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開展智力扶貧具體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我市自年開始,在全市實施智力扶貧工程,收到很好的效果,使一大批貧困家庭子女學到一技之長,走上工作崗位,真正達到“培養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的。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安排好困難群眾生產和生活的通知》(中辦發電[]2號)精神,為了進一步把智力扶貧這項黨的民心工程落到實處,擴大扶貧效應,更好地解決困難群眾生產和生活問題,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訓對象
全市城鄉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補助家庭的16至45歲有學習和工作能力的貧困人員和國有企業下崗失業人員。
二、培訓形式和任務
(一)在貧困村和貧困戶中開展農科知識講座活動。根據各地培訓對象的不同知識需求,采取贈送VCD學習光碟和技術用書給全市50個貧困村的形式,讓這50個貧困村約2萬貧困人口都能通過教學錄象和技術人員講解,掌握一定的生產致富技能。這項工作由市、縣(市、區)兩級扶貧辦牽頭,鎮(街)、村負責組織實施。
(二)舉辦學歷教育班。由市扶貧辦牽頭會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在2005年應屆初中畢業生中選拔200名貧困家庭子女送市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進行免費學歷教育(伙食費自理)。若市中等專業學校與市技工學校分開辦學,則每校各培訓100名。學歷教育班學制文科為2年,工科為3年,每人每年的培訓費為2300元,培訓費由市財政和生源所在地財政各負擔50%。
(三)舉辦短期培訓班。這項工作由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牽頭,會市民政局組織生源,利用各級中專、技校、職校的師資和教學設備,開設為期1至2個月的短期技能培訓班,使其掌握一門基本技能,培訓后由各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發給上崗資格證書。2005年計劃安排3000名符合條件的貧困對象進行免費培訓(伙食費自理),其中,市負責市直單位和云城區、云安縣的貧困對象培訓,名額為1000人,培訓地點安排在市中等專業學校和市就業培訓中心;羅定市負責本地區內的貧困對象培訓,名額為1000人;新興縣、郁南縣負責本縣內的貧困對象培訓,名額各500人。各縣(市、區)必須高度重視此項工作,把貧困人員的短期培訓作為一項民心工程抓好落實。每培訓1位初級和中級技工,經費分別為350元和450元(包括培訓和發證費用)。短期培訓班所需培訓經費,由生源所在地政府在財政安排的智力扶貧資金項目中列支(市直、云城區、云安縣由市和區、縣各負擔50%)。
三、資金安排
(一)市和各縣(市、區)財政要把扶貧資金納入年度財政預算,確保扶貧資金落實到位。
(二)2005年,市和各縣(市、區)財政各要安排100萬元資金用于智力扶貧工作。這項工作由市財政局牽頭做出具體計劃,然后報市政府審定實施。
(三)市財政局負責市智力扶貧資金的使用監督工作。各縣(市、區)財政要把本縣(市、區)負責的學歷班培訓費按時(每年9月20日前)如數(每生每年1150元)上繳給市財政,再由市財政統一劃撥給市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
四、具體措施
(一)加強領導。市和各縣(市、區)智力扶貧工作領導小組要認真做好組織和協調工作,要有專人負責,協同有關部門切實抓好智力扶貧工作的實施。
(二)擴大宣傳。各有關部門要把智力扶貧工作當作一項重要的民心工程,在各司其職、各盡其責的基礎上,加大宣傳力度,確保智力扶貧工作深入到群眾中去。市各新聞媒體對智力扶貧工作要提供無償宣傳服務。
(三)組織生源。市和各縣(市、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民政局負責組織生源,扶貧辦對生源資格進行審查后,把符合條件的學生送到市中等專業學校,然后由市中等專業學校把入學的扶貧生報有關部門備案。市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要積極配合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等有關單位制定招生計劃,落實招生措施,保證按時按質按量完成招生任務。
(四)提高質量。市中等專業學校負責扶貧生的教育教學,要確保教育教學質量,保證畢業生推薦就業。要根據市場需要,多開設適應就業需求的專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學習專業。
(五)督促落實。市教育局和市扶貧辦負責督促、協調智力扶貧的各項工作。市教育局負責督促檢查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畢業就業情況;市扶貧辦負責協調市和各縣(市、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民政局選送生源情況,并負責學生入學資格審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