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專業培訓論文:信息專業生職業修養培訓實踐透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汪時軍單位:湖南省桃源師范學校
職業素質培養的實施
1.加大投資,增強教學硬件建設。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為了大力增強電子信息專業的硬件建設,優先進行了巨大投資。學校在近三年的時間內投資了100多萬元,新建了4間機房、4間多媒體教室、2間電子電工及計算機原理實驗室、1間微機組裝室、1間主板維修實驗操作室,很大程度上滿足了教學之需,保證了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
2.準確定位,重組人才培養模式。
(1)面向市場,確定方向。學校把電子信息技術類專業作為重點發展專業,開設計算機及應用、計算機及外設維修、電子技術應用等三個專業和計算機主板維修,基礎管理專業短訓班,為計算機、家用電器生產廠家培養和輸送具有一定文化素質與專業技能的技術工人和基層管理干部。
(2)校企“聯姻”,訂單培養。經過多方努力,學校與多家制造企業的合作步入了實質性發展軌道,并簽訂訂單式培養協議,使畢業生搭上了由學校到企業(或用人單位)的直通車。從根本上解決了職業教育應該怎么辦,教師應該教什么、怎么教,學生應該學什么,學了以后干什么等一系列困擾學校發展的重大難題。
(3)立足就業,無縫對接。職業教育所培養的不外乎是擁有一技之長的企業“灰領”或能自主擇業的社會實用型人才。一技之長和順利就業是關鍵,這就必須達到學生與企業、社會之間的“零適應期”效應,才能真正實現無縫對接。筆者從以下方面進行:①調整計劃。根據用人單位的實際,學校從2003年下學期開始大幅度調整教學計劃,除增設必備的操作技能訓練課程外,還把5S、IS09000系列、QC新舊七大手法等企業管理的基本常識與原理列入電子信息類專業學生的必修課;②“1+1+1”模式。從培養目標來看,實行“一個文憑”+“一個資格證”+“一種熟練的專業技能”;從培養方式來看,展開“一年文化基礎”+“一年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培養”+“一年企業實踐學習”。為了給學生創造充分的學業思想準備及有足夠驗證自身專業技能的機會,利用寒暑假鼓勵和組織學生到就近的工廠、企業或其它場所(如網吧、文印店、影樓、廣告公司、電腦城等)進行實踐;③學分管理。學分制是當前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根據職業教育改革的要求及學分制的指導思想,經過幾年實踐和驗證,逐步出臺并修訂了《學生基本功與專業技能測訓方案》,提出了符合新時期要求的學分管理新思路;④雙證化。與專業發展趨勢相結合,以就業為導向,采用“寬基礎、活模塊”課程模式,拓展職業素質的橫向發展,鼓勵和組織學生參加社會行業培訓和考試,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和技術資格證書。
3.強化師資,培養“雙師型”職教隊伍。
主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根據需要安排專業教師外出學習、深造,二是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培養機制。概括地說,就是上、中、下三路并進的策略。
(1)上。學校計劃地安排專業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去北京、上海參加專業學習,提升業務素質和理論水平,促使他們很快地學習新的專業知識、掌握新的應用軟件,使之適合“雙師型”人才的培養要求。
(2)中。一是從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為“教師指導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認識和解決問題的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培養實際操作和自學能力,使學生主動建立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二是重視內部學習,練好“內功”。經常開辦專業講座,相互交流,各顯所長,促進教師素質的整體提升。
(3)下。主要是安排相關教師下到企業,親臨生產第一線參加工作實踐和調查研究,及時深入地探索專業教學的正確途徑和方法。
改革課程設置,構建科學課程體系
(1)將課程大致分成兩類———專業類課程:電子技術、微機組裝與維護、操作系統、工具軟件、編程、數據庫、網絡技術、安全防范、網站管理,等等;應用類課程有:文檔編排、數據處理、圖形圖像、網頁制作、Flash動畫、IT營銷,等等。
(2)將課程分為兩個層次:基本技能層和專業層。基本技能層包括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計算機技術基礎課程、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專業層包括計算機專業的專業課程、其它專業的計算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