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城鄉一體化發展配套改革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戰略意義
我區自開發建設尤其是年區劃調整以來,在加快新型工業化、城市化和經濟國際化進程的同時,始終堅持城鄉統籌發展,在全區基本形成了城鄉一體的發展布局和建設形態,基本構建了城鄉經濟持續發展、居民收入穩定提高的增長機制,基本形成了城鄉一體的就業保障和社會公共服務等體系。開展城鄉一體化發展綜合配套改革,是貫徹落實黨的會精神的重大舉措,是今后一個時期促進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率先發展、創新發展的客觀需要,有利于進一步優化城鄉整體布局,拓展“三農”與“三化”發展空間;有利于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提升現代化水平;有利于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改善城鄉人居環境,營造發展新優勢。
二、總體目標
城鄉一體化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工業化、城市化為引領,在更高層次上加快推進城鄉形態優化和內涵提升,統籌兼顧、協調推進,在全區進一步形成城鄉發展規劃、資源配置、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就業社保和社會管理一體化的新格局,不斷開創具有特色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新局面,使城鄉經濟社會更加繁榮,城鄉一體的發展機制更加完善,城鄉協調的發展優勢更加凸現,努力成為全市乃至全省城鄉統籌、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先導區和示范區。
三、改革重點
1、試行農村宅基地置換改革。按照“規劃先行、總量平衡,依法辦事、尊重民意,先試先改、探索創新”的原則,合理有序地推進村莊適度撤并。在統一規劃的前提下,對分布零散的村莊、進行村莊整理和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以及生態保護需搬遷的村莊,可按相關政策進行搬遷。搬遷農戶實行公寓房集中安置。搬遷項目實行封閉運作,農戶宅基地由項目實施主體(一般為屬地政府)收回后復墾為耕地,并按照“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鉤”的政策,將置換形成的增量土地用于除農民居住安置以外的經營性開發,其土地增值收益優先用于平衡置換成本。
2、完善現代農業扶持政策。繼續推進土地規模經營,區財政對流轉土地發展規模經營的繼續給予每年每畝300元的補貼(苗木地除外)。建立區級現代農業發展基金,區財政每年按一定規模安排,專項用于園區農業、設施農業、綠色農產品等補貼。實行農村生態建設補貼機制,凡耕地用于區級生態工程的區財政按每年每畝800元的糧差標準給予補貼;凡魚塘按規定實施退漁還濕、退漁還林的區財政按每年每畝50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經營性項目除外)。落實省、市有關文件精神,妥善解決農業園區、農產品基地必要的農業生產用房建設。
3、深化農村“三大合作”改革。加大農村社區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農業專業合作改革力度,逐步實現“三大合作”改革全覆蓋。各村和已撤村建居的村,凡有條件、有資產的都要實行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通過改革加快把集體資產折股量化到戶。繼續推進農村土地股份制改革,將土地股份合作作為今后新增土地流轉的主要實現形式,并加快對通過租賃、轉包等流轉形成的農業園區以及各類農產品基地進行土地股份規范化改革。鼓勵農民以優質農產品為載體發展農業專業合作組織,放大優質農產品效應。創新發展其他類型的新型合作經濟組織,積極引導農民投資組建富民(物業)合作社,增加農民資產性收入。鼓勵和支持“三大合作”組織以多種形式參與城市化、工業化和新農村建設,鼓勵農民向管理規范、運作正常、投資回報率高的合作經濟組織增資擴股,做強做優合作經濟組織。
4、創新村級經濟發展機制。在有條件的地方合理配置村級發展用地,將村級載體用地安排到鎮級工業集中區、集鎮區集聚發展;盤活村級集體存量資產,利用好村級集體資金和資源性資產,用于投資發展村級經濟;鼓勵發展農業“一村一品”特色經濟,進一步增加收入,致富農民;充分發揮農業資源優勢,把發展現代農業與發展生態休閑觀光產業有機結合,開辟新的發展途徑。加大對集體經濟薄弱村的扶持力度,搭建好多層次、多形式的結對幫扶平臺,落實“標準廠房”、“打工樓”等扶持項目。加大財政“造血”式扶貧,促進薄弱村盡快脫貧。年力爭所有經濟薄弱村都要實現轉化。
5、完善就業創業、社會保障機制。按照“公平對待、合理引導、機會均等”的原則,健全城鄉統一的就業組織體系和服務體系,提升覆蓋農村的勞動力動態管理和就業指導、就業培訓、就業推薦管理機制。完善城鄉一體的就業創業扶持機制,在政策上、資金上支持農民就業創業。進一步完善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并軌辦法,提高土地換保障的受益面。鞏固提高覆蓋城鄉的醫療保障制度,健全農村居民大病救助體系,切實解決部分農民因病致貧的問題。建立健全農村基本養老保險金自然增長機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完善農村社會救助體系,力爭實現城鄉低保標準一體化。
6、加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優化整合城鄉教育資源,促進城鄉教育均衡公平發展;加快構建區、鎮(街道)、村三級公共文體服務體系,完善鎮(街道)文體設施,健全村文體活動場所;完善城鄉一體的公共衛生、醫療服務和醫療保障體系,提升醫療服務水平;提升農村環境長效管理機制,提高環境管理水平。積極推進農村社區化管理,強化村的社區管理職能,優化機構、人員配置,建設規范化的社區服務中心,健全綜合治理、醫療保障、文化教育、勞動就業、娛樂休閑等公共服務,更好地為農村居民服務。加大撤村建居步伐,對符合撤村建居條件的村,要落實方案,盡快實施,加快納入城市社區化管理。
7、提升城鄉一體化建設格局。按照城市化方向和城鄉一體化的要求,統籌城鄉規劃,以城鄉一體統領鎮域規劃,以“提升功能、打造特色”為目標創新鎮區規劃,以“適度集聚、保持風貌、方便群眾、節約土地”為方向整合村莊布局規劃,加強總體規劃與專項規劃之間的銜接,做到城鄉規劃全覆蓋。統籌推進城鄉道路、公交、水利、電力、燃氣、電信、環保等基礎設施,優化布局,提升檔次,實現城鄉基礎設施無縫對接。加快推進集鎮和“城中村”改造,提升城市形象和集鎮的現代化水平。
8、強化公共財政保障機制。建立和形成有利于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公共財政體制。加大財政對“三農”的支持力度,統籌安排區、鎮財政,通過存量調整、增量傾斜,逐步提高城鄉統籌占財政支出比重。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把涉農財政、稅收、規費減免,以及用地用電優惠、稅費地方留成等額獎勵等各項政策落到實處。
9、構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保障體系。加強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建設,選優配強村黨組織書記;完善村干部激勵保障機制,合理確定村干部基本報酬,并根據實際工作情況建立業績考核獎勵制度;加大從優秀村干部中選任鄉鎮(街道)領導干部、鄉鎮(街道)事業編制人員力度;健全農村民主管理,擴大村民自治范圍,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監督、民主管理制度,推進農村民主法制建設;加強農村黨風廉政建設,規范權力運行,健全農村集體資產、資金、資源管理制度,為深化農村改革提供堅強保障。
10、建立綜合配套改革推進機制。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綜合配套改革,是一項全局性、綜合性的重大任務。為切實加強領導,加快整體推進,區成立由工委、管委會主要領導掛帥,分管領導具體負責,相關部門參加的城鄉一體化發展綜合配套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改革工作中重大問題的決策。領導小組具體工作由農村發展局牽頭,負責改革中的綜合協調、政策制定、督促檢查等。各鎮(街道)、滸墅關經濟開發區、科技城和區各有關部門要將城鄉一體化發展要求落實到工作中去,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抓,并明確黨政分管領導具體抓,形成上下齊抓、整體推進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