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自我學習的培養途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康健,牟魯霞 單位:上海交通大學
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外部教育的影響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只有經過教育才能培養和發展他們的自我教育能力,對大學生開展自我教育,培養大學生自我教育能力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帶領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自我教育。
社會實踐是自我教育的良好載體。有些時候,老師或朋友的勸導不起作用,只有學生自己經歷一些事情,有所體驗,有所感悟,才能有所收獲。比如生活中牢騷較多、抱怨生活環境不好的同學,在暑期社會實踐參加支教活動后,看到貧困地區的孩子在艱苦的條件下依然努力學習,保持著積極的心態,他們受到的觸動很大,對生活有了新認識,心態變得平和,學習也更加努力,較以往表現有很大改觀。再比如我們經常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希望學生到西部就業,但是還是很少有學生畢業后投入西部,建設西部,這是因為學生對西部和西部企業認識不夠,簡單的說教很難改變他們的想法。筆者利用暑期社會實踐的機會帶領部分學生走訪西部城市和西部重點企業后,學生對西部的看法有了改變,對東部和西部進行了比較后,部分學生認識到在國家西部大開發的背景下,到西部重點企業工作對個人的發展會更加有利,因此產生了畢業后到西部工作的想法。因此,高校要努力創造各種機會和途徑,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得到自我教育,積極探索和建立社會實踐與專業學習相結合、與服務社會相結合、與勤工助學相結合、與擇業就業相結合、與創新創業相結合的管理體制,增強社會實踐活動的效果,促進學生的自我教育,增加思想教育的有效性。
2.加強學生團隊建設,促進學生自我學習。對學生而言,團隊的形式有很多,包括宿舍、班級、社團或整個院校。
事實表明,一個氣氛融洽的宿舍、班級、社團,對學生的自我學習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因為團隊有共同奮斗目標,因此有良好的輿論氛圍,有能力出眾的帶頭人,因此團隊本身就是一個教育的主體,它不僅能向團隊的每個成員提出嚴格要求,而且可以促進成員之間的相互督促、相互檢查和相互幫助,成為推動個體自我教育不可缺少的外部力量。學生的成長過程,就是一個社會的過程,一個參與的過程,身處集體的個體之間通過自由交流情感和思想,共同分享成長和進步的快樂與幸福。比如高校里,經常出現一個宿舍的全體成員都獲得獎學金的情況、集體上研究生的情況、全部出國的情況。
3.家校合作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助力學生自我調適。
當代大學生處在社會飛速發展的時代,伴隨而來的是競爭的壓力也逐漸變大,考入大學的同學在高中都是學習成績非常優秀的學生,進入大學后,成績都很優秀的同學也會比出高低,因此,大學生面臨的學習壓力比較大。
隨著年齡的增加,人際交往的復雜性也越來越大,對于情感的困惑開始顯現,臨近畢業時的就業壓力、考研究生的壓力又接踵而至,由于獨生子女家庭的原因,有較大部分的大學生抗壓能力較弱,有少量學生甚至出現了焦慮癥,嚴重的甚至需要看心理醫生,因此,高校要定期舉辦心理健康講座,對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時也要意識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僅僅依靠學校是不夠的,學生的心理問題,學校只能在極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矯正和引導,社會環境和家庭影響也尤為重要。取得家長的合作,幫助家長發揮他的教育功能,良好的心理素質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養,學校要與家庭緊密配合,時刻關注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最終要讓學生學會一些自我調適的方法。
4.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提供自我教育的參照物。
自我教育意識的養成與大學生所處的環境有密切關系,教育者應旗幟鮮明地弘揚正氣、抑制歪氣,使學生產生“見賢思齊”的心理效應。優良的外部成長環境有利于大學生自我教育意識的形成。
大學生自我教育作為實現自我發展目標而進行的自我培養活動,既是自我意識發展到一定水平的產物,又是推進自我意識發展的力量。它不但是現有教育體制的一種有益補充,而且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它將對高等教育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大學生在大學時代需要增強自我教育,投身社會后更需要自我教育,只有不斷地進行自我教育,才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才能正確認識社會,正視現實,報效祖國,服務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