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職業技能教學促勞動力的遷移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馬百霞張蘭單位:大慶職業學院
拓寬多種辦學形式,開辟多元融資渠道,改變農村職業技術教育辦學條件
農村職業教育薄弱的另一個根本原因對農村職業教育的經費投入不足。由于受經濟實力的影響,國家對教育的整體投入不多,對于農村職業教育的投入就更少,由此導致大部分地區沒有實力設立發展農村職業教育的專項經費。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許多發展職業教育的政策,農村職業教育經費雖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與實際需要相比還是相差甚遠。而另一角度看,在整個職業教育資源的占有比例上城鎮要比農村占有率高很多,可是其中很大一部分卻處于閑置狀態。因此,改變農村職業教育資源薄弱的問題,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是政府增加職業技術教育投資經費,二是開辟多元融資渠道,開展多種形式的職業技術教育辦學模式,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和其他社會力量進入農村職業教育的辦學實踐中來,鼓勵城鎮中閑置的資源進入農村,以此來改變農村職業技術教育辦學條件,掃清發展障礙。
強化職業教育針對性,全面提高農村職業教育的質量和水平
職業教育的存在前提就是根據市場需求,有針對性地提供職業所需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農村職業教育必須始終圍繞農村勞動力的就業需求,圍繞農村青年的發展需求,及時調整專業設置,突出農村職校人才培養、科技推廣、生產示范、社會服務的多功能作用的優勢,優化課程設置,突出實踐教學,為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提供優質培訓。為實現有效推動農村剩余勞動力科學合理轉移,各地區農村職業教育部門或機構必須建立專門的市場調研組織,對轉移勞動力的特殊需求做科學分析和調研,并以此作為職業技術教育培訓課程內容設置的依據,才能不斷提高職業教育的效率。
據有關資料統計,我國農村現有1.5億富余勞動力,而且,每年還在以600萬的速度遞增。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受過專業技能培訓的更是鳳毛麟角。因此他們中的大多數只能靠出賣廉價勞動力,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活得很低廉的收入。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迫使現有勞動力的就業結構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由此也必須改變農村職業教育的內容。所以,必須迎合職業市場需要,按照“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以市場為導向,培養緊缺人才。加強對農村勞動力的優質技能培訓,是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關鍵。
明確農村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村職業教育,避免因勞動力轉移帶來的遷徙問題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農村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要著眼于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農業的要求,大力實施農民的知識化工程,加大對農民的農業技能、法律法規、市場經濟等方面知識的培訓,通過培訓,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綜合素質。這就要求在設計農村職業教育的內容上必須給予農業技術與“非農”技能培訓同樣的重視程度,其培訓內容不僅要求技術指導、農業科技推廣、創業輔導,還要考慮對農民在農業生產、銷售、產品加工等方面有所幫助。除此之外,還必須考慮到進城務工人員對工業、運輸業、建筑業、餐飲服務業等所需不同規格人才技能的要求,大力加強對農民的非農技能培訓,引導農民向非農產業轉移。另外,現階段我國整體經濟正處于產業調整、結構優化和轉移升級的過程中,考慮到城市向農村的轉移擴張中對大量具備一定職業技能的勞動者的急切需要,尤其是某些新興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在職業教育的培訓上一定要結合政府規劃和行業需求對農民進行非農培訓,這樣既解決了農村勞動力富余的問題,又可避免人口遷徙過多涌入城市帶來的問題,讓農民“離土不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