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質量強縣工作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指導思想
深入開展質量振興、質量強縣工程,大力實施名牌戰略和技術標準提升戰略,切實加強食品質量和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努力推動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主要目標
1.創新質量新工作機制。大力推進質量強縣工程,建立卓越績效管理模式省級試點企業1家,爭創省質量管理獎1家;新增市質量標兵企業4家。
2.加大名牌培育力度。新增名牌4-5個,省名牌數繼續保持在全省前20位,力爭進入前15位;新增南通名牌8個。名牌產品對全縣經濟的貢獻份額達30%以上。
3.全面實施標準戰略。采標產品35個,抓好2家企業的省級標準化良好行為試點工作;新建1個省級農業地方標準,新增1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成1個省級以上農業標準化示范區。
4.廣泛開展能源計量管理創優活動。力爭2家以上企業通過省級計量保證確認,18家以上企業通過市級計量合格確認,3家企業通過定量包裝商品C標志確認。
5.省、市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合格率達90%以上;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合格率達92%以上。
6.推進服務業質量體系認證,通過質量體系認證企業數較上年增長10%;強制性產品生產企業認證率達98%以上。
7.特種設備安全生產事故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主要措施
(一)深入推進以質取勝戰略,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1.圍繞全縣經濟發展目標,強化宏觀質量工作指導。加大對質量強縣工作的組織和推進力度,把質量工作和名牌戰略列入對鎮政府的目標責任考核,重點抓好大企業集團的培育和扶持。
2.貫徹落實全縣質量強縣戰略,發揮質量強縣領導小組的組織推進作用,深化質量強縣目標考核機制。
3.提升民營經濟發展質量,針對各行業不同特點、不同質量狀況和水平,采取“一企一策、因企施策”的辦法解決企業的個性問題。開展質量培訓輔導、質量診斷、戰略策劃、推進提優等行之有效的活動。
4.構建質量誠信體系,著力培育省質量誠信企業。
5.深入開展3·15和質量月活動。根據國家、省有關部門的統一部署和要求,重點圍繞民生質量安全、群眾性質量活動、質量技術推廣應用、用戶滿意工程等方面創造性地開展活動,不斷擴大質量月活動對社會的影響力。
(二)大力推進名牌戰略,不斷提升產品的知名度
1.認真組織實施《縣名牌實施綱要》,制定年全縣實施名牌戰略工作意見,制定名牌、南通名牌產品的培育計劃,加大培育扶持力度,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和市場競爭力強的知名品牌,努力完成年度名牌培育工作任務。
2.保證名牌戰略專項經費。在獎勵名牌產品企業的同時,加大名牌產品的對外宣傳、推介活動,組織名牌企業參加國家省市組織的名牌展銷會,邀請有關專家進行品牌建設專題講座,培育品牌高管人才和質量管理專業隊伍。
3.推進產品集群和產業集聚。重點扶持絲綢紡織、剪切機械、水泥機械、產品養殖加工等產業發展,加強質量檢測平臺建設,拉長產業鏈條,促進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
(三)全面實施標準戰略,推進計量節約服務工程
1.實施標準戰略,指導企業實質性參與國家、國際標準化活動,推進標準化理論研究和應用,提高企業自主創新標準的能力。
2.加大采用國際標準的力度,重點加強產業集群內企業、國家級、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企業產品的采標。加快推進清潔生產、安全生產、保護環境等方面的采標,促使我縣更多產品按照國際先進標準組織生產。深入開展良好行為試點工作,重點抓好骨干企業集團AAA級標準化良好行為試點工作。
3.加快農業標準的推廣實施,以農業龍頭企業、出口農產品企業為主要基地,全面推進農業標準化工作建設,努力建成一批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加強服務業標準化工作,加快制定物流、旅游、金融、科技、文化等領域服務標準。
4.認真貫徹《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GB17167-)國家強制性標準,加強對節能、節水、節材、節電工作的計量監管,重點對冶金、建材、化工、紡織等重點耗能企業進行跟蹤服務。
5.圍繞以質取勝戰略、名牌戰略和技術標準戰略,指導和幫助企業建立和完善計量檢測體系,重點對名牌產品、許可證和強制性認證產品生產企業的計量確認。
6.深入開展民生計量執法工程,加強對貿易結算、醫療衛生、安全防護和環境監測計量器具的監管,改進計量行政許可的后續監管方式,定期公布許可信息。推進集貿市場新型計量監管模式,全面實施《餐飲計量規范》,重點對集貿市場、餐飲、加油站、汽車衡、計價器、商品量的計量監督管理。
(四)健全產品質量監督機制,提升企業質量技術素質
1.根據《省產品質量監督檢查目錄》,編制全縣監督檢查的品種和范圍,加強對重點區域和安全、衛生、節能等強制性項目的監督檢查。強化定期監督檢驗工作,提高產品質量水平,確保省、市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合格率達90%以上。
2.繼續推行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工作。全面推進28大類食品及相關產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工作,開展食品及相關產品無證查處工作。認真貫徹《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實施細則(試行)》,嚴格工作程序,提高發證質量,規范領證企業行為。按照“統一管理、分類監管、重心下移、層級負責”的食品安全監管新體制的要求,健全監管網絡,建立區域監管責任制,強化日常監管,積極推進電子動態監管工作,確保轄區內90%食品企業入網,60%的企業運行有效。
3.指導和幫助企業建立卓越績效管理模式。選擇1家企業作為省級《卓越績效管理評價準則》的試點單位,選擇3家企業作為市級《卓越績效管理評價準則》的試點單位,加大卓越績效管理模式意義的宣傳力度,探索卓越績效管理孵化基地建設新思路,選擇一批骨干企業進行質量管理策劃,幫助企業爭創省質量獎、市長質量獎。
4.推進質量管理知識培訓活動。做好實施生產許可證管理制度的企業質量管理員的培訓,提高獲證企業的管理水平。繼續推進《卓越績效管理評價準則》的實務操作培訓,組織人員參加六西格瑪、5S管理、質量統計技術應用和質量體系認證、計量認證內審員培訓。
5.大力推廣先進企業質量管理經驗和做法,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示范作用,以省質量管理獎企業為標桿,加強交流學習借鑒,推進質量管理先進方法的應用和普及。
6.推進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工作,引導環保產品、節能產品認證,大力推進服務業、農產品和食品生產企業的認證工作,重點對民營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建設進行指導和扶持,促進更多企業采用先進體系管理方法并通過國家權威認證機構的認證。
(五)加大產品質量監管力度,提高企業質量管理水平
1.按照《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工作規范》,增強服務意識,認真履行工作職責,積極進行輔導,及時指導企業按照規定時限組織申報。
2.加強許可證產品的日常監督管理工作,建立許可證產品生產企業網絡信息平臺,實現生產許可證辦證過程的全方位動態管理。加強實施許可證可制度的危險化學品的監管。開展許可證獲證企業提交自查報告的監督管理工作,針對本地區的特色產品和群眾反映集中的問題,進行有計劃的監督檢查。
3.鞏固食品生產加工企業集中整頓成果,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食品、無證生產食品、濫用食品添加劑和使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印制食品假包裝和假標識等非法印刷品、獲證企業生產銷售不合格產品等五種違法行為。
4.加強對質檢機構計量認證的監督管理工作,強化質檢機構的監督評審,促進質檢機構檢驗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5.加強對全縣認證市場的監管,組織對認證企業的質量體系有效性進行檢查。加強對強制性認證產品的監督管理,指導和幫助企業申請強制性產品認證,查處逃避認證、送檢產品與產品不一致、假冒3C認證標志等違法行為,確保強制性認證產品的安全質量水平。
(六)切實履行職責,強化質監效能,構建和諧社會
1.完善特種設備安全責任體系,繼續通過安全責任告知、安全責任承諾、簽訂安全責任保證書等形式,明確特種設備生產使用單位、檢驗檢測機構的安全責任、法律責任和責任追究,重點強化企業主體責任。
2.鞏固專項整治成果,全面開展工業壓力管道使用登記工作。加大對特種設備制造、安裝企業的現場監察力度,保證特種設備制造、安裝質量。強化從源頭抓安全,開展重大危險源監控,落實監控措施和責任。加強對特檢機構的監督指導和對特種設備安全人員的培訓考核。集中開展氣瓶安全專項整治,完善氣瓶登記使用制度。開展特種設備應急救援預案演練,提高處置特種設備突發性事件的能力。
3.全面落實轄區打假責任制,暢通辦案信息渠道,實行質監部門聯合行動,加強與公安、工商、關等部門的協調配合,增強打假工作的整體合力,集中力量查處一批大案要案。
4.抓好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農資、建材市場專項整治,深入開展保護知識產權專項行動。針對重點區域、重點領域和重點產品的制假售假、質量嚴重不合格等突出問題,開展整治打擊活動和學生床上用品、月餅、糕點、餐飲、一性次用品等專項檢查。