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國內聾啞學校職業教育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轉變落后的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是加強聾啞學生社會能力培養的重要保證。聾啞人群是社會的特殊弱勢群體,而教育則是其參與社會生活的橋梁。通過職業教育能促進聾啞人的社會化,增強自信心,并增加就業機會,提升社會地位。因此,聾啞學校職業教育要依據《開發殘疾人資源的塔林行動綱領》要求,認識并理解聾啞學校職業教育的重要性與意義,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加強聾啞學校職業教育的改革,突出實踐教學,并創新教學內容,為聾啞學生社會化的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
2.優化教學形式與教學方法。在聾啞學校職業教育中,其教學形式與教學方法同樣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為了突出聾啞學生社會能力的培養,其教育教學形式與方法都應該得到科學的優化。因此,聾啞學校職業教育應該優化其教學形式,將課堂教學、現場教學、模擬教學及課外活動教學等有針對性地加以使用,并分清主次做到重點突出。除此之外,優化聾啞學校職業教育的教學方法也是至關重要的,受聾啞學生的受教育的特殊性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要重視學生活動、鼓勵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并鼓勵學生自主討論與共同計劃,教師要做好組織與咨詢工作。在教學方方法上,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項目教學法、示范操作法、角色扮演法及案例研究法等較為常用的有效方法,以充分培養聾啞學生的社會能力。
3.加強實踐教學,強化實習工作。實習是聾啞學校職業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內容,是培養聾啞學生社會能力所必須經歷的鍛煉過程。做好聾啞學生的實習工作,應從如下幾方面著手:首先,聾啞學校要加強校內實習基地建設,社會要加設有關福利工廠的實習場地,構建起實習基地網絡,充分發揮實習基地的作用。其次,聾啞學校要按照實習教學原則開展實踐教學。學校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掌握社會的實際問題,并利用所學知識舉一反三,使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強化社會適應能力與技能。教師在實踐教學內容的設置及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都應該以聾啞學生的自身特點為基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從易到難、由淺入深地科學開展實踐教學。學校要開設就業心理指導課,針對有些聾生好高騖遠、不切實際扯輕怕重、盲目攀比等就業心理問題,積極采取多種方式與手段,及時有效地進行疏導,如讓聾生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多了解社會聾人的生活狀態,了解目前社會就業的形勢等等,使聾生能客觀正確地認識自己,給自己一個比較合理的定位,樹立先就業后擇業的就業觀,同時,結合聾生的專業與素質,也給聾生就業與創業的方向選擇上給予一定的指導幫助。
4.增加辦學投入。聾啞學校教育是國家九年義務教育的組成部分,且聾啞學校職業教育比普通教育難度難度更大,所需教育經費更多。因此,聾啞學校需要多渠道地增加辦學經費投入。首先,國家要增加主渠道的教育經費投入,將國家下撥的職業教育補助費劃出一定比例用于聾啞學校職業教育。殘疾人福利基金也要撥出一部分用于發展聾啞學校職業教育。此外,聾啞學校還應積極爭取多渠道的經費投入,例如社會力量支持與海外人士捐資助學、有關福利共產的資金支持等。
5.加強管理,提高辦學效益。為了提高聾啞學校職業教育的辦學效益,聾啞學校還應該加強管理。一方面,聾啞學校要加強對學校學校教育行政部門、人事、財務等部門的管理,明確各部門職責及管理關系,使其各司其職,加強合作,從而提高辦學效益。另一方面,聾啞學校還要加強對學校的內部管理,具體從教學工作、師資隊伍建設、基地建設等方面加大管理力度,從而優化聾啞學校資源配置,提高教學質量,獲得最大效益。
6.采取多種形式,拓寬就業渠道。特殊教育學校在發展職業教育的同時要及時地了解社會動態,了解市場需求,結合各種教育模式,采取多種形式,拓寬就業渠道,促進聾生就業。如:廠校結合,委托培養人才。學校與工廠結合,并根據工廠的需求與委托,培養某專業的人才,使聾生一畢業就可以就業。展示成果,推銷人才。學校可以通過展示學生作品或成果的方式,并邀請相關的企業與單位來參加,推動企業、單位與聾生的互動,為聾生創造展示自我的機會,同時也讓企業、單位更好地發現聾生的優點與才能,成功地推銷出人才。依靠法規,促進就業。學校可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等法規的有關規定,爭取政府部門的支持,“強制”相應的單位、企業接納聾生等等。
二、結語
殘疾人的教育與就業問題,是當前特殊教育事業發展所需迫切解決的問題,它關系到社會的穩定與和諧。聾啞學校職業教育作為我國我國特殊教育的重要組成內容,其發展面臨著巨大的前景與挑戰。我國要加強重視聾啞學校教育工作,重視聾啞學生的個人發展與社會地位的提升,加大對聾啞學校職業教育的投入力度。聾啞學校則應該加強職業教育改革,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利用科學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并加強對學校各項工作的管理,從而培養聾啞學生的社會能力,使其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
作者:張玉玲單位:甘肅省張掖市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