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辦職校德育教育問題與解決路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民辦”的特殊身份
民辦高職院校出現以上德育教育問題除了由于學生水平層次比較低外,民辦高職院校的“民辦”這一特殊身份似乎是問題的根本原因。既為民辦,自然學校的各類收支都需要自己親自盤算,不管什么活動都需要成本與收益的算計,對于德育教育這類軟教育力量而言,若是要配備齊全高水平的專業德育教師必然會增加學校開支,但其與投入學生實際技術操作的收入相比相差甚遠,這也與他們的“自負盈虧”行為理念相違背。為此,在現實利益追逐之下,民辦高職院校的領導們認為這門功課只要能有人上且不給學校增加負擔就行。
2、對德育教育重視度不夠
由于市場中對技術型人才的大量需求,民辦院校對學生的培養多是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目的是為市場或企業培養需要的技術人才。因此,學院對學生培養重視的是技術掌握水平以及熟練程度,實訓課程或者實習課程占據大部分內容,除第一年的基礎課程外,其余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車間或者實訓室里操練著技術,德育教育的課程除了大一剛進校時以公開課形式開設一學期外,到后面階段基本就沒再有類似德育的課程。校內或者校外的德育教育活動也比較少,讓學生除了抽象地認識與理解部分德育觀念外并無太多的德育教育安排與活動。
3、學生對自身要求偏低
民辦高職院校面對的學生群體,文化素質底子本身就比較差,他們對自身的要求并不像其它較高層次學生那樣高,大部分學生認為到學校學個手藝或者拿個文憑就可以。所以,對他們而言,學習認真與否以及學習成績好壞并不關乎什么大事,只要后面能學到技術拿到文憑就可以。而且他們自身缺乏積極主動的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再加上缺乏明確的學習與奮斗目標,他們一旦遇到不懂的問題或者不能吸引他們興趣的課程,他們壓根就不愿意去學習和了解,從而更加談不上學習的步伐,也就愈加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這樣一來,本身就存在問題的民辦高職院校德育教育方式方法更難在他們身上湊效。
1、轉變傳統德育教育觀念,樹立科學的德育教育觀念
學校應該轉變傳統的重技術與文化知識輕思想品德修養的教育觀念,轉而樹立技術、文化知識與思想道德修養并重的教育觀念。學校需要明白,除了知識與技術外,為人處世才是一個人立身的根本,學生們需要知識與技術教育,同時也需要思想道德修養的教育,德育教育對他們而言是除了文化知識與技術教育之外的一門必修課。
2、加強德育教育方面的教育投資
民辦高職院校需要從長遠發展考慮,加大對學校軟實力的投資尤其是德育教育方面的投資。從外校聘請專業德育教育的專職教師,投入資金與人力進行課改,像文化課與專業課那樣進行教育投資,尋找適合學校和學生自身特點的德育教育方法,形成有民辦高職院校自身特色的德育文化與教育方法,讓從學校走出的畢業生除了擁有較高的技術水平外能夠擁有較高的思想道德修養與覺悟,這樣學生才會在企業中在社會中才能夠受到更多的歡迎和喜愛,當然這樣的投入也將是學校最有效的“收益”。
3、加強對德育教育者的培訓與管理
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這必然要求老師需要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和道德修養,并且為人師表。對于民辦高職院校的德育教師,他們除了需要擁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外,也許需要比普通本科院校老師更高的道德素養,因為他們面對的是一群本身就缺少自覺性與自我道德約束力的學生。為此,民辦高職院校要解決好德育教育問題,要讓學生真正的成為社會需要與歡迎的人才,需要在加強對專業技術教師的管理與培訓外,加強對德育教育老師的管理與培養。
4、轉變傳統德育教育方法,創新德育教育課程與方法
不同的時代面臨不同的人群與問題,教育尤其如此。對于民辦高職院校而言,學生的特點就是好動、不愿意積極主動的學習,不僅如此,他們生活在信息大爆炸的社會,什么信息都被他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如果只一味的給他們灌輸知識,他們并不會接受。對他們而言,不能套用傳統灌輸式教育,而是需要針對學生的特點并與當今社會道德背景相結合進行新的德育教育方法探索與創新,要帶著學生一起“從課堂走出課堂又走回課堂”。
德育教育是教育的根本,是文化知識教育、技術教育的氧化劑,只有擁有了良好的德育教育,文化知識與技術才能在良好的思想道德觀念助燃下燃燒,為社會和祖國的發展建設做出貢獻。要想長久地屹立于教育大潮中于不倒之地,民辦高職院校就應該從學校長遠發展利益考慮,轉變只看眼前學校短暫投資與收益的觀念,將德育教育提高到與文化知識和技術教育并重的地位。(本文作者:游華麗單位:寧波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