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怎樣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打算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整未來5年,我省長期形成的產業結構“低端路徑依賴”將如何繼續突圍?作為“十二五”規劃綱要的編制者之一,日前,省發改委規劃處處長、省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會副秘書長周同志就綱要中提出的“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進行深入解讀。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了很多年,當前產業結構究竟處于什么樣的階段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本身就是一個動態概念。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歐美等發達國家逐漸轉向高端制造業生產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研發,把一般制造業生產讓渡給東亞等國家和地區。當時,包括的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大批農村剩余勞動力需要尋求新的出路,各地鄉鎮企業、個體私營經濟應運而生,一方面承接了國際制造業的轉移,另一方面加快了當地工業化、城鎮化的進程。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我省經過30多年的發展,逐步形成以專業市場為龍頭、產業集群為特色、民營企業為主體、外向型經濟為導向的“模式”,主要經濟指標由改革開放前的全國第12位躍升至第4位,步入沿海發達地區的行列。但是,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長期以來形成的這種產業結構,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三個“過多依賴”:即過多依賴低端產業、過多依賴低成本勞動力、過多依賴資源環境消耗。因此,這次我省“十二五”規劃綱要把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戰略任務,并提出一系列舉措、載體和政策。
十二五”規劃綱要對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新舉措
有四個亮點:
一是提出發展“10+2”的現代農業。在提升培育蔬菜、茶葉、果品、畜牧、水產養殖、竹木、中藥材、食用菌、花卉苗木、蠶桑等十大農業主導產業的基礎上,力爭建成500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和400萬畝現代農業園區,促進農業生產規模化、標準化和生態化。
二是14個產業集聚區。在提升發展環灣、沿海、高速公路沿線三大產業帶的基礎上,加快建設大江東、城西科創、國際物流、甌江口、南太湖、現代服務業、新興產業、綠色產業、海洋產業、循環經濟、麗水生態產業、義烏商貿服務業等產業集聚區,使之成為集產業、科技、人才為一體,一、二、三產業相融合,人與自然相協調,新型工業化與新型城市化相結合的示范區和經濟轉型升級的先行區。
三是“11+1”的服務業發展重點行業,包括現代商貿、金融服務、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科技服務、商務服務、旅游、文化服務、房地產、社區服務以及服務外包等。四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重點培育發展生物、物聯網、新能源等9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搶占經濟科技競爭制高點。
規劃綱要把推進服務業大發展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關鍵
“十二五”時期要加快服務業發展,關鍵是要營造有利于服務業發展的政策和體制環境。建立公平、規范、透明的市場準入標準很重要。一方面,要加大壟斷行業改革力度,特別是對于可以實行市場化運作的基礎設施和醫療、教育培訓、社會福利、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領域以及市政公用事業等領域,應引入競爭機制,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另一方面,要進一步放寬服務業市場準入,減少對服務行業的審批事項,鼓勵和支持各類資本進入法律、法規和規章未禁入的服務行業和領域。
在加大服務業政策扶持力度的同時,還要積極探索適合新型服務業態發展的市場管理辦法。
“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對于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有何重要意義
從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來看,一個國家和地區要保持充滿活力、持續向上的發展態勢,關鍵是要跟上世界科技革命和新興產業發展潮流,不斷形成經濟發展新的戰略支點。
20世紀40年代以來,以電子技術、航天技術、核技術、信息科學、生命科學為標志的技術革命及相關新興產業的發展,使等國成為世界主要的經濟強國。在這次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西方發達國家提出“再工業化”、“低碳經濟”、“智慧地球”等發展理念,各國紛紛把培育發展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網絡、高端裝備制造、生物等產業作為新的突破方向和增長引擎,努力搶占未來新的經濟科技制高點,謀求掌握發展和轉型的主導權。我們國家也不例外。
“十二五”規劃綱要從的實際出發,提出重點培育發展九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并將加大政策扶持,引導人才、技術、資金、土地等資源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集聚,實施一批重大產業創新發展工程和若干重大應用示范工程,建設一批國家級產業基地,形成若干個千億產值規模的戰略性新興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