《屈原列傳》這篇課文,屈原因滿腔愛國之情無法實現而自投汨羅江而死,傳統的教材對屈原投江行為持肯定態度,贊揚其堅貞不屈的愛國情懷。但有學生卻提出疑問:屈原這種行為是愚忠,大丈夫能屈能伸,以屈原之才到任何一個國家都可以施展抱負,何苦困擾于一個“內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的楚懷王呢?此時,如果教師有敏感的捕捉能力,適時抓住這個生成契機,以時代為背景,引導學生以辯論的形式探索———屈原的行為到底值不值得贊揚,那么,這無疑會成為課堂的精彩所在,成為課堂生成美的典范。
只有全方位地了解學情,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抓住課堂中隨時閃現的靈光,從學生的質疑和詢問中窺知學生在技能、情感和心理上的生成需求,并對課前預設作出適合學生認知需要的調整,課堂教學的過程才能真正成為教師和學生體驗生命、感悟人性的過程。
預設是生成的前提和基礎,生成是對預設的調控和改變,有了這種調控和改變,才使課堂教學突破了僵化的預設,充滿生命活力、動態美感。如果說預設是一節課成功的前提,那么動態生成美則是一節課成功的關鍵,是一節課真正的精彩之處。
作者:李如鳳單位:江蘇省海州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